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六》--晏子使楚,整句话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这种水土不同,出现橘与枳,在中药领域中,橘与枳都是行气药,在运用中也是常见的中药,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橘跟枳都是属于柑橘类植物,对晏子使楚文章熟悉都会知道,橘子个大饱满酸甜可口,枳小而酸涩,现在我们先说下枳这味中药。

枳术和枳实的区别(桔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1)

枳常用的中药就是枳实跟枳壳,枳实是幼嫩较小的果实,如果长至接近成熟果实,把它切开,把果肉去掉,只用外面的壳,就叫枳壳。无论是枳实还是枳壳,其功效为行气,化痰,但是它们作用力很强,被归于“破气药”,因为有消积或除痞的功效,所以书上写“破气消积,化痰除痞”,但要注意的是消积是枳类的特殊作用,因为饮食停滞一般都有气滞,用枳实可以达到行气间接达到消积,不是说枳类具有消食作用,又因为气机阻滞,痰凝气滞这些最容易造成痞满或痞闷,所以,枳类药在所有行气药中是对痞效果相对较好的,因此被称为除痞要药,我们可以从枳术丸,枳实导滞丸等方剂,看出常用于这类食积气滞或者痞满等情况,那枳实跟枳壳的区别在哪呢?其实是幼嫩跟成熟的作用效果区别,幼嫩峻猛,成熟缓和,它们之间的功效未见明显差异的。

那橘呢,说枳就知道是整个果实被拿去做药,成熟了就壳做药,橘可是全身上下被切割作用,如青皮、陈皮,橘核,橘络,橘叶,可以说全身都是宝,因为是同个母体,所以作用都相似,只是力度轻重不同,其中最强的就是青皮,其功效主要为理气调中,燥湿化痰,看起来平平无奇,但调中包括了消胀、开胃、止呕,是偏于行气消胀的药物,又有其燥湿,化痰特性,对脾胃有湿,或者痰湿方面下橘类药可以兼证处理,加上橘类整体作用平和,因此在中药配伍上,橘类出现次数比枳类多很多,其中陈皮是出现最多的,在二陈汤,平胃散等方剂可以看出。

枳术和枳实的区别(桔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2)

有的人会好奇,枳类也化痰,橘类也化痰,为什么在祛痰方剂,不管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治风化痰甚至温化寒痰等方剂,出现最多就是橘类的代表陈皮?

这也是刚才橘类药的特性——燥湿,都知道脾为生痰之源,有了燥湿,就能针对生痰之源下手,减少痰的生成,因此,在祛痰方剂,橘类比枳类更常用。

但要注意的事:青皮力度之强,也是被列入破气药,但是他比较偏于肝气郁结这块,以破气疏肝为主,因此,在脾胃这块,经常是枳类跟其他橘类常见。

好了,我们现在来总结下吧,橘类药除去青皮,整体偏于行气除胀,其药性平和,拥有对脾胃湿症、痰证的治疗优势,尤其是痰湿结合,枳类偏于行气除痞,其气为破气,力度要比橘类强,在对付食积或者脾胃气滞类的比橘类优势,所以说呢,桔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在中药领域虽然都是行气药,但水土不一样,终究功效也是有各自的强处。#中医养生的真相##健康乐享官##快问中医超能团#@快问中医

枳术和枳实的区别(桔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