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掌天下之柄,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入手,陆续消灭了袁术、袁绍、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统一中国北方大地,为曹魏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不过也应注意到,曹操虽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但是一人之力毕竟也有极限,他同样需要别人的帮助和辅佐。曹操麾下不仅有郭嘉、司马懿、荀彧、荀攸等一流谋士出谋划策,还有张辽、曹仁、张郃、徐晃、于禁等武将为其征战。

历史中真正的夏侯惇(夏侯惇战绩惨得一塌糊涂)(1)

▲曹操及荀彧剧照

曹操的霸业不仅仅是攻城略地,他还将东汉末期已经崩坏的社会秩序重新建立,同时加以改良以更适应新的时代。从这一点也不难看出,曹操对于规则是极为看重的。总体而言,曹操对于臣属,向来是言必信、行必果、功必赏、过必罚。然而凡事皆有例外,在曹操的战将中,有一个人屡战屡败,根本没有什么辉煌的战绩,结果却跻身为曹魏集团第一大将。此人历任折冲校尉、济阴太守、建武将军,官至大将军,封高安乡侯,追谥忠侯。青龙元年(公元233年),此人配享太祖(曹操)庙庭,得到了曹魏文臣武将的最高荣誉。读至此处,大家应该猜出是谁了,此人就是夏侯惇。

历史中真正的夏侯惇(夏侯惇战绩惨得一塌糊涂)(2)

▲夏侯惇剧照

夏侯惇乃西汉太仆夏侯婴之后,夏侯渊族兄,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因与曹操的连襟关系,夏侯惇被曹操委以重任,后者常常将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然而夏侯惇作为一名武将,战绩可谓惨不忍睹。据《三国志》记载,“布退还,遂入濮阳,袭得惇军辎重。遣将伪降,共执持惇,责以宝货,惇军中震恐。”这件事发生在兴平元年( 公元194年),曹操当时率军征讨徐州陶谦,夏侯渊留守濮阳,不料陈宫、张邈反叛,帮助吕布夺取兖州。吕布先是趁机进入濮阳城,成功夺取夏侯惇的军用物资,这是一败;吕布派遣将领诈降,将夏侯惇劫持,这是二败;夏侯惇被解救后,与荀彧、程昱勉强守住了三座城池,曹操带队反攻时,他又被流矢射伤左目,这是三败。夏侯惇与吕布交战,连续三次失利,可谓凄惨。

历史中真正的夏侯惇(夏侯惇战绩惨得一塌糊涂)(3)

▲吕布守城剧照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夏侯惇领命出征,帮助被高顺攻击的刘备,结果仍是败北而回。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刘表派刘备北上进攻曹操,夏侯惇领命前去抵挡,双方在博望坡交战,刘备火烧营地引诱其深入追击,夏侯惇中计惨败。史书之中,这样的战败事迹还有不少,子渊就不再一一列举。总而言之,在汉末三国时期,夏侯惇的战绩根本上不了台面,无法和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张辽、曹仁等一流名将相比。然而在曹魏的阵营中,夏侯惇的地位却是无人可以撼动的。

历史中真正的夏侯惇(夏侯惇战绩惨得一塌糊涂)(4)

▲曹操领兵剧照

据史料记载,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曹操以奋武将军的身份讨伐董卓,任命夏侯惇为司马,跟随曹操到扬州募兵,这个“司马”职位显然高于曹仁和夏侯渊的“别部司马”之职。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病故后,魏王曹丕篡汉称帝,拜夏侯惇为大将军。众所周知,在秦汉之时,大将军是武官的最高职位。由此而知,从曹操举兵之日起,夏侯惇一直都是曹魏阵营中地位最高的将领。那么,夏侯惇明明战绩并不出色,为什么依然是曹魏第一大将呢?对于此种疑惑,在子渊看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历史中真正的夏侯惇(夏侯惇战绩惨得一塌糊涂)(5)

▲夏侯惇剧照

第一,在曹操麾下诸将中,夏侯惇的资历最老,和曹操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只有他才能镇住其他人。曹操举兵讨伐黄巾时,夏侯惇就担任他的裨将,随之征战四方。加上曹家和夏侯家可谓同出一脉,夏侯惇本人是曹操的从弟,还是夏侯渊的族兄。凭借这两层关系,曹操自然对夏侯惇这位兄弟非常信任。换个角度讲,领导用人一般不是看能力而是看其忠诚度,夏侯惇的忠诚度显然毋庸置疑,而曹操的信任也决定他在曹魏阵营中的地位。

历史中真正的夏侯惇(夏侯惇战绩惨得一塌糊涂)(6)

▲魏文帝曹丕剧照

第二,夏侯惇在曹魏阵营主要的作用,不是征战沙场攻城略地,而是为曹操镇守后方,甚至有时还要治理地方,为大军提供后勤。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刚奉迎回汉献帝,就封夏侯惇为河南尹,负责治理地方,恢复民生。总的来说,夏侯惇对曹魏政权的功绩,不是斩杀多少名将,攻下多少城池,而是让曹操没有后顾之忧。由此,曹操和曹丕父子对于夏侯惇的重要性心知肚明,从来不曾因为其战败而苛责于他,还用大将军这样的官职来加以肯定。

参考资料:

《三国志·卷九·魏书九·诸夏侯曹传》

趣观历史,每日为您甄选好玩有趣的历史。

欢迎加入古代史爱好者同盟,增长见识、培养思维、积累谈资、结交知己、收获友情。子渊在这里与你不见不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