地震,海啸,这些灾难,在我们的认知范围中,当然算“天灾”——这些都是自然灾害。然而,如果懂得一些地理方面的知识,我们就会明白,地震和海啸这些灾害对人类产生破坏性的结果,其实,他们的发生,并不仅仅是意外,其实,也有部分原因来自于人类。
比如,2004年12月发生了印度洋海啸,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9.3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这次大海啸共造成约29万人死亡或失踪、超过100万人无家可归。
根据《地理学与生活》作者所说,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因为人们没有在印度洋建立海啸预警系统。而且,据报道,泰国气象委员会还曾经做过一个决定:出于对旅游业的关照,而不发布可能的海啸预警。此外,还有科学家说,对泰国以及印度的红树林沼泽的砍伐,增加了海啸的破坏力。
所以,地理学,一直在研究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学地理往?往大了说,可以构建多元思维模型,巴菲特的好搭档查理·芒格说的,要学习各学科的知识,搭建多元思维模型,可能突然有一天,会产生lollapalooza效应。往小了说,以后看新闻的时候,旅游的时候,对于这个世界,会有更多更深层次的认知。
《地理学与生活》这本书的英文名字是Introduction to Geography。1975年,第一次想要编写此书的时候,作者发现,很多大学的地理学系,会同时开设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或者文化地理学等不同的课程。然而,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在通识课的时候,只会选择一门课程,一本教材,所以,作者就想要编写一本涵盖地理学各个方面的通识教材,作为入门教材。
这本书的作者分别是:
阿瑟·格蒂斯 Arthur Getis,与人合著多本地理学教科书和两本地图模式分析专著。任《地理分析杂志》联合主编和《地理分析》与《区域科学论文集》编委多年。
朱迪丝·格蒂斯 Judith Getis,她和丈夫阿瑟·格蒂斯是美国中学地理学计划的原作者之一。
杰尔姆·D.费尔曼 Jerome D. Fellmann,主要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任职。教学与科研兴趣主要集中在人文地理领域,特别是城市与经济地理,以及地理文献和地理教育等方面。
今天,我们翻开《地理学与生活》,来了解一些基础的地理学知识,看看这些东西,和我们的生活,有多大的关联。
地理学研究什么我们对于地理的错觉,在于觉得地理学就是关于地球,地图的空间的知识。然而,地理学不仅仅是研究不同的事物处于何种空间,还有空间所容纳的事物。地理学是研究所观察到的空间格局是如何随着时间而逐渐形成的过程。
在1964年5月出版的《地理》杂志中,威廉·D. 帕提森对于地理学的分类做了一个阐释,提出了四种传统:地球科学传统,文化—环境传统,区位传统,区域分析传统。
地球科学传统,earth science tradition,这个传统,把地球当作人类的栖息地进行研究的分支,主要研究环境。比如,自然地理学中的地貌,气候与天气。
文化—环境传统,culture-environment tradition,人类是如何感知他们所处的环境,将注意力集中于文化层面。比如,人口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等。
区位传统,locational tradition,也会被称为空间传统(spatial tradition)。这里有个比喻,如果地质学是岩石,历史是时间,社会学是人类,那么,地理学就是地球空间。探索人类与支持人类的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空间格局。比如,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等。
区域分析传统,area analysis tradition, 地球上很多事物,都具有空间规律性,内在的相似性。传统的区域,指的是,利用某种指标,在地球表面划分出一定的范围的空间单位。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经济的发展,区域不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在相互协作与竞争的动态格局。
《地理学与生活》这一本书,all in one,把涵盖的所有的关于地理学的知识,都放在书里了。看起来庞杂的地理学科和知识,也是按照这四个传统进行归类,才得以完成。
经济地理学中的五个产业1845年-1849年,因为马铃薯枯萎病,爱尔兰出现了大饥荒(又称马铃薯大饥荒)。马铃薯枯萎病由马铃薯晚疫病的真菌引发,爱尔兰的气候温暖潮湿,适合这种真菌滋生。
这件事对后来产生了深远影响。美国接收了100万移民,为修建运河铁路提供了廉价劳动力。而且,玉米作为主食,也进入爱尔兰,并经过爱尔兰,进入欧洲其他地区。在此之前,主食都比较的单一。
