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一八五九期;欢迎关注。
编者按:李倜是元代书法家中最得晋人意韵的书家之一,我们的《越正统,越撩人(链接)》一文对此做过介绍,文章也广为传播。
但是,有关李倜家世和书法,研究得并不很多。很多书友经常留言,希望获得更多有关李倜的资料,以增加对其人其书的了解。今天特编发此文,从史籍中钩稽他仕宦大致年份和官职,并在此基础上考述他与江西和江浙两地隐逸之士的交往,从而佐证李倜追求古意之书学思想。同时,对李倜的书迹作一较为全面的钩稽和考述。李倜虽是以声名著称于时的汉人官宦,却也是一位人品、书画、诗文兼得好评,且富收藏,儒释道兼通的文人书家。
陆柬之《文赋》后跋:左为李倜跋一,右为赵孟頫
山西太原籍李倜是元代具有代表意义的书画家,也是元代最得晋人意韵的书家之一,然而由于其人《元史》无传,生平事迹及家世较为隐晦,加之传世书迹不多,客观上造成了后世对其人其书探究的难度,本文试作钩稽和考述。
01
李倜的生平、家世与交友
李倜(约一二五○—一三二七后) ,字士弘,号员峤真逸,太原榆次(今山西晋中市榆次区)人。祖懋,曾为河东宣抚检察使,后追封冀宁郡侯,谥文惠。父昱(一二二八—一二七五),字仲明,曾为成都路防城军民总管,追封冀宁郡公,谥忠敏。懋、昱父子二人在元朝皆有功勋。
生于官宦之家的李倜,初任职集贤院,大德间改任临江路总管,蒙冤为肃政廉访司弹劾去官。后李倜终获雪冤,李倜出任临江路总管的时间应在大德元年(一二九七)前后,而落职时间在大德五年(一三○一)二月前。
大德十一年(一三○ 七),李倜起为延平路总管。李倜在《临右军明府等帖》卷后题曰:『至大己酉七月晦日书于延平。』至大己酉即至大二年(一三○九),李倜是 时应在延平任上。旋又出任泉州路总管,后改两浙盐运使,以中奉大夫(从二品)集贤侍读学士致仕。
据黄公望《李倜〈临右军帖〉跋》可知,至顺二年(一三三一)李倜仍在世。『死后谥章肃』。
李倜一生沉浮宦海,不知道他自己作何感慨,但当其子为其请谥之时,还是颇为满意的。李倜兄弟四人,排行第三,娶许氏,有子思德。
李倜:陆柬之《文赋》跋一,大德辛丑年(1301年),约52岁。
李倜虽是著称于时的汉人官宦,却也是一位人品、书画、诗文兼得好评,且富收藏,儒释道兼通的文人书家。
李倜信崇道教,名其室为『虚己游世堂』,号员峤真逸,与道家隐士多有交往,也与释家高僧来往颇多。这说明李倜和元代很多文人一样,好交方外之士。以下试对李倜的交游情况略作考述。
元代书法首推赵孟頫,他是元代复古书风的领袖。一生『拟晋』的李倜与赵孟頫交往甚密。早在元贞元年(一二九五),赵孟頫就应李倜之请,曾为其父作墓铭《故成都路防城军民总管李公墓志铭》(见《松雪斋集》卷八)。李倜与赵孟頫又同僚集贤院,文渊阁四库本《六艺之一录》载宋濂曾记赵孟頫为李倜书《道德经》,虽不知此时李倜是在何地求得赵孟頫是作,但足知他们关系非同一般,而且皆喜谈玄论道。又《石渠宝笈》卷二十一著录有一件赵孟頫十二开书册,第一幅为楷书画跋 一则,款识云『大德八年(一三○四)春二月十四日,吴兴赵孟頫子昂』,其后有李倜观款一则: 『皇庆元年(一三一二)十二月甲申,员峤真逸河东李倜获观。』
除了与赵孟頫有亦师亦友的关系之外,李倜与吴澄、虞集、揭傒斯、刘辰翁等书家及江西隐逸之士也多有交往。还值得关注的是与方外之士的交往,早在清江任总管时,李倜『七逸』之事便传为佳话。
是时,李倜政事之余,常与江西的其他六位隐逸之士相友善,或登山观竹,或看柳赋诗,或谈玄论道,或和诗答文,时人号为『(清江)七逸』。其他六人为:无心段道恮、石田李允一、石崖黄介然、海印竺世发、三会刘师复、青山赵文。似乎是有意仿效晋人『竹林七贤』,也能看出李倜『拟晋』之风不虚。
