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晨起口苦口臭,可能很多人都有这种烦恼,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口臭口苦口酸按的穴位?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口臭口苦口酸按的穴位(晨起口苦口臭找准这三穴)

口臭口苦口酸按的穴位

说到晨起口苦口臭,可能很多人都有这种烦恼。

什么是口苦?

临床常见的口苦症状表现为:一过性口苦(以晨起多见)或持续性口苦,常常合并口干、口舌糜烂,或口酸腐、口臭、大便干燥,或善太息、目眩、腹满,或口渴、气喘、发热,或眩晕目赤、烦躁易怒,或面目干黑、目视不明等。

从中医角度看,口苦指未用苦味之食或药,而出现口中泛苦,晨起尤甚者。口苦在历代医书中皆有提及。《素问·奇病论》中有专门论述:“口苦者,病名为何?病名曰胆瘅,……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滥而口为之苦。”这段话不仅首次将以口苦为主症之病命名为胆瘅,而且指出了胆气虚、肝化热是形成口苦的主要病因,胆泄上逆是口苦形成的主要病机,为口苦病证的诊治奠定了基础。

有研究指出,口苦症状十分普遍,住院患者中口苦发生率为53.79%,健康人中亦达到43.92%,且认为口苦可能是内在脏腑功能失调的一个信号,但在临床上往往受到忽视。

口苦是生病了吗?

中医认为,食苦味之物、情绪变化、脏腑气血不协调都可能导致口苦,最常见的是心火上炎或肝胆火热之证导致的口苦。心烦失眠者常有口苦,乃心火上炎之故;胆汁味苦,故胆火上炎或胆气上泛皆可导致口苦。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口苦与口腔唾液中的胆汁酸有关。

晨起感觉口苦可能是疾病的预警症状或表示正处于亚健康状态。如果既往体检良好、自我感觉很好、仅有口苦症状者,往往可以通过调节饮食、情绪和作息消除口苦症状。但如果不仅有口苦,同时还有腹痛、恶心,甚至呕吐或厌食,或者近期体重有明显下降情况,则应及时就医检查。

把口苦、口臭、磨牙这三个症状放在一起来讲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很多时候这三个症状同时出现;第二个原因,这三个症状有共同的病机引起症状的原因,我们把它称为病机,如果病机相同,可以用相同的方法解决。

中医有“异病同治”这一理论,指即使疾病不同,只要病因一样,就可以根据这个病因来选择同样的治疗方法。口苦、口臭、磨牙这三个症状常同时出现,有着共同的病机,我们可同时对它们进行治疗。

01、胆胃不和 症状在口

口苦、口臭、磨牙这三个症状,其中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口苦。一提到苦,我们马上就会联想到一个脏腑——胆,因为胆“其味在苦”,在经脉、脏腑当中出现的症状里面只要见到口苦这一条,基本马上就可以诊断为胆腑的问题,或者至少跟胆腑有着密切的关系。口苦的根本原因是胆气上逆,症状的表现部位在口腔。

胆怎么能影响到口腔呢?胆并不会直接导致口苦,这其中携裹着一个脏腑,就是胃。中医里面所说的胃,概念是比较宽泛的,既包含了大肠小肠,也包含了食道口腔。因为胆把胆汁释放到十二指肠来参与代谢、参与消化吸收,所以当胆功能出现异常的时候,会导致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到胃,引起胃的反流症,这就是“胆胃不和”。这时候不管是胃里的气体,还是胃里的实际的内容物,都会向上刺激到食道黏膜,甚至影响到口腔,出现口腔里的症状。

这时候是胆和胃同时出问题导致在口腔里出现症状。再反过来看,口臭和磨牙这两个问题都在口腔之内,而且口臭这一症状是胃火向上反应的表现,磨牙症状同样也与胃火有关。所以以后只要口气比较重,嘴巴里面有因食物没有消化而酸腐的味道,再加上晚上睡觉磨牙,就可以判断有胃火。

胃气上逆以及胃火上炎会导致口气比较重,磨牙,甚至有些人还会出现口腔溃疡,牙龈糜烂,牙周炎等等,这种由胃和胆的问题共同所致,就是胆胃不和。胃气向上逆是因为胆在底下做了一个始作俑者,胆的问题向上反映到口腔也必然经过胃,才能够到达口腔。所以把口苦、口臭、磨牙这三个症状联合起来看,是胆气和胃气上逆且胃中有热而出现的症状。

02、胆胃荥穴 降逆泻热

针对以上病因,在治疗时要选择有降逆、泄热作用的穴位。首选足阳明胃经和足少阳胆经的两个荥穴。

刺激荥穴,有泻热的作用,可以泻经脉之热,并且通过经脉的热,泻相应所联系的脏腑的热,但要采用强刺激的方法。可采用掐按法。如果手上没太大的力气,可以找一个火柴棍,把火柴棍的尾部在地上稍微磨一下,磨得圆润一点,然后再点扎穴位。

