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规则蒙语解答(不仅听懂了还学了法律知识)(1)

草原上的一杯酒

【苏尼特左旗人民检察院】

蒙古族好饮酒,并有未饮先酹的礼数。最近,苏尼特草原的一场聚会却因为喝酒上演了全武行。

不久前的一天,在该旗巴彦淖尔镇某饭店,几个牧民正好聚到了一起喝酒。大家谈笑风生,酒过几巡后,在座的查某因为小事与达某吵了起来,进而发生打斗,后达某电话报警。经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司法鉴定,达某左脸损伤程度属轻伤一级。

苏尼特左旗检察院检察官潮洛门作为案件承办人,认真审查案卷材料,仔细调查取证后得知:本案查某和达某之间以前并没有矛盾,只因酒后琐事导致打斗。审查起诉期间,潮洛门多次建议双方就民事赔偿方面进行调解,可两人互不相让。查某虽然承认自己的犯罪事实,但却辩称达某过错在先。为查明案件事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潮洛门又进一步巩固证据,证实了查某故意伤害的事实。此时,潮洛门以案说法,用蒙语耐心劝导:“你们本来都是好朋友,就因为喝了酒才弄出不愉快,现在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依法处理好,你们也应就此互相原谅对方。”查某在潮洛门的不懈劝说下,主动承认自己的过错,向达某道歉。同时,查某也主动向达某进行了民事赔偿。

为了让更多牧民学法懂法用法,该院还在旗蒙语调频广播电台开办了法律知识宣传专栏,安排双语检察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蒙语将与牧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以及发生在牧民身边的典型案例进行编播宣传,“草原上的一杯酒”成了广受关注的普法案例。牧民们从身边事逐步汲取了更多的法律知识和处理纠纷的方式方法。

同时,该院还依托在旗所在地满都拉图镇设立的社区检察室,重点受理牧民群众的举报投诉,开展法治宣传,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等,并免费为牧民群众代写法律文书、提供住宿。自社区检察室设立以来,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052件(次),成功调处各类民事纠纷20余起。

群众性语言

【科尔沁右翼中旗人民检察院】

5月8日上午,科尔沁右翼中旗检察院控申接待大厅里接访的检察官小邓正亲切热情地接待一位蒙古族大妈:“老额吉,您说的入股一事我听明白了,这个事儿依据法律规定不是检察院管的,我给您说说其他维权途径。”随着小邓耐心细致地讲解,大妈神情渐渐放松下来。

送走来访的大妈,同事频频称赞道:“小邓,你这蒙语说得越来越好了。”小邓笑笑说:“我这也是不断成长进步嘛。”

说起“成长”,小邓还真是深有感触。一年前,蒙古语文专业研究生毕业的小邓被分配到该院控申部门工作,在了解到来访群众90%为蒙古族、通用语言为蒙语时,小邓对做好控申工作信心满满。但当他看到同事们接访后,又不禁困惑起来,在他看来,同事们接访时说的那些蒙汉夹杂的方言土语,听起来就像老百姓之间在唠家常,没有司法机关应有的严肃严谨,对此小邓还有些看法。可是不久后经历了自己的第一次接访,就让他彻底改变了这种想法。来访的是位50多岁的蒙古族男子,因为法院的判决迟迟未能执行,便来检察院上访。小邓告知来访者该诉求属民事执行监督范畴,控申科将把该案转到本院民行科,民行科办理完毕后再向其答复。可当小邓用标准的蒙古书面语解答完后,来访者却是一脸茫然,十分不满地说:“我听不懂,我找你们领导说。”最终还是另一位同事用小邓瞧不上的那些方言土语将他的答复“翻译”一遍后,来访者才满意而归。这件事给小邓上了重要的一课。

科尔沁右翼中旗是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区,为更好地将法律讲清用实,该院在综合考量“蒙古书面语与本旗地方语”“法言法语与群众理解接受能力”之间的差异后,推出“用群众性语言开展检察工作”的措施,将检察工作中的书面蒙语改成本地的群众方言,在接访和办案过程中,增加用当地蒙语释法析理程序,拉近了群众与检察机关的心理距离。“检察人员必须牢牢掌握‘群众性语言’这把密切联系群众的金钥匙”。该院检察长于朝华经常强调道。