在杭州任职期间,与当地的隐逸之士亦颇多往来,尤其是和当地的高僧。如《石屋洞题名》中就有『偕净慈晦机、中竺元叟、明庆币岩、演福湛堂、会稽千岩』同游的记载。此五人皆为高僧,且和文人交往频繁。
李倜无论是在江西还是在江浙,皆好交方外之士,这可能就是真实的李倜,身为士大夫,却追求古风,喜好隐逸。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他的处世和书法。
02
书学品评
李倜以好书名天下,其书取法晋人,尤以王羲之为规模对象,学习极为刻苦用工,加之天资过人,在元代前期书家中,几欲与赵孟頫、鲜于枢 (一二四六—一三○二)并驾齐驱。
元代书法家钱良右(一二七八 一三四四)评其书曰:『今人临帖,自松雪翁后便到员峤真逸,谓皆有晋人风裁』,『今再观员峤所临,兼无位置之失』。
李倜临帖几乎达到了痴迷的地步,尤其是对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晋人书法的学习最见倾心,甚至连自己的书斋也取名为『拟晋斋』,把自己的生活也晋人化,戴表元《拟晋山房记》评其:『稍暇则取晋右军纵笔拟为之,所居山房之窗壁、几格、砚席诸供具花物,皆奕奕有晋气。』
李倜:陆柬之《文赋》跋一,大德辛丑年(1301年),约52岁。
如此用工和痴迷,也许只有宋代大书法家米芾可与之仿佛,所以连友人赵孟頫也感叹:『员峤真逸李公无帖不临,可谓好学也已。仆亦好书者,无暇临古帖,但美士弘耳。』惜乎,李倜所临右军帖之书迹鲜见传世。不过对于李倜临帖功夫和临帖水平,我们还是可以从元人对他的评价中窥知一二。也许正如赵雍所说『临帖为最 多』,以致李倜流传下的作品极为少见。
李倜除了对王羲之等晋人法帖无所不临外,他也临习孙过庭《书谱》等,对此,吴澄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孙过庭其实也属王羲之体系范畴,李倜临之,亦当追寻右军而已。
李倜:陆柬之《文赋》跋二,大德乙巳年(1305年),约56岁。
李倜书法也属复古之流,主张有古意,尚气韵。他不仅在书法上追摹晋 人,于生活上也极力模仿魏晋人,真可谓对『魏晋风度』情有独钟。
李倜的复古书风也和赵孟頫等人一样,不仅在取法方面以晋唐为宗,在书体上也开 始习研篆隶等古体,但时代所限,终不可与其行草相提并论,从他在周文矩《采神图》上的一段隶书题跋即可见一斑。
在讨论李倜书法的时候,赵孟頫对他的影响是不能忽略的。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法考证李倜的确切生卒年,但从他们的生活年代和交友来看,年龄应相仿佛,甚至比赵孟頫略大些。
可是赵孟頫的资历和声望在李倜之上,而且书法的成就也在李倜之上,如前文中亦提到的李倜求书于赵孟頫。揭傒斯说:『李士弘平生好写竹、临帖,每作一纸,必自求赵公跋,然后与人,政欲托不朽也,况他人乎。』这既说明李倜对赵的书法和威望的钦佩,也说明他们的关系非同一般。
李倜的书法虽然笔法没有赵孟頫谨严,但所得晋人洒脱、风流实则相似,甚有过之。他们都学晋人,都追求意韵,但李倜似乎更专,而赵孟頫六体皆善。
趙孟頫行書《洛神賦》卷題跋,無年款。另有高啓、王鐸題跋,李倜跋用隸書,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李倜对赵孟頫书法的肯定,从他题跋赵孟頫《洛神赋》中可知,其云: 『大令好写《洛神赋》,人间合有数本,惜乎未见其全。此松雪书,无一笔不合法,盖以《兰亭》肥本运腕而出之者,可云买王得羊矣。』所以,可以说他们二人是惺惺相惜的拟晋高手。可惜,除了这有限的几条题跋和后人的若干零星记载外,没有更多的有关他们对晋人书法的讨论。
