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是满足一千个欲望重要,还是战胜一个欲望重要。达世对苏雅坦的占有欲不再掩饰。
女人略带挑逗的在河边洗澡,看得树后的男人一阵躁动,女人拨弄水花,轻轻淋在修长光滑的腿上展现一幅美人出浴图。临走时还暧昧的对达世笑了笑,这让达世感到一阵恐惧,自己好像背叛了琵玛,急忙跑去找琵玛。随意找个理由的不想苏雅坦再来。
达世不知道自己和苏雅坦的那些破事,其实早就被琵玛看破。琵玛拒绝了达世的要求,用教育孩子的方式来点拨达世。琵玛把一根小树枝放入水中询问孩子们什么会发生在这根小树枝身上,孩子们说会沉下去。妻子反问说如果不能,孩子带着疑惑的心态跟随树枝,把树枝遭遇的情况都告诉琵玛。
但琵玛始终只有一句如果不能,这个循环一直持续到孩子们再也走不动路了,琵玛才告诉他们答案。这根小树枝如果克服所有的困难就会抵达大海,这是什么鬼答案?孩子们听不懂没关系,反正也不是讲给他们听的。但修行十几年的达世也是听得迷迷糊糊的。
当初的佛法早已忘得差不多了。不久后的一天夜里,门前的谷堆地忽然起火,这让达世大惊失色,火势太大。即便村民都来帮忙,他们也损失了将近一半的粮食,失去的痛苦让达世变得疯狂。他率先殴打琵玛的前男友,怀疑他嫉恨自己夺人所爱。
前男友拿出不在场证据以后,达世带着满腔怒火去找奸商,因为奸商前几天来过,被自己羞辱的赶走了。达世朝奸商发起攻击,反而被奸商的手下打得浑身是伤。奸商轻蔑的说道,这里没有人会做烧毁粮食的缺德事。
达世一阵无语,由于达世受了伤,皮玛只能带着儿子去镇上赶集,此时让达世魂牵梦绕的苏雅坦上门讨要工钱。鬼使神差之下欲望一触即发。
在十几分钟不能播的画面以后两人停止了欲望,此时琵玛正好赶回家中,达世急忙让苏雅坦穿好衣服离开。谁知苏雅坦不慌不忙的穿好衣服,为什么这样担心?他说过迟早会发生。达世此时才知晓原来琵玛早就知道这一切都会发生。之后苏雅坦大大方方的从正门离开,琵玛看出他的衣衫不整,也没有询问,三个人默契的当做什么也没有发生,但达世心里的负罪感不会因此减少。
不久后师弟前来造访达世,师傅已经圆寂,给达世留了一封信,师弟是来给达世送信的,师傅在信中提及,他知道自己的业仍未完成,他会再次轮回。师徒俩会再见面,也许届时达世会告诉新生的他,满足一千个欲望和战胜一个欲望。到底谁跟重要?
达世心里某个隐秘的地方被唤醒,他忽然想到自己出来太久了,是时候回去了,达世的历练就此结束。
大道的修行刚刚开始,深夜他收拾好行囊凝望了一眼熟睡中的妻子,抚摸孩子的脸颊,像当年的释迦牟尼一般离家出走,圣河一如往昔般清澈。尝追城市冷暖的达世重新回到河边,哗然的河水默许了他的愚痴,多年轮回,他又子然一生,大梦初醒,他又成了无垢的少年。
他换上僧衣,再度自己的修行之旅,或者说是逃避自己之旅。当满足欲望带来后,无法失去钱财的贪婪,背叛的妻子负罪感,化成一座座压垮他的责难大山。当他背负不了这样的责难的时候,达世于是就想回到寺庙,屏切一切的人间欲望,也许是为了忏悔,但终其目的是想重拾一片心灵的净土,仅仅是为了片刻的安宁,达世放弃自己美满的家庭,美丽的妻子和孩子。
此时的他做为一个男人极其卑劣,而此时作为困扰达世的业身琵玛出现了,琵玛用灼人的明眸凝视着他,问达世可知耶输陀罗。世人大多知道释迦牟尼和耶输陀罗结婚后,明明有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可释迦牟尼却放弃美满生活,甘愿苦修来拯救世人的伟大。
殊不知耶稣陀罗关怀病人,他早于释迦牟尼理解民间疾苦。说不定释迦牟尼的觉悟正是受他的启发,又有几个考虑过?释迦牟尼离开后,耶输陀罗要如何面对双亲的责难?孩子问他父亲去哪里的疑惑。达世也是如此。
为了所谓的佛法抛开作为一个男人的职责,抛开一切,抛开需要保护的妻子,抛开年幼的孩子,这是一个男人的作为吗?让双亲失去儿子,妻子失去丈夫,孩子失去父亲,一家人妻离子散,每个人都是痛不欲生。难道佛法的本源是这样的吗?是要让你身边的人痛苦不堪吗?话没有说完琵玛已是泪流满面,但她却以超然的态度接受了一切,宛如当年的耶稣陀螺一般。明知释迦牟尼要离开没有阻止反而帮助释迦牟尼离开。
琵玛没有执着与失去,也从未奢求过得到,他将自己委身于命运却在随命运的沉浮中接近了真佛。达世若你苛求佛法,像我对你的爱一样强烈。那么你可成佛,在今生在这幅躯体。请你原谅我,我不能跟你回去,请你原谅我。
琵玛的身影渐行渐远,茫然之后达世撕心裂肺的痛苦起来。在痛苦的浴火中达世突然笑了起来,似乎看透了什么。玛尼堆的石头上箴言终于有了答案。怎样另一滴水不会干涸,让它流入大海,跟当初琵玛说的那个答案一样。达世开始凝视自我,当一个欲望被满足后还有十个、百个、千个、万个。
也许只有战胜了一个利己的欲望,犹如一滴水利于万物而不争,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达世继续踏上苦修的道路,能不能成佛或许只有天知道了。其实解说跟电影的关系不是很大。电影讲了许多的佛理能领悟多少全看个人理解,而解说只是我看电影的理解,如果有错误请不要介意。电影以达世入凡世修人道为线索,讲述达世如何克服欲望并算是失败的问题,生命中是否有些事情必须经历,放弃的前提是否是必须曾经拥有。
而由此引申出的另外一个问题更是充满挑战,当站在放弃的崖边一切是否还能潇洒从容。其实大部分人都是骑墙派,无法像得道高人一样禁欲,也没有沉沦在欲望的地狱。欲望并不是洪水猛兽,问题的关键在于欲望是否过了头,答案可能是你是否感到疲倦。
如果欲望让你感到痛苦那就说明到了该停下的时候,对普通人来说最好的状态也许就是有一点欲望,有一点佛性,知进退,懂分寸,该争的争,该放的放,这就是普通人最好的悟性,满足眼前一千个欲望还是战胜内心一个欲念。
这两者其实都是欲望,就像浮云和念头不停来去,它们是时刻浮现又消失的风景。当定心时就能静看云卷云舒,而让内心不起丝毫涟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