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学良

我小时候,经常能见到影戏演出,在那文娱生活比较匮乏的时代,影戏是最受大伙儿欢迎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受电视、手机……网络的影响,如今在乡下能见到影戏演出,那反倒成了新鲜事儿!

唱一段家乡戏希望大家能喜欢(家乡那掐着嗓子演唱的影戏)(1)

虽说很少有年轻人会喜欢影戏,似乎影戏对他们来说是件很遥远的事,不过大部分年长者还是蛮喜欢影戏的腔韵,闲下来的时候更愿意听上一段儿带有乡音的影戏。影戏中常见的单支儿有《乾坤带》、《凤仪亭》、《空城计》等等。长卷连台本有《五峰会》、《青云剑》、《二度梅》等等。据说家乡影戏的剧目非常多,不完全统计就有一万多个,家乡表演影戏的老艺人们常常打趣儿地说:“打一辈子鱼,报不上鱼名儿;唱一辈子影,说不清影卷名儿。”足见影戏剧目之多。

大伙儿都管家乡的影戏叫“驴皮影”,为啥这么叫?主要因为表演时所用的影人及桌椅、屏风等道具都是以经过处理的驴皮刻制而成,所以才得了这么一个称呼。其实它的名称叫“滦州影”,现在所称呼的唐山皮影、乐亭皮影、昌黎皮影、凌源皮影……都属于它的范畴。

唱一段家乡戏希望大家能喜欢(家乡那掐着嗓子演唱的影戏)(2)

家乡的影戏有一个挺特别之处,什么特别之处呢?就是演唱者每每在演唱的时候都要用手掐嗓演唱。记得小时候,影戏开场后,自己溜到后面,透过台板缝隙,见到后台掐嗓演唱的皮影演唱者时,就感觉好奇怪,为啥要这样掐着嗓子演唱呢?

其实,家乡早期的影戏并不是掐着嗓子演唱,那么是什么时候改的掐嗓演唱?说到掐嗓演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郭老天。郭老天是谁?据《唐山市文化志》(资料汇编)记载:“郭老天(生于1830年以前,死于1890年以后)活了60多岁,乐亭县人,唱小旦,20多岁时(1850年以后)他嗓子坏了,唱不出音来,于是就掐着嗓子唱……”郭老天唱旦角(在我们当地的皮影行当中叫“小儿”)数一数二,一直到头临终的时候也没有中断唱影,当时影戏界有句话嗑:“郭老天唱了一辈子影,不死总唱。”

唱一段家乡戏希望大家能喜欢(家乡那掐着嗓子演唱的影戏)(3)

你看,郭老天嗓子坏了,用掐嗓演唱的方法竟唱了一辈子影。郭老天一生没教过徒弟,虽说他一生没有徒弟,不过他的唱法却被有心人偷偷学去,传了下来。其他行当通过这种掐嗓的方法去演唱,结果既省气力,又省嗓子,演唱效果极佳。于是,掐着嗓子演唱影戏,便成了家乡影戏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也是家乡影戏演唱中的独特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