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种草,夏天遍地都是,一般野生于荒地、草地、山坡林中、路旁、灌丛中、田间、林缘及溪旁别看它很普遍,但是却是止血消肿的良药在历代《本草》中都有记载,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春天什么草消肿止痛?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春天什么草消肿止痛(这种草夏天遍地都是)

春天什么草消肿止痛

有这么一种草,夏天遍地都是,一般野生于荒地、草地、山坡林中、路旁、灌丛中、田间、林缘及溪旁。别看它很普遍,但是却是止血消肿的良药。在历代《本草》中都有记载。

它的学名叫小蓟,山东俗名萋萋菜,也有叫刺儿菜、刺刺菜的。它的叶子上有刺,稍不小心就会被扎到。

如果你不小心划伤了,取几片萋萋菜的叶子,去掉叶子上的小刺儿,用手搓挤到有汁液流出,然后把汁液混合着揉搓烂了的叶子敷在划伤的部位,开始有些疼,几分钟就会止住血,还能祛瘀消肿。在农村,这是一种随处可见的止血良药,深受农民兄弟的喜爱。

在医学上,萋萋菜也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等。也可以煎汤、绞汁服用或者煮食,对上述病情也可以达到治疗效果。

附:部分配方,供大家选用

1.治九窍出血:用小蓟一握,捣汁,水半盏和顿服。如无青者,以干蓟末,冷水调三钱匕服。(《卫生易简方》)

2.治卒吐血及泻鲜血:小蓟叶,捣汁,温服。(《梅师集验方》)

3.治吐血:小蓟、大蓟、侧柏叶各9g,仙鹤草、焦栀子各12g。水煎服。(《常用中草药图谱》》)

4.治下焦结热,尿血成淋:生地黄、小蓟根、通草、滑石、山栀仁、蒲黄(炒)、淡竹叶、当归、藕节、甘草各等分。上嚼咀,每服半两,水煎,空心服。(《济生方》小蓟饮子)

5.治崩中下血:小蓟茎叶(洗、切)研汁一盏,入地黄汁一盏,白术半两,煎减半,温服。(《纲目》引《千金要方》》)

6.治妊娠胎坠后出血不止:小蓟根叶(锉碎)、益母草(去根茎,切碎)各五两。以水三大碗,煮二味烂熟,去滓,至一大碗,将药于铜器中煎至一盏,分作二服,日内服尽。(《圣济总录》)

7.治妇人阴痒不止:小蓟,不拘多少,水煮作汤,热洗,日三用之。(《妇人良方》)

8.治一切极痛下疳:鲜小蓟、鲜地骨皮各五两。煎浓汁浸之,不三四日即愈。(《医学广笔记》)

9.治小儿浸淫疮,疼痛不可忍,发寒热:小蓟末,新水调敷,干即易。(《卫生易简方》)

10.治鼻窒、气息不通:小蓟一把。(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二服。(《千金要方》)

11.治高血压:小蓟、夏枯草各15g。煎水代茶饮。(《安徽中草药》)

12.治急性肾炎、泌尿系感染、尿疼浮肿:小蓟15g,生地9g,茅根60g。水煎服。(《天津中草药》)

13.治哮喘时发,发时声如曳锯,头上汗出,口干作渴(热喘):鲜小蓟120g,精猪肉120g。共煮,待肉烂,去渣,吃肉喝汤。可3~5d吃1次,连用3~5次。(《江苏中医杂志》)

14.治传染性肝炎,肝肿大:鲜小蓟根60g。水煎服,10d为1疗程。(《常用中草药图谱》)

15.治青竹蛇咬伤:刺儿菜根9~15g,徐长卿3~9g。水地服。外用鲜根适量,捣烂,敷患处。(《福建药物志》)

食疗配方

1.小蓟根汁:鲜小蓟根150g,捣烂绞取汁液服,或沸水冲服。

源于《食疗本草》、《衷中参西录》。鲜根凉血止血作用较强。用于血热所致的衄血、吐血、便血,或血热所致的月经先期、月经过多。

2.凉血五汁饮:鲜藕、鲜地黄、鲜小蓟根、鲜牛蒡根各等分。绞汁,每次1杯,加蜂蜜1匙,搅和均匀,不拘时少少饮之。

源于《圣惠方》。鲜藕、地黄和牛蒡根能清热生津止渴,而除牛蒡外,余药又均能凉血止血。适用于血热吐血,口干而渴。

3.小蓟饮:小蓟(全草)、益母草各60g。加水煎汤,去渣再煎至浓稠服。

源于《圣济总录》。该品与祛瘀止血要药益母草配伍,共奏祛瘀止血之效。用于胎堕后或产生瘀血不尽,出血不止。

4.刺儿菜汁:鲜小蓟幼嫩全草(小蓟苗)150g,切段捣汁服。亦可煮汤作菜食。

源于《食疗本草》、《日华诸家本草》。该品偏于清热除烦。用于夏月烦热口干,小便不利。

其它应用方法:

1.血热咳血、鼻出血、尿血;鲜根或全草2~4两捣烂绞汁,调蜜或冰糖炖热服。

2.慢性肝炎午后潮热、失眠:鲜根1两水煎,调白糖服。

3.乳痈:鲜全草和蜂蜜捣烂外敷。

4.疔疮:鲜全草1~2两,水煎服;另用鲜根和冷饭、食盐少许,捣烂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