心灵直通车

【鄂温克族自治旗人民检察院】

愁眉苦脸的巴特尔(化名),常年奔波在往返90多公里的乡路上,为自己当兵复员后不能安置的事持续上访。这一天,他带着头发花白的老阿妈来到了鄂温克族自治旗检察院,用鄂温克语夹带着不太流利的汉语,情绪激动地表示要反映问题。

见状,该院检察官郭秋爽将他们带到接访室,使用鄂温克语与他们进行沟通,安抚其情绪。原来,巴特尔退伍之后始终未得到安置,无固定收入,生活拮据,加上老母亲生病,还要抚育年幼的孩子,他也因此踏上了10年的上访之路。

听完他的讲述,郭秋爽的内心无法平静。第一时间将巴特尔反映的情况逐级向院领导汇报,院领导立即指派专人负责此案。

郭秋爽和她的同事联系了相关单位及部门负责人,翻阅了当年巴特尔入伍的档案资料,走访了知情人。了解到因巴特尔入伍时档案登记错误,导致退伍后信息不一致,被列入了不符合安置条件人员。

为彻底化解这起积案,该院及时将走访了解的情况向旗委作了汇报,并同旗政府有关部门召开了协调会,最终结合巴特尔本人的意愿,将其安置在了伊敏苏木土地所工作,长达10年的信访积案得到了圆满解决。

近年来,该院接待了很多像巴特尔这样的少数民族群众。检察官们选择本民族语言进行沟通交流,得到了牧民群众的好评和认可。为不断创新接访形式,该院还结合鄂温克旗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特点,积极打造了鄂温克语、蒙古语、达斡尔语、汉语四种语言联合接访平台,更好地为牧民群众提供法律服务。

目前,该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案件管理大厅、派驻伊敏检察室等窗口部门,均设立了少数民族语言接访窗口。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接访已成为该院日常接访工作的新常态,不仅赢得了牧民群众的认可和肯定,还有效提升了检察工作的效率,拉近了检察机关与广大牧民群众的距离,维护了民族团结。

“掌上”检察院

【库伦旗人民检察院】

“‘阳光·库检’蒙汉双语APP双语切换功能,为我们额勒顺镇党委政府普法宣传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将检察工作更简单便捷地展示给我们蒙古族群众。”近日,库伦旗额勒顺镇党委书记苏雅拉图告诉记者。

库伦旗蒙古族较多,全国唯一一个常住居民100%为蒙古族的地区——额勒顺镇就在库伦旗。由于交通不便、生活习惯等种种原因,当地很多中老年人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乡,平时交流只会用蒙文蒙语。所以,信息时代,检察工作基层服务触角有时难以覆盖到这些人群。为此,该院在多次调研基础上,提出“互联网 检察 民族语言文字”的工作思路,并进行积极尝试,经过3个月的研发、3次重大改版和27次的修改完善,成功解决语言壁垒,研发并使用“阳光·库检”蒙汉双语手机APP,有效弥补了服务空白,成功打通基层服务最后一公里。

“阳光·库检”蒙汉双语手机APP的最大亮点就是它支持蒙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打开APP,首先出现的是语言选择界面,点击选择,就进入到相应语言系统中。

过去检务公开网阵之间的功能界定并不清晰,整体较为分散。有的需要在检察院信息公开网上查询“案件程序性信息查询”“辩护与代理”等相关信息,有的需要在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了解该院工作动态。蒙汉双语APP将该院原有的微信、微博、门户网站、案件信息公开网和网上警示教育基地等零散的平台整合到一起,形成强大的“库检新媒体网阵”。

APP从研发应用到现在,下载量已突破1.7万余人次,浏览次数达19万人次,有效帮助解决用户实际问题,切实方便广大用户的同时,有效实现检民“零距离”,促进检察工作的创新发展。

“我是这个村的书记,也是一名市人大代表。我们村的很多人都跟我一样,不会上网,看不懂,现在好了,有了你们这个蒙汉双语APP,我们也可以用手机看看新闻、学学法律,我代表广大牧民给你们点赞!”库伦旗茫汉苏木奈林塔拉嘎查党支部书记哈申通拉嘎激动地说。

