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卫权,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师从“国医大师”李振华、禤国维及“古中医流派”李可老中医,学术上主张遵循中医自身规律发展中医,回归中医传统,用中医思维指导中医临床。

临床致力于《伤寒论》经方及六经辨证方法在皮肤病中的应用研究,强调以六经为纲,方证为核心,“见病知机”,活用经方,重视发挥中医整体调理及个体化治疗的优势,专著《伤寒论六经辨证与方证新探-—经方治疗皮肤病心法》在国内影响深远。

学习伤寒论治疗皮肤病(用伤寒论经方治疗皮肤病)(1)

对欧阳卫权教授的认识,相信很多同行跟我一样,都是从一本书开始的。

在几年前,我第一次读到这本书的时候,大为震惊,因为以前我学习经方,看的医案大多治的是内科的疑难杂病。

学习伤寒论治疗皮肤病(用伤寒论经方治疗皮肤病)(2)

读了这本书才明白,“六经钤百病”真不是虚妄之说,经方也是可以如此完美地应用于皮肤科,因此就萌生了要来广东省中医院跟诊欧阳卫权老师的想法。

通过几个月的跟诊,我对老师书里的医案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对老师的医术和对中医的执着精神更加钦佩不已,现将跟诊过程中的感悟整理记录如下:

1、对相似的经方精准鉴别,功力深厚

欧阳老师说:“初学经方者最大的问题,就是总觉得这个方也行,那个方也行,分不清两个方之间细微的差别在哪里。”

听到老师这句话时,我深以为然,刚上临床用经方时,就是分不清方与方之间的区别,所以导致效果不好。

在跟诊学习中,有一段时间我对半夏泻心汤、温胆汤、小柴胡汤这三个方总是分辨不清,因为这三个方在所治症状上非常相似,于是请教老师。

老师却不直接告诉我答案,而是对我说:这个问题你自己先回去揣摩一下,想清楚了再告诉我。

学习伤寒论治疗皮肤病(用伤寒论经方治疗皮肤病)(3)

于是晚上我就查文献,并不断思考,终于大致弄懂了这3个方的区别:

小柴胡汤一般有情绪焦虑、口苦、食欲不振、欲呕的表现;

温胆汤在情绪上表现为胆小易惊,心神不宁,与小柴胡汤的情绪表现有所区别,同时伴胸闷、胃胀,嗳气等(在后面的跟诊中,老师更直观地指导我们:温胆汤可以拆方为:橘皮竹茹汤、橘枳姜汤和小半夏加茯苓汤这三首方,便于我们理解)。

半夏泻心汤在情绪上也有心烦的表现,但更多表现为脾胃的不适,如口腔溃疡、胃怕凉、大便臭等寒热错杂的表现。

学习伤寒论治疗皮肤病(用伤寒论经方治疗皮肤病)(4)

欧阳老师不仅在用方上非常细致,在用药上也是如此。老师认为用药如调兵遣将,只有准确把握每一味药的特点,临证才能有的放矢。

比如老师会说:独活与羌活都可以祛风湿,但独活偏润,羌活偏燥一些;海风藤和海桐皮都可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痒,但海风藤偏温,海桐皮偏凉。

学习伤寒论治疗皮肤病(用伤寒论经方治疗皮肤病)(5)

2、擅长经方与经方、经方与时方的合方使用

用大柴胡汤合越婢汤治疗荨麻疹、黄连阿胶汤合潜阳丹治疗失眠、桂枝茯苓丸合三仁汤治疗身体偏侧汗出,这些看起来没有关系的2个方,却能被老师巧妙合用,并在临床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刚开始我不是太理解,后面跟诊老师时间久了,就慢慢懂了:有是证就用是方。

虽然两个方看起来没有关系,但在患者身上却同时都表现出了它们各自的“证”,所以就可以合在一起使用。

学习伤寒论治疗皮肤病(用伤寒论经方治疗皮肤病)(6)

但老师也不是经常合方使用,老师说:能用一个方解决的我们就用一个方,不能用一个方解决的才考虑2个或3个方的合方。

要达到这种随心所欲的境界,必须要通过大量的临证和思考,可见欧阳老师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才有如今的成就。