足阳明胃经的荥穴,叫做内庭穴,位于足二趾和足三趾之间的趾缝的纹端。

具体方法:是把手的拇指和食指立起来,拇指尖端放在二趾和三趾趾缝之间的纹端,食指放在对侧的位置,这个位置也叫做里内庭,是一个经外奇穴,跟内庭有相通的作用。所以这个操作实际上刺激到了两个穴位。掐内庭要用力,出现非常强烈的刺痛感,或者酸痛感放射的感觉,才能起到作用。

足少阳胆经的荥穴是侠溪穴,在足部四五趾缝之间的纹端。侠溪有泄胆腑之热的作用,能祛除口苦。

这两个穴位,一个对应着口臭,一个对应着口苦,这两个症状有时候分不开,那么就同时用这两个穴位来操作。一天当中可以多做几次。有人问掐多长时间?既然说了是强刺激,一次至少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也是可以的。可以做几十秒钟后休息一会儿,再做几十秒钟,再休息一会儿,反复进行。给荥穴持续的强刺激,泻热的作用才能发挥出来。

03、症状严重 尺泽拍痧

如果症状比较重,这两个穴位是不够的,还要再加上另外一个穴位,手太阴肺经的尺泽穴。

尺泽穴是合穴,合穴专门泻内腑之热,《黄帝内经》指出“合治内腑”,尺泽拍击出痧可以治疗反酸。

具体操作方法:把四个手指并拢,放在肘窝之内,用力拍击,直到拍击得微微出痧。可以左右两个尺泽穴交替做,一天拍击一个让它出痧。也可以在一天内把两边的尺泽穴同时拍出痧,第二天痧退后,再重复拍击。如果今天这边出痧比较重,那么就等到第二天再做另外一侧,左右交替来刺激尺泽穴。

两个荥穴用掐按的方式,一个合穴用拍击出痧的方式,这三个穴位的组合,坚持做一个星期到两个星期,口苦、口臭、磨牙的症状能减轻。

此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熬夜之后很多人会觉得口干口苦,这因为熬夜是一种特别伤津耗液的行为。口腔状态取决于胃气上蒸、津液上乘的情况,如果身体津液充足,口腔里面会达到一种口和齿润的状态,唾液比较充足,感觉比较舒服。如果熬夜肯定会伤津液,津液不足就会出现口干口苦的表现。

如果出现口苦的时候,就需要滋阴降火,可用苦瓜、苦丁茶、菊花茶这类等,把火气稍微降一下,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不要再熬夜了。最后给大家推荐两道食疗方:

咸骨鲜黄豆苦瓜汤

材料:咸猪骨500克,鲜黃豆250克,苦瓜1个(约300~500克),陈皮1瓣,生姜数片,食盐适量。

做法:1、购买咸猪骨或自行制备,苦瓜去瓤切块。2、把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1小时,再加入苦瓜煮约45~60分钟,调味即可。

医生点评:珠三角一带,杜阮苦瓜可谓是家喻户晓,以瓜型肥大,形似木瓜,肉厚色绿,味微苦而甘,爽脆无渣,备受人们的喜爱。《随息居饮食谱》记载苦瓜能“涤热,明目清心,先瀹去苦味”,具有很好的缓解胸闷心烦,双目不适的作用,煮后常能去其苦味。

广府民间智慧更是认为,搭配质重味咸的猪骨,补中解毒的黄豆,和中制约寒凉之性的陈皮与生姜,能煮一锅应对闷热天气的清热下火靓汤。此汤能缓解暑热所引起的头面不适,口中不和(口干口苦口臭),胸闷心烦,胃纳欠佳,便溏粘滞等症状,尤适合于烟酒过度,舌苔干燥厚腻等湿热或形体壮实者食用。

小贴士:苦瓜煮后,寒性大减,体质虚寒者,多加生姜数片。

菜干咸猪骨粥

食材:猪骨500克(排骨、小腿骨为佳),白菜干60克,粳米100克,花生30克,食盐适量。

做法:1、猪骨焯水后沥干,加入食盐,放入冰箱中腌制1天后,用清水清洗备用;白菜干提前泡发,洗净沥干。2、把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煮1小时,即可食用。

医生点评:旧时岭南一域的卖粥歌云:"艇仔粥,艇仔粥,爽口鲜香唔使焗。一毫几分有一碗,好味食到耳仔郁。" 粥是极富粤地特色的美食,有民俗专家分析:岭南炎热时间长,流汗消耗大,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及易被吸收的养料,是粥品风靡的原因。

菜干咸猪骨粥是岭南道地粥品,民间养生智慧认为:猪骨能养血健骨,用食盐腌制后,因咸味入肾、属水,大大增强了降气下火的作用;白菜干由白菜晒干而成,有清肺热、除烦渴的功效花生味甘、性平,能健脾养胃,润肺化痰;三物合用,共熬一碗好粥。本粥特别适合火气较旺而见烦躁眠差、牙龈肿痛、口干口苦、舌苔厚腻等表现的人士食用,大众亦可食用保健。■

【来源:本文内容综合整理自中国中医、中国中医药报、广东省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