草原深处检察情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人民检察院】

“送案卷了。”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检察院案管办的同事说着,就将案卷给了蒙文蒙语办案组检察官。这是一对蒙古族夫妻与哥哥共同实施的盗窃案,涉案财物2.4万元。案卷材料简单,但蒙文蒙语办案组检察官看后却觉得另有隐情。

讯问时,三名犯罪嫌疑人都有一些抵触情绪,不是很配合。案件承办人决定先不谈案情,和他们聊聊生活,在交谈中他们慢慢敞开心扉,无奈地说:“草坡东面的金矿许久未生产,也没人维护。我们的马总是被破旧的网围栏缠住受伤,还因误食生产金矿时留下的塑料制品,已经死了一些牛羊。本想着金矿荒废没人管了,就将他们的网围栏、铁管、塑料制品等拉回家里。”

牲畜不仅是牧民的生活来源,更是他们心中的牵挂。了解情况后,检察官耐心地向他们解释相关法律规定,三人均表示认罪,愿意赔偿对方的经济损失。随后,检察官又与金矿负责人沟通,金矿负责人也表示将尽快维修破旧的网围栏。

案件到法院环节,检察官建议将庭审现场搬到案发地,邀请牧民代表、周边企业代表旁听这次“草原法庭”。旁听的牧民布和说:“用蒙语开庭,我们不仅听懂了,还学习了法律知识,以后遇到什么矛盾要依法解决。”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是内蒙古边疆少数民族旗县,地域辽阔,牧民深居牧区,家中有困难、遇诉求时常常因表达不清影响问题解决,因此开展蒙文蒙语诉讼工作,保障蒙古族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意义重大。据悉,2011年,包头市检察机关蒙文蒙语诉讼基地在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检察院挂牌成立。随即,该院便成立了蒙文蒙语诉讼办案组,以保护少数民族当事人合法权益为宗旨,根据实际制定了《蒙文蒙语诉讼实施办法(试行)》,并牵头与旗公安局、旗法院会签了《蒙文蒙语诉讼实施办法》。截至日前,该院已办理了涉及蒙文蒙语诉讼案件138件152人。

双语办案基地,赛恩

【乌审旗人民检察院】

清晨,像往常一样,乌审旗检察院干警陆续签到后,便开始了紧张忙碌的工作。案件管理办公室希主任正用蒙语热情接待来申请调阅案卷的律师;检委会专职委员兼公诉科韩科长正在研究蒙汉双语法律文书;走廊里,检察室乌主任正在指挥干警搬拿蒙汉双语宣传牌匾和宣传资料,时值苏力德苏木集市,又是一个宣传的好契机……

这样类似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该院上演。乌审旗全旗蒙古族人口约占总人口三分之一,蒙文蒙语使用范围较广,针对相关法律诉求和矛盾纠纷化解对蒙汉双语检察工作需求较多的实际,该院提出了打造“蒙汉双语办案基地”的检察创新创优举措。

一起民间借款纠纷案的当事人敖某对“蒙汉双语办案基地”感触颇深。他因不服乌审旗法院蒙文法庭一审判决,向法院申请再审后被驳回,于是向该院提起申诉。考虑到敖某是蒙古族,习惯使用蒙文蒙语,案件受理后,分管副检察长赵冬有在征求敖某意愿后,立即按照“蒙汉双语办案基地”中的蒙文蒙语案件管理办法,指定双语干警浩斯办理此案。浩斯经过认真审查,发现原判决确实存在送达起诉状副本程序瑕疵,致使当事人无法行使辩论权的情形。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乌审旗检察院依法向法院发出再审检察建议。

乌审旗法院最终裁定再审,再审过程中,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

案件得到圆满的解决。敖某动情地说:“多少感激的话都难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乌审旗检察院蒙汉双语办案基地,赛恩!(蒙古语‘好’的意思)”

据统计,乌审旗检察院“蒙汉双语办案基地”年均接受双语法律咨询千余起,年均办理蒙汉双语案件200余件,约占该院案件总量的二分之一。(检察日报 沈静芳 杨超 张波 贾小娜 乌日哈 郭秋爽 孟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