3、对名老中医经验方随手拈来

“这是干祖望的截敏汤,可以治疗过敏性鼻炎”;

“这是焦树德治疗寒性胃痛的三合汤”;

“这是朱进忠治疗湿疹的外洗方”

。。。

每当临床看诊时,欧阳老师对一些患者开出处方,但开出的却不是经方,或者会把经方和这个方合用,老师就会告诉我们这个方子是某某名老中医的经验方。

名老中医的经验方是一个大宝库,是老中医们多年经验的总结,往往治疗某种疾病或疾病的某种证型有特效,欧阳老师用自己超于常人的记忆力把这些经验方都记下来,并在临床灵活运用。

学习伤寒论治疗皮肤病(用伤寒论经方治疗皮肤病)(7)

4、治疗湿疹独具中医创新理念

湿疹的常规治法,教科书上提出了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的治疗,认为急性期要清热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亚急性期运脾化湿,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慢性期血虚风燥,方用当归饮子加减。

对此,欧阳老师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教科书上的证型一般针对于刚毕业的医学生或初学中医者,他们对中医辨证还不能准确掌握,所以只能按教科书来“依葫芦画瓢”,这样的辨证方式临床疗效是很差的。

学习伤寒论治疗皮肤病(用伤寒论经方治疗皮肤病)(8)

对于急性期湿疹,红肿、水泡、渗水较多,出现阳明水热证的机会较多,欧阳老师常用萆薢渗湿汤加减,此方要与教科书推荐的龙胆泻肝汤相鉴别,萆薢渗湿汤水饮较重,热像较轻,而龙胆泻肝汤清热和燥湿效果较强,祛水饮效果稍差。

同样是急性期,如果是体质壮实的患者,有口干、烦躁、怕热等表现,要选择越婢汤来发越水气、兼清里热;如果患者是怕冷、口干、胃胀、食欲不振,那就要选择除湿胃苓汤来运脾化湿利水。

当急性期过后,渗液逐渐收敛,这时证型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此时欧阳老师常用“变通麻杏苡甘汤”来对证治疗,此方为老师的自拟方,在临床应用颇多。不过该方子也要在患者体质基础上给予加减,比如合上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温胆汤等。

学习伤寒论治疗皮肤病(用伤寒论经方治疗皮肤病)(9)

慢性期的治疗更为丰富,此时如果湿邪还未清除干净,就要继续祛风除湿治疗,不可过早养血滋阴,否则容易引起邪恋,导致湿疹复发。慢性期根据患者相应的证型,可选择黄连阿胶汤、三物黄芩汤等方。

总之,虽然都是湿疹,但患者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证”不同,就要选择不同的方剂来治疗,不可千篇一律。

5、国内首创“经方方对”的概念

前有《吕景山对穴》,《施今墨对药》,但却无人提出“经方方对”,欧阳老师在国内第一个提出这个概念。

所谓“方对”,就是“在六经不同层面功效相近或相反而阴阳相对的一组方剂”。

方对既可以按大的六经层面来区分,如太阳经解表的“麻黄汤”和少阴经温里的“四逆汤”即为方对;

也可以按小的六经层面,如同为太阳经,太阳表实的“麻黄汤”和太阳表虚的“桂枝汤”即为方对。

学习伤寒论治疗皮肤病(用伤寒论经方治疗皮肤病)(10)

学习伤寒论治疗皮肤病(用伤寒论经方治疗皮肤病)(11)

在一次经方讲座中,老师首次完整地提出了经方方对的概念,并用临床医案加以解释,相信看过那次讲座的同道们一定记忆犹新。

方对的概念,对我们学习经方并辨清每个方证,具有重要的意义。辨准方证,才能真正地提高临床疗效。

由于这个概念刚刚提出,为欧阳老师首创,有志的同道可以按老师的思路分析整理,必然对临床大有裨益。


当然,欧阳卫权老师的博学不能用这一篇小小的文章来概括,他看的中医书当以海量计算。

虽然跟诊的时间不长,但老师对中医、对经方的思考和理解已经深深影响了我,让我将来有更大的信心把中医经方用于临床,服务于更多的患者。

学习伤寒论治疗皮肤病(用伤寒论经方治疗皮肤病)(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