李倜书法成就还与他宏富的收藏分不开,这点和赵孟頫、鲜于枢一样。兹录历代书画著录中,几条有关李倜收藏的资料:
李士弘倜号圆峤所藏:黄山谷大字《浯溪诗有序》,又《草圣书嵇康诗(书)》。(《珊瑚网》卷二十二)
李倜士弘号员峤家藏:许道宁《华山三峰》双幅、董羽《子母出水龙卷》(徽宗题)、关仝《山水》四幅(雪景尤妙)、郭熙《山水》双幅(双幅雪景)王晋卿着色《楚江清晓图》(有『万寿无疆』之印)。(《式古堂书画汇考·画考》卷三十二)
曹霸画人马,笔墨沉着, 神采生动。余平生凡四见真迹: 一《奚官试马图》,在申屠侍御 家。一《调马图》,在李士弘家,并宋高宗题印。(《画鉴》)
此外他还藏有苏轼的《玉堂制草》等。这些只是我们可知的藏品。从这些藏品来看,似乎无法和赵孟頫、鲜于枢等相比,但也不乏名迹。
李倜《清風高節圖》款識,書于延祐丁巳年(1317年),約68歲。此件墨竹圖現為私人收藏。
李倜的绘画也颇有声名,尤其『善画墨竹』,师法文同,时人多咏之,黄公望说他与李息斋伯仲间。能得『元四家』之黄公雅赞如此,其水平自非一般。
《跋李倜临右军帖》:员峤作画息斋伯仲间,其临摹又颉颃于松雪,困学二老,斯时有三君子而能追及之,可谓难矣。员峤至今存虽独步可也,翰墨特其余事,至于立身宦途,而志趣常常超然于物表,此吾所以起敬者也。至顺辛未仲春望日,后学黄公望。
《图绘宝鉴》有传,明人薛穆画竹即师之。其山水,郑真称『皴法远师董元,近学马远,而意匠经营精入能品』,有《雪霁图》等,惜今不传。以李倜亦可知有元一朝文人书画兼善之风尚。
03
书迹稽考
李倜书迹流传较少,限于眼见,笔者仅见墨迹四件,墨拓一件,著录七件,略作稽考于下。
(一)《跋陆柬之书〈文赋〉》
纸本,行书,题跋墨迹二则,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著录于《石渠宝笈》卷二十九、《庚子销夏记》卷一。二题跋前后相差四年,其书法则可看出李倜是深得晋人三味的。尤其是后一跋行草相间,用笔圆活精到,笔法意蕴酷似右军。
(二)《跋周文矩图》
行书,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文云:『皇庆元 年(一三一二)十二月甲申,员峤真逸河东李倜获观。』前有赵孟頫大德八年题跋。《石渠宝笈》卷二十一著录。
(三)《赠笔工范君用帖》
纸本,共两页,高三十二点七厘米、宽十七点五厘米,高三十二点七厘米、宽十四点八厘米,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有关此卷,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元明清书法》有详录。
(四)《题赵子昂书〈洛神赋卷并序〉》
隶书,粉笺。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见《大观录》卷八、《式古堂书画汇考·书考》卷十六、《六艺之一录》卷三百五十四等著录。
(五)《禹陵窆石题名》
杜春生《越中金石记》卷八载:『刻高七寸五分,广二寸,二行,行书,径九分。「员峤真逸来游,皇庆元年(一三一二)八月八日」。』中国国家图书馆有藏拓。
(六)《临右军帖》
硬黄笺本,高九寸。署款:『至大己酉岁 (一三○九)七月晦日书于延平。』后有赵孟頫、黄石翁、(□)衮、虞集、陆友仁、钱良右(二跋)、李瓒、黄公望、李升、赵雍、张昕等题跋。著录于《赵氏铁网珊瑚》卷六、《大观录》卷九上、《式古堂书画汇考·书考》卷十七。
