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师司马懿》中著名奸臣司马懿就变成了一个为形势所逼的正直善良之人,反而《三国演义》中另一位著名人物诸葛亮的评价日趋降低。

诸葛亮真实存在(真实的诸葛亮什么样)(1)


虎啸龙吟司马懿

传统的民间诸葛亮形象主要是由罗贯中塑造的,羽扇纶巾,仙风道骨,呼风唤雨, 神机妙算,因为罗贯中尊刘反曹立场,诸葛亮形象近乎神化.

鲁迅先生就曾经总结过,罗贯中“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但也许是夸的太厉害,后来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于是大家一横心走极端决定质疑这个人的一切。

现代某些人在接触过一些正史后,发现诸葛亮并没有火烧博望、水淹白河、空城计、火烧藤甲兵、草船借箭、借东风,发现诸葛亮并没有《三国演义》那么足智多谋天下无双,便不免生逆反情绪。

有人就抓住《三国志》中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大做文章。

“然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原来诸葛亮只会管管内政,不擅长奇谋和将略啊!于是诸葛亮以前智多星的形象就基本垮台了。

那么诸葛亮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形象。

《三国志》中记载“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权睹亮奇雅” 身长八尺,预计在184cm左右,在三国里算比较高的,与张飞赵云那些武将的身高差不多,容貌甚伟,这绝对是一个大帅哥,陈寿一般很少夸人相貌,连传统帅哥周瑜也只有“长壮有姿貌”,评价还没有诸葛亮高。

所以诸葛亮应该是一个高大帅气的山东大汉,这可不同于演义中的传统文弱书生形象。

建安十二年冬(公元207年),徐庶是这样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卧龙,卧着的龙也是龙,非一般大才,这个评价高吧。

于是,刘备三顾茅庐,这位高大帅气的山东大汉开始了他的第一个奇迹般表演《隆中对》。

一千八百年后的今天,一个二十七岁,从没参加过工作,手握互联网可以搜索各类信息的男生,开着PPT,给老板做预言,规划二十年后天下局势,只要能中个十之七八,也算是很了不起了。

而当日,刘备见到的是这样一个预见性的规划:不可与曹操争锋;可以与东吴结盟但不可图之;应该先占据荆州,然后拿下西川益州,如此三分天下;等天下有变,荆州益州各出一路兵马夹击中原。

诸葛亮真实存在(真实的诸葛亮什么样)(2)


那当时刘备面临的是什么形势,走南闯北,已经四十多岁了,跟过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和刘表,虽然风评不错,但始终都没有自己的一块地盘,现在还只是刘表的手下客将,暂为新野县的长官。

这时一个年轻人突然对你说,你可以三分天下,你一定觉得很玄幻吧?也许有人说不就是做战略规划吗?

许多人都做过,如鲁肃就有《榻上对》,但是他们的规划始终是规划,而诸葛孔明的《隆中对》在公元219年就基本实现了。

这一年,刘备平了汉中,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关羽从荆州北伐,打得曹操意欲迁都。

又有人说《隆中对》是动了东吴的奶酪荆州,所以导致失败,这完全是鬼话,在《榻上对》里就有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二分天下。”后来甘宁也献策渐规巴蜀。按照这个意思,刘备何止占荆州是错,取益州更是错上加错。

就在刘备当阳败北时,诸葛亮跟他提出要求,去和孙权结盟,共击曹操。此后诸葛亮渡江与孙权结盟,赤壁一战成功。

很少有人思考过:如果诸葛亮不在,刘备会怎样?依照刘备一贯的做派,他很可能直接依附了孙权,成为孙权的客将一如此前,他依附刘表、袁绍、曹操们一样,而在拥有了诸葛亮之后,刘备第一次,试图主动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地。

诸葛亮真实存在(真实的诸葛亮什么样)(3)


