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我们的首都,也是一座有着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
北京拥有着属于它自己独特的韵味,我们称之为"京味儿"。如今,当我们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北京欢喜不已的时候,是否也会想起北京的往昔,那是老舍先生笔下的老北京,那里有着老北京悠久的历史、深厚的传统和旧北京的风土人情,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回忆的。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老北京流传的一句俗语,是"东城贵西城富,北城穷南城贱",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按地区来这样划分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关于老北京的那段历史。
相信来到过北京旅游的朋友们,都会有这样一个烦恼,问路的时候会发现北京人指路都爱说东南西北,如果是方向感不好的还真不一定能找得到路,其实北京人爱说东南西北也是和他们所在的城市有关。
在明清之际,北京城规划工整,就是一座四四方方的城市,东南西北划分得十分清楚,分东城、西城、南城和北城,因此也就有了这句关于东西南北城的俗语。
而"东城富西城贵,北城穷南城贱"的说法最早是来源于清朝末年学者唐晏所著的《天咫偶闻》中的:"京师有谚云:'东富西贵',盖贵人多住西城,而仓库皆在东城。"言下之意,因为王公贵族都住在西城,因而称"西城贵",而国家的仓库集中在东城,因而称"东城富"。
首先来说说这"西城贵"。《天咫偶闻》作为一本记录北京风土人情掌故的书籍,作者唐晏又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对北京的历史更是颇有研究,所以这其中的说法还真不是口说无凭。清朝时期的西城,可以说就像是现在的别墅区,王公贵族的住宅大多都兴建在西城。
最值得说的就是恭王府,它位于西城区前海西街,后海南岸,占地约6万平方米,为清代王府之最,而和珅、永璘(乾隆十七子,嘉庆同母胞弟)、奕訢都做曾过恭王府的主人,各个身份尊贵。
除此之外还有醇亲王府、礼亲王府、庆亲王府、庄亲王府,克勤郡王府、顺承群王府等,都位于西城区,至于其他公主、贝子贝勒等府邸,也数不胜数,在当时堪称天下第一流富贵之地,这种"西城贵"的格局,为后世的发展也打下了深厚基础。
再来看看这"东城富"。东城富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清朝时期的国家仓库有很大部分都聚集在了东城。京杭大运河的便利交通加上东城绝佳的地理位置,距离港口近,因此当时在京城一共设置有13个大型仓库,分别是禄米仓、南新仓、旧太仓、富新仓、兴平仓、海运仓、北新仓、万安仓、太平仓、裕丰仓、储济仓、本裕仓、丰益仓,而这13个仓库中就有7个位于东城。
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东城是北京城的金融中心。享誉京城的"四大恒"钱庄,即恒兴、恒利、恒和、恒源,全部位于东城。清朝末年,外国人在京城开设了许多银行,如英国的汇丰银行、麦加利银行,美国的花旗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中法银行,日本的正金银行,德国的德华银行、 比利时的华比银行等,而这些银行都设在了东城。
说完了"东城富,西城贵",那俗语中的"北城穷南城贱"背后反映的又是当时的什么境况呢?
我们先来看看"北城穷"。可以说,每个时代有富人的同时也会有穷人,在清朝时期,北城属于普通居民的住宅区,住在这里的大多都是穷苦的老百姓,由于经济能力有限,这片地区的房舍就一直无法得到修葺,而一旦有了些钱的人也会找机会搬离这里,所以,北城在当时就属于又穷又破的地方。
而"南城贱"的说法则是因为在碰到天灾人祸的时候,总是有大量游民迁徙,清朝也不例外,由于大量外地无家可归的流民涌入,北京城南边就成了他们的聚集地,南城有一个天桥,这对于没有居住地的流民来说就是最好的遮风避雨的地方了。
而这一带也是北京城最繁华的平民娱乐场所,有着"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的盛况,到处都是"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什样杂耍和百样吃食"。不过,聚集在天桥的杂耍艺人所从事的街头表演都属于"贱业",这让南城也得到了一个"贱"的名号。
随着时代的变迁,老北京的版图和城市规划也已经重新被更新,俗语"东城富西城贵,北城穷南城贱"中的根据身份来划分区域的说法也随着消失了。
社会在进步,时代也在发展,而关于老北京的故事我们也会一直记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