(七)《元征行都元帅五路万户梁瑛神道碑》
《山西通志》卷五十八载:『在梁官村,嘉议大夫御史丞行御史台事魏初撰,集贤侍读学士奉议大夫李倜书丹,中奉大夫中书省参知政事杜思敬篆额。延祐元年(一三一四)重九月日,少中大夫西 蜀四川道肃政廉访司男天翔立石。』拓本未见,文见《青崖集》卷五,《全元文·八》,第四九○至四九二页,《山右石刻丛编》卷 三一有载。
(八)临《书谱》
此作为赠皮溍者,有吴澄《跋皮昭德藏李士弘所临书谱》跋云:『延祐五年(一三一八),澄以集贤直学士召。修撰虞伯生将旨而南,侍读学士河东李士弘亦被命祠衡岳,讫事过家。临别时,以其所临孙过庭《书谱》赠昭德,意甚不轻。』但未见 他书著录。
(九)《石屋洞题名》
阮元《两浙金石志》卷十五载:『皇庆壬子 (一三一二)九月八日,员峤真逸河东李倜士弘,偕净慈晦机、中竺元叟、明庆币岩、演福湛堂、会稽千岩同游,男思德侍行。是日风高气清,乘兴就高峰。』并记『行书七行,字径一寸』。丁敬《武林金石记(五)》卷八下《员峤真逸题名》者,当同。此刻今未见。
(十)《跋唐林藻深慰帖》
《赵氏铁网珊瑚》卷一载:『郭郎少公执事阙先,所仗写文卷闲垂捡出续令往取,谨问:唐林藻 书世不多见,今观此帖意韵近古,字字圆熟,甚可崇尚,当宝惜之,勿忽。延祐丁巳(一三一七)闰 正月八日,员峤真逸河东李倜敬题。』亦见于《式 古堂书画汇考》卷八,《清河书画舫》卷三上。后之流传俟考。
(十一)《跋〈李唐夏禹治水图立轴〉》
此幅绢本,原为桐城张氏存诚堂所藏。李倜 跋不见《全元文》,且对其画学思想研究颇有价值,不烦抄录如下:
考诸前贤画论,不独神气骨法、衣纹向背为 难。盖古人必以圣贤形象、往昔事实含毫命素制 为图画,要在尚论遐邈千载一堂,故秘画珍图, 名随意立。此《大禹治水图》,乃李唐笔也。曲尽当时胼手胝足之状,览之令人穆然兴感。万世而下得享承平之福,谁之力也。延祐丁巳 (一三一七)闰正月望,员峤真逸李倜。
(十二)《跋苏轼〈罗汉阁记卷〉》
是卷纸本,卷后除李倜跋外,还有魏杞、钱良右、陆辅之、张凤翼、文嘉等跋。此卷在清代即下落不明。
(十三)楷书《九歌》
李倜楷书作品集《九歌》,近年由“近墨堂基金会”推出的私人珍藏版,我们曾经做过推荐(前文链接):
04
余论
李倜的书法专师晋人,尤其是对王羲之书法,几乎无帖不临,功夫极深,也深得萧散之致,是元代复古书风的重要一员。
但李倜书法影响不远,时人关注不多,《书史会要》亦阙载,流传书迹极少,却多题跋类。李倜书作何以不传,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其平日所为多临帖之作,加之颇为自珍,不轻予人,性格又好隐逸,常与方外之士往来,声名与作品未能真正广为彰显与流通。此或是其秉性所致吧。
另外,在元代,书法亦如戴表元所谓『翰墨一事,未之能忘,盖优哉游哉,聊以寄意,偃仰为适而已』,非可托身之业也。可惜的是李倜虽有诗名,也未见录于《元诗选》等,文仅存数则题跋而已;虽善画,亦未流存于世。其或惟求有用于世,达兼天下,穷善其身;抑或闲云野鹤,不求声名。
自古书以人传者为多,少以书掩业名。但李倜在书法史上的意义还是值得我们探究的。他是元代复古书风的干将,他的书法直取二王,深得其旨趣。他的书法风格既是元代复古书风的一部分,又和同时代其他书家有明显的区别,这或许就是李倜的价值所在。
可惜的是这样一位书法大家,在书法史上却渐不为人所熟知。其一生闲逸成其 艺,却也抑其名也。幸哉?不幸哉?智仁自见。
复古帖学,推荐用笔
▼
|辛夷 |
鼬毫中号,行书专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