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种是哪个?
很多人会脱口而出——犹太人!
的确,像地球人都知道的爱因斯坦,马克思,弗洛伊德,都是犹太人。
据某一年数据统计,犹太人人口占比全球人口不到0.25%, 但是却获得了全球27%的诺贝尔奖!
为什么犹太人会有这么多杰出人物呢?为什么犹太人如此出色?这和他们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让我们结合几位伟人的故事,来看看犹太人的家庭教育。
尊重孩子的选择,善待孩子的兴趣在对待孩子的选择上,犹太人是比较民主、开明的,尤其是对待孩子的兴趣上。
就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以色列女作家戈迪默在谈到自己民族的家庭教育时, 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们的家庭教育是民主的、开明的,父母在教育上首先是尊重孩子的选择,而从不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学习。”
著名画家毕加索小时候厌学,在课堂上总是开小差,不是要求上厕所,就是小动作特别多,有一次竟然在上课时和老师提出,要给他画像。他父亲知道了,并没有批评他。
父亲平和地问他,“孩子,你真的想画像?”
毕加索说:“是的,我讨厌上课,只想画像!”
父亲说:“好吧,我送你去学画像,但是,你要答应我除了学画像,其它的科学文化知识也不要拒绝学习。”
之后,父亲把毕加索送到了当地有名的美术学校。
对于美术,毕加索所表现出的耐力是惊人的,他可以一连画几个小时不放画笔,与在课堂上的表现判若两人。
看到孩子对美术所表现出来的热爱,父亲便决定让毕加索一直在美术学校学下去,不再把他送到传统的学校。
作为父母,应该支持孩子对他感兴趣的东西进行学习、探索和研究,而不是粗暴地干涉。
如果孩子的兴趣在搭建积木上,你强迫孩子去学弹钢琴;
如果孩子喜欢画画,你非要他放弃画画去上数学思维班……
不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不善待孩子的兴趣,结果会怎样呢?
父母花了大把大把的培训费,孩子却因为不是真的喜欢,而被父母强逼着学习,虽然也可能晋级,或者成绩还不错,满足家长的虚荣心获得所谓的“荣誉”。
但是,如果他内心没有真正的热爱,无论如何孩子都不能做到最好,而且还有可能因为父母的逼迫,孩子对原本感兴趣的事情不再感兴趣,而埋没了在某一方面的发展的可能性。
所以,我们缺少的不是毕加索,而是缺少毕加索的父母。
独立,独立,还是独立!
犹太人比较推崇个人的独立精神,在他们看来,独立精神是个体拥有一切优秀品质的基础。
生理学家、匈牙利裔犹太人罗伯特·巴拉尼年幼时患了骨结核病。由于家境不富裕,无法医治好,他的膝关节永久地僵硬了。
尽管如此,巴拉尼的父母并没有对巴拉尼多一份“疼爱”。只要是巴拉尼自己能做的事情,父母亲就在一旁“袖手旁观”,只是偶尔说上一句表扬的话而已。
在巴拉尼15岁生日那天,父亲对巴拉尼说了这样一番话:
“孩子,我们从不把你当成一个残疾孩子看待,不会给你特殊的呵护,因为我们知道没有人能呵护你一辈子,除了你自己。只有当你养成自理的习惯,你才有自立的能力,才能在未来掌握自己的命运。孩子,我们希望你能明白,我们也是爱你的。”
从18岁起,巴拉尼的父母就在经济上和巴拉尼断了联系,让巴拉尼真正独立起来,他们只是在背后默默地关注。
巴拉尼后来的人生路充满了坎坷,但是,他从没有丧失对未来的信心。他立志学医,在探索的道路上遭遇无数次失败,但是,巴拉尼从没有灰心。
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才使巴拉尼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于1914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巴拉尼父母的做法,在中国家长看来可能有些残酷,但在犹太人看来,自立是掌握自己命运的第一步,只有自立才能自强,而自强不息是一个人最应该具备的精神品质。
犹太人中有许多世界著名的大富翁,像“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金融巨子”摩根、“新闻大王”普利策等等,他们都有着巨额的财富,但是,他们的财富都给予了社会,而不是留给自己的子女。
这样做,就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让孩子自己为自己赢得一切,而不是成为“寄生虫”。
一直为幼升小、小升初择校困扰,包办孩子的各种生活,想为孩子铺好各种路的中国家长,是不是想培养社会“寄生虫”呢?
人格完善,比学业优秀更重要犹太人重视教育,但是,决不是把知识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犹太教育学家巴维说过这样一句话:“培养一个人格完善的人比培养一个高材生更重要。”这其实也是犹太人的一种教育理念。
青霉素的发明人弗莱明1945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他有这样一句获奖感言:我是怀着为人类减少痛苦的愿望进行自己的研究的,尤其是为那些看不起病的穷人。
弗莱明的父亲是一位农夫,像其他犹太人一样,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最大的希望是孩子的人格先完善起来。
他曾经在送给弗莱明的一个笔记本上写下这几个词:博爱、感恩、诚信、忍耐、乐观,而在几个词之后才写着“知识”,其意义不言自明。
在犹太人的家庭中,没有父母会逼着孩子去走“上大学”这条路,他们认为社会是最好的大学。在社会这所大学里,人们学到的东西远远比学校学得的丰富,对人格的完善也更有益。
在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觉醒,对现行的传统教育发生很多质疑,也希望找到更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但夹在周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洪流中,还是无法独善其身,最终随波逐流。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不止是一个空口号,而是家长们转变自己的生命价值观,能够真正从本心上尊重生命,尊重个体差异性,尊重孩子的成长发展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