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时刻」主题征文 二期#,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历史上最流行的情诗?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上最流行的情诗(不信比来长下泪)

历史上最流行的情诗

#「闪光时刻」主题征文 二期#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趣石榴裙。

这首诗写的很精采,不事雕琢,纯用口语,但写的缠绵悱恻,真切感人。要问作者是谁,恐怕有一部分朋友就不知道了,她就是大名鼎鼎的武则天。

这位武媚娘不仅在政治上有一套,在学问上也不简单,写此诗时唐太宗已驾崩,她正在感业寺为尼,当李治去看她时,武则天遂写下这首诗呈献给李治,李治非常感动遂召武则天入宫,于是便开启了她的辉煌人生……

下面我们再读一首诗:

赠张云容舞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

轻云岭上乍摇风,绿柳池边初拂水。

此诗的作者也是人所共知,她就是唐代的杨贵妃(杨玉环)。描写的是歌女张云容跳长袖舞(一说霓裳羽衣舞)的情景。但见罗袖飘舞,芬芳四溢,如烟雾中的朱荷轻轻摇摆,似岭上的一缕轻云自在舒卷,又恰如毵毵嫩柳在微风中徐徐拂动。意象优美,比喻恰当,可见她的修辞造句很有造诣。

另外《全唐诗》里还有一个七岁小才女作的诗:

《送兄》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飞。

这位小诗人在当时可谓声名鹊起,连武则天都知到她的大名,命她赴长安,并现场出诗题《送兄》,让小女孩来作。

这孩子提笔在手,倾刻而就,才思敏捷,简直可以与写《七步诗》的曹植相较高下。

这首诗前两句烘托气氛,第三句一个转折,最后顺势结尾。用笔自然妥贴,七岁的孩子能写到这个地步实在太难得了!

大家再读一首清代才女陈长生写的《春日信笔》

软红无数欲成泥,庭草催春绿渐齐。

窗外忽传鹦鹉语,风筝吹落画檐西。

这首诗写的异常空灵,用语浅显但极其精练,寻常一样眼前景,妙笔点染自不同。诗人描写的是暮春的景色:落花满地,春草碧绿,一片葱茏。这时窗外传来孩子们的细语声,原来是风筝断线,飘落到画檐的西畔。尤其是末句,不言东风而东风自现,非常耐人寻味。

清代还有一位才女,诗词一流。才貌双绝,贫病也是双绝。生于清贫的农家,其舅父开馆授徒。双卿一旁也听,由于天赋极高,作诗填词样样精绝。十六、七时嫁给了邻村的周姓农民,性格粗野,经常非打即骂,一日贺双卿给他往地里送饭,嫌去的迟了,抡起锄头便砸……

她这个婆婆也不好,横挑鼻子竖挑眼,百般刁难,一次嫌儿媳舂米太慢,揪住耳朵使劲拉,把耳环折断,血都流到了肩上。于是贺双卿把这种悲痛全部倾述在诗词里,写的哀婉动人:世间难吐只幽情,泪珠咽尽还生。手捻残花,无言依屏……

命如蝉翼愧轻绡,旧与邻娥一样娇。

阿母见儿还认否?苦黄生面喜红消。

字字悲苦,行行溅泪,二十二岁便离开人世,所以我不敢读她的诗,一读就生气,马上就攥紧了拳头,好像要跟周姓农人打架似的,不知朋友们是否也有这种感觉,总之我是怒气满怀,弥久不散!

清词述尽哀与怨,一曲读罢总断肠!

欢迎朋友们留言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