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对于阿斗的说法一般是,扶不起的阿斗。这个也比较好理解就是说他智商低,能力差嘛。这里有四条证据,第一条,轻信小人。他后来自己执政的时候重用小人,宦官。第二条,不战而降。第三条,忘恩负义。忘记赵云当年救命之恩。景耀三年的时候,追谥前朝的几位开国将军,关羽、张飞、马超、黄忠都追了谥号,就是不谥赵云。后来是姜维等人出来为赵云打抱不平,才追谥赵云一个尊号。第四条,没有心肝。阿斗后来亡国了,投降了以后到了洛阳。到了洛阳之后司马昭,演奏蜀国的音乐,表演蜀国的乐舞。当时蜀国跟过来的人全都痛哭流涕,只有刘禅喜笑自若,开心得不得了。司马昭当时就跟人说,一个人没有心肝怎么可以到这种地步!后来司马昭又去问刘禅,说你还想念蜀国吗?刘禅马上回答:“此间乐,不思蜀。”“乐不思蜀”这个成语也就是从这来的。

阿斗有什么功绩?历史上真实的阿斗关于他民间的说法这里有不一样的看法(1)

但是以上的这四条证据都是有争议的,第一条,历代皇帝身边哪个没有小人?汉文帝有,汉武帝也有,昭烈皇帝刘备身边也有,所以我们不能说身边有小人的皇帝就是差的。第二个,不战而降,那刘璋也是不战而降。刘璋不战而降降刘备就对了,刘禅不战而降降了曹魏就错了?这好象也讲不通。第三个,不封赵云,其实是继承他父亲刘备对赵云的待遇。民间说五虎上将,为什么不封赵云?其实在历史上是没有五虎上将的,当时蜀国只有四个大将军分别是: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四大将军。赵云在刘备手上就是杂号将军,不是名号将军。赵云终其一生他都是一个杂号将军。那么阿斗第一次追谥的时候他肯定是要谥名号将军,这也不能说是刘禅忘恩负义。而且后来姜维他们提出这个问题来,刘禅也接受了,也追谥了赵云,这应该叫做从善如流。第四个,没有心肝,当然这个从历史的角度怎么看他都是没心肝。但是我其实是认为这是在装疯卖傻保全自我。这个时候他已经做了司马昭的俘虏,所以阿斗说完这话以后,左右皆笑,这一哄堂大笑,司马昭就再不会起杀心了。当然这刘禅降魏以后的表现,比起另一个亡国之君就显得没有骨气了。另一个亡国之君就是孙吴的亡国之君孙皓,孙皓也是投降了的,然后也到了洛阳。这个时候已经是晋朝了,皇帝是晋武帝司马炎。司马炎一看孙皓进来,让他坐:请坐,朕设了这个座位等你,可是等了很久了。孙皓马上说:臣在南方也设了个座位等陛下。那倒是好像骨头挺硬的。但是孙皓是个暴君啊,相比较刘禅我觉得还应该算个仁君啊。所以,也不能够把刘禅贬那么低。

阿斗有什么功绩?历史上真实的阿斗关于他民间的说法这里有不一样的看法(2)

最后再来说一下他智商低的这个问题,其实在刘备临终的时候有一封诏书里面提到了诸葛亮对刘婵的评价就是“智量甚大”,翻译过来就是非常聪明的意思,阿斗其实没有大家说的这么不堪,大家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