再来说说,诸葛亮的内政能力。

《三国志》中诸葛亮是可以和管仲、萧何、子产、召公这些前代神话宰相相提并论。葛亮数次率军北伐,他数月不在都城,但国内秩序井然。

相反,那几年不管是北魏还是东吴,都频繁发生政变。及至后来,曹操死了没几年,大权就被司马家族夺去了。作为丞相,他安抚百姓、遵守礼制、约束官员、慎用权力。

他处事之公道,令人叹服。哪怕是自己的仇敌,只要他为国尽忠效力,立下功劳,照样给与赏赐;哪怕是自己的亲信,如果玩忽职守,犯下过错,照样给与惩罚,整个蜀汉对诸葛亮,是“畏而爱之”。

诸葛丞相的私德也是完美的。诸葛亮曾跟后主说过,他的财产,合计是成都的八百株桑树和十五顷薄田,他自己死的时候,不会留下多余财产。到他故世时,确实如此。

诸葛亮逝世后,蜀汉百姓私自在道旁祭祀他,最后朝廷看着没法子了,立起庙来,于是香烟鼎盛,真是有十里长街祭丞相的意思。

诸葛亮殁后数十年,西川人民都在念叨诸葛亮好,仿佛西周人民歌颂周公召公一样,把他当圣人看待。

诸葛亮还是一个发明家。虽然木牛流马没有传说中那么神奇,南征孟获时发明了馒头也只是传说,但诸葛连弩、铸刀等还是够瞧的。日理万机的政治家还能顺手搞搞发明.

最后来说说诸葛亮的军事能力。

上面不是说“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诸葛亮不擅于应变。

但是前面还有“於治戎为长”,什么意思,治戎者,整饬军队是也。看史书是怎么评价诸葛亮用兵的,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

同时诸葛亮深感蜀地人力不足,所以提升了蜀军的装备。诸葛亮研制出诸葛弩,主持铸造钢刀、坚甲。在阵型方面,诸葛亮研制出了八阵图,这既是一种行军阵型,也是一种扎营阵型。

凭借这种阵型,以步兵为主的蜀军能力抗魏国铁骑而不乱。

最后强如司马懿,也不敢与诸葛亮正面交锋,只能固守营寨,做一个缩头乌龟。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去看他的营垒布局,感叹“天下奇才也”。

诸葛亮真实存在(真实的诸葛亮什么样)(4)


但是陈寿还评价“奇谋为短”,那么诸葛亮真的不用奇谋吗?在第一次北伐中,诸葛亮就用了“奇兵”。他派遣赵云和邓芝作为疑兵,扬言要通过斜谷北攻郿城。魏军都督曹真不知是计,遂率关中凉州 诸军阻截赵云,不想诸葛亮率领主力大出祁山,瞬间攻取魏国的三郡,关中震动。

在第二次北伐中,诸葛亮携带一个月的粮草出陈仓,想复制刘邦暗度陈仓的故事,然而由于郝昭的坚守,诸葛亮粮尽而还。

最后还有著名的死诸葛吓走活司马历史也是有记载的。至于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在我看来都风险太大,且不太严谨,弄不好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更不用说诸葛亮了。这么说诸葛亮不仅不是短于奇谋,其实是长于奇谋。

诸葛亮真实存在(真实的诸葛亮什么样)(5)


陈寿这句原话是“然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於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诸葛亮,相比起奇谋来更擅长治军,管理人民的本事比战略强,他所遇到的又是人中豪杰,加上又是主动进攻,加上人还不如你多,所以没能成功。

所以陈寿也只是把诸葛亮的各项才能比较了下,并没有说诸葛亮奇谋战略就差,如果这样的人还算“不会打仗”,那他的对手们,真是要羞愧死了。

在唐宋武庙里,诸葛都是稳坐“十哲”之位,这也体现了他的军事能力。连配享都能被称为名将,十哲居然被怀疑,滑稽。

真实的历史中的诸葛亮其实比三国演义中的还要强,他并不是罗贯中笔下呼风唤雨全知全能的妖道.

而是一个得吃饭喝水,会紧张会惊惧的普通人,但却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品格硬生生改变了一个时代的走向, 这是有多么的了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