这一系列的“天灾”以及人为的因素,相互影响,最终对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再次验证了,自然地理和文化地理,看似各自独立,实际上是相互影响的。
经济地理学(economic geography)研究人们如何谋生,以及谋生方式如何因地而异,以及经济活动在空间中如何相互联系。经济地理学是以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系统为中心内容的一门学科,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空间组合类型和发展过程等内容。
经济活动的分类,按照经济活动复杂性和难度的增加,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初级活动,第二产业活动,第三产业活动,第四产业活动,第五产业活动。
经济活动的分类,一种方法是,按照经济活动复杂性和难度的增加,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初级活动,第二产业活动,第三产业活动,第四产业活动,第五产业活动。
五种类型
(1)初级活动,从土地上收割,或者撷取的活动。这个阶段,和大自然的接触最为频繁,通常意义上的食物和原材料的生产,狩猎和采集,放牧和种植业,都属于初级活动。
以农业为例,即使是初级活动,也包含了不同的阶段,比如自给自足的阶段,以及后来的商品农业。
在自给农业阶段,所有成员靠自己种植粮食,很少有为了交换产品而进行生产。这个阶段又可以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
粗放型指的是使用大量的土地面积,采用较少的人力资源,投入少量的劳动力,当然,产出也少,人口密度也低。比如,游牧业,他们定期迁徙。
在集约型农业中,是指在小块土地上耗费大量的劳动力,产出高,人口密度也高。
在商品农业中,生产不再是为了满足自己需求,农业特征变成了专业化。在自由市场经济上,根据市场价格和生产成本,农民进行选择,生产能够带来最大回报的农产品。
1826年,德国人杜能提出了农业区位的理论模式,简单来说,他提出了一个杜能环。
杜能环
以城市为圆心,周边地区的土地,会因为城市职能,生产不一样的产品。距离城市比较近的郊区,生产易腐烂、价格高,运输成本高的农产品,比如蔬菜和牛奶。距离城市更远的农场,用来生产不容易变质,运输成本低,需求小的农产品。比如谷物种植。
(2)第二产业活动包括制造业,加工业,建筑业和能源生产。指的是,改变原料的形态,或者将原料结合在一起,成为更有价值的商品。
在工业时代,德国经济学家韦伯提出了最低成本理论,他用三个因素解释一家制造业企业的最佳区位:相对交通成本,劳动力成本和集聚成本。
集聚指的是为了共同的利益,人和生产活动,聚集在一起。他们公用生产设施,能够产生集聚效应。韦伯说,交通成本是决定区位的主要因素。
后来,有学者提出了替代原理(substitution principle),在工业生产中,可以用一种投入的增加,来取代另一种投入的减少。或者,在增加交通成本的同事,大幅度减少租金。通过替代效应,很多不同的地区,都可能成为最优制造业区位。
(3)第三产业包括零售和批发贸易,个人和专业服务。为初级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服务,以及为社会和个人提供商品和服务。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制造业等第二产业为经济支柱被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所取代,已经完成这样的转变的发达国家,也就是进入了后工业化。
服务业在经济中所占份额越大,社会一体化程度和相互依赖程度就越高。然而,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含义宽泛,从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个人零售业务,到高等级的以知识为基础的专业性的服务活动,都是宽泛意义上的第三产业。
所以,为了识别第三产业中的差异,将第三产业限制在低层次的活动,主要满足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关的职能。
(4)第四产业活动,从事教育,政府,管理,信息加工和研究的专业人士提供服务组成。
第四产业可以看做服务业的高级阶段。需要用到专门的知识技能,沟通能力或者管理才能。这些知识产业部门,从事信息的生产,存储,检索或者发布。
(5)第五产业中,指的是各种大型机构中高层决策工作。代表着专业的,高收入专门人才,如顶级公司执行官,政府官员,从事研究的科学家。
最后《地理学与生活》是入门级别的科普读物,书里有很多知识,都是高中地理学的知识点,读起来并没有很高的门槛。地理学知识特别实用,无论是出门旅行,还是看新闻,甚至思考问题的时候,了解一些地理学知识,无疑会增加很多思考的维度,以及趣味性。
通过地理学的知识,我们更加明白“地球村”这个词,全球化的浪潮之后,整个世界其实是一体的,相互联系的,没有人能置身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