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温柔些。”

温柔有内涵的女生该有的样子(温柔的含义)(1)

或是在只言片语中暗示,或是被明确地表达出来,“被温柔对待”这一要求几乎是人人都会面对的。不管是孩子还是伴侣,甚至是家人和长辈,“温柔”可以说是人最基本的诉求之一…也往往是我们尝试达到的目标。

提到温柔这一词时,我们的第一反应是舒适的,让人放松的。一个温柔的人不应让你感到压力,并且能安抚你心灵的创伤。相比所谓的“长者风范”带来的阵阵急迫感,或是单纯的“治愈样的舒心” 提供的纯净心理安慰,它似乎具有两者的特点,并且与“爱”和“理解”息息相关。

可它究竟是什么呢?

“温柔”会随着个人的不同而改变标准,但它的种种特点也的确是有规律可循的。

事实上,“温柔”事实上是简单的,随着不同人而异的,从“为了现在幸福的”和“为了将来幸福的”之间做取舍。

换个说法:在对待一个人时,在“对ta现在好”(比如单纯的安慰性语言)和“为ta将来好”(诸如各种大道理)之间取得最好的平衡点时,你在对方的眼里便是温柔的。*

——

是的,正因为如此,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同群体所需要的“温柔的”交流方式也是不同的,这一点也正加剧着各个群体之间的互相不理解。

根据价值观,性格,和生活方式的差异,更加“成熟”或是“理性”的人如果单纯进行感情的安慰可能会感到不被尊重。对于他们来说,最有效的并不是仅仅“陪伴”他们,提出可行的对生活中的解决方案(自然要用正确的方法提出)也是一个温柔的人需要做到的。一部分年轻人和许多长辈都是如此。尤其要注意的是,理性上的帮助通常需要在建立互信关系后才能达成。

与之相反,大多数人需要的更多的并非所谓的道理和行动,而是精神上的支持。人往往都清楚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和将来的走向,他们需要的是可以陪伴身边的人。但要清楚的是这一点不能过度,若是会加剧一个人将来的痛苦(例如为了安慰对方同意对方会伤害自己的观点),便是不可行的。我们需要认清的是精神上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若是单纯的“讲道理”,便会失去他人的信任。尤其是与后辈交流时,需要特别注意给予对方精神上的鼓励,越是所谓“不成熟”的人就越是这样需要你对他们感情上的关心。事实上,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他们需要的并不是智慧和知识,而是勇气和认可。

即使是同样的人,在面对不同的事情时依据一个人的价值观也会产生不一样的判定。一般来说,越是严重的事物,一个人就越希望能获得更多的安慰,而非道理。与之相反,越是并不伤害到个人利益的事件,(用合适方法表述的)理性解决方案或是评论就越适合。举个例子,同样的人在快递收不到时和家人去世时所需要的“温柔”便会完全不一样。

因此,只要在附和对方的价值观(对方认为什么是重要的)的情况下,使用合适的语言,在情感的陪伴和提供解决方案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便能做一个温柔的人。

这样,在他人难过时,你便是对方最美好的伴侣。

若是你认为需要教授对方更多做人的道理,请先别着急。通过这样的方式得到对方的信任之后,潜移默化或者明着能改变对方的能力会增加的很快,且相比消费对方对自己期待换来的几句别人不会接受的语言要有效得多。

成为一个温柔的人吧,是的,这并不简单。你需要克制住自己告诉别人大道理的欲望,或是要说服自己鼓气勇气尝试与对方交流平常不会谈论的问题。用自己的耐心限制自己的第一反应后,你会发现他人将会对你比以前更加的依赖。*

他人的生活会因你而改变,而你以前所担心的事也不会发生。

温柔有内涵的女生该有的样子(温柔的含义)(2)

*当然,温柔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让他人依赖,更重要的是通过他人的依赖得到真正改善他人生活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