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汤”和“粥”

方言带来的难堪和兴趣

1966年,笔者第一次去北京。在一家大众饭店,一位负责卖汤的姑娘身边,摆着几只盛有不同汤类的大铁桶。我指着一个桶用“开封普通话”对她说:“我买一碗大米汤”,一连说了两三遍,这位大姐竟然充耳不闻、置之不理。后来的顾客买完都先我离开了,我有点纳闷,就改用带有礼貌用语的严厉口气,一字一板地说:“请您给盛一碗大米汤!”谁知她瞟了一眼我所指的饭桶,也一字一板地说:“那不是汤!是粥!”口气既高傲又轻蔑,好像是在认真教训一个无知的孩子。我脸一热,只好改口,身旁另一位顾客都笑了。我端着碗,看着里边漂着的两三片红枣片,喝着那稀得一碗里数都能数过来的大米花儿,这是一碗让人难忘的“粥”。

分明是汤,为什么非说是粥呢?回到开封的第一件事,就是查字典、查词典。工具书的回答是权威的,也更加深了我的不服气。一是在“汤”字的注释中,专门列有“米汤”一词条。二是在“粥”字的注释中,指出“谷类熬制的半流质食品”称为“粥”。也就是说,汤是稀的、流质食品;粥必须是稠的、半流质食品。在开封话中,“汤”和“粥”就有这样的区别。开封人不是没有喝过粥,像腊八粥、八宝粥。北京话显然是不分稀稠,都笼统称为“粥”,这种北京方言词汇的粗放表明,北京话确实并不等于普通话。普通话教材告诉我们: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民族的共同语、我国国家通用语言。

二、“俺”和“中”

开封人不该自卑应自豪

过去很长一个时期,人口大省河南,在全国人眼里的形象是“土”、是“穷”。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小品这一文艺形式的火爆和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走红,一个时期以来,河南人、河南话经过歪曲和夸张的“艺术加工”,常常成了二者哗众取宠的必需。小品舞台上河南小保姆角色,似乎集中了所有河南人的优劣。名嘴口中变了味、走了调的豫剧道白腔,被误认为就是河南的乡音。

“俺”与“中”,便是两个十分典型的话例。无论是明星走穴,或是主持人客串;无论想和河南人套近乎,还是要拿河南人开玩笑,都会运用“俺”与“中”,那语音总要拖得很长,音调总要捏得很花。给人的印象和感觉,包括河南人在内,都会感到很土、很俗、很矮。一种不好言状的自卑感在河南人心中油然而生,开封人当然也不例外,因为“俺”与“中”就是开封话中的典型代表。其实,我们不该自卑,而应自豪。为什么呢?

先说“俺”。这是开封话、河南话中常用的人称代词,这种第一人称的说法应该始自北宋。宋代以前晋代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中虽收有“俺”字,但所注字义为“大”,与开封话中的“俺”毫不沾边,且读音不同。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人物却常以“俺”来称自我。例如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又例如第十二回《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中:“杨志叫道:街坊邻舍都是证见。杨志无盘缠,自卖这口刀。这个泼皮强夺洒家的刀,又把俺打。”为什么开封人读水浒倍感亲切,许多故事发生地在开封是个原因,水浒的语言几乎就是开封话也是个原因。只不过许多人没有在意罢了。读着名著里水浒好汉们口中的“俺”字,你绝不会有“河南小保姆”那种矮人三分的感觉,也绝对不会有低档主持人那种卖弄娇饰之感。

再说“中”。这是开封话、河南话常用于作肯定性质的形容词,表示“行、好、美、成、能、可以”等,而现今推行的普通话里基本不用这种表示语,“中”字的肯定含义成了开封话、河南话的独特代表。“文革”前就十分繁荣的豫剧现代戏影响很大,唱遍全国,演员的唱白更给“中”字涂上了戏曲的乡土色彩,久而久之,在耍嘴皮的角们口里,“中”便成了他们拿河南人开涮的专用字眼。每逢闻此,笔者常有一种被取笑的感觉,不知各位同乡是否多少也有点同感,兴许卑人是过分自卑吧。一次偶然机会,读了张启焕先生的论文《略论汴洛语音的历史地位》,读后倍感振奋。原来开封话、河南话里“中”的用法,不仅“跟元曲完全一致”,而且还可追溯到宋、唐以至更早的两汉和先秦。张启焕先生广征博引的例证,分别取自《战国策·齐策二》、《论语·子路》、《史记·外戚世家》等。典型的例证告诉我们,原来开封话、河南话“中”字的这个用法,源自我们中华民族的先人,并不是近代开封人、河南人的发明。只不过代代相传,为开封话、河南话所继承。相信正派的角们如有幸读了张启焕先生的论文,一定会肃然起敬,今后口里的“中”字,将会给人一种昂首挺胸的自豪感。不知不为错,知道了,谁还会拿老祖宗的言语当儿戏呢?

开封话属于什么方言类型(开封方言开封方言教程)(1)

三、“日头”和“茅司”

开封话既有继承也在吐故纳新

天下的方言是四方音异、八面言殊,真可谓声韵蜂出、各有土风。开封话当然也自有其粗犷土俗的一面。方言之间的差异分词汇和语音两类。现今开封话在词汇方面所具有的不同,要不是语言长久传承中的变化,要不是继承保留了古语的词汇,总之是地域文化所致,尽显中原文明的文脉与特色。

今天“老开封”口中一个很独特的词——“虫蚁”,就是一个典型的古语词汇,普通话和其他方言中基本都不使用了。虫蚁指的是两类东西,一类是八哥、鹦鹉、百灵等人工喂养的鸟类,一类是蛐蛐儿(蟋蟀)、蚰子(蝈蝈)等人工喂养的虫类,二者共同之处都是人之玩物,而且历史久远、影响甚广。其品种、其喂养、其玩法、其打斗等皆很讲究,极富情趣,颇具文化。《东京梦华录》卷之三中就有“买虫蚁”、卷之五中有“弄虫蚁”之说。开封自古以来就是玩物之地,休闲之城,北宋时期又是京华之地,养鸟玩虫之风更盛。“虫蚁”这个独特的古语词在开封话中未被淘汰一直保留下来,实在是爱好使然、耐人寻味。开封话把蝙蝠称为“燕(檐)面蝴儿”、把蝉称为“马脊尿(鸟)儿”,细琢磨起来,也都颇有意味。

开封话把额头称为“眉过头”,把聊天称为“喷空儿”,把小便称为“尿泡”,把说话声音大、缺乏涵养称为“咋呼”,把为人处事有点差劲儿或不老练称为“次毛”,凡此种种,虽略嫌粗俗,却是开封这块古老的热土所蕴含的乡情俗风。

人类的语言,古今中外总是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改进,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开封方言当然也在不断地变、不断地改,它在保持固有的特异、保留乡情、乡音的同时,也在不断地适应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大量地吸收着新的音韵和词汇,同时淘汰不少陈旧、古涩、不能反映新情况、新事物的老词、老话。

像“老开封”把太阳称为“日头”,把太阳晒着的地方称为“日头地儿”,随着教育的普及,开封人科学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如今称太阳为“日头”的人越来越少了。学校教育对各地方言词汇的影响十分巨大,开封话中的“日头”变为“太阳”,学校教育的影响是主要因素。许多自然事物、科技名词的方言用语标准化,学校教育是一大趋因。

从“茅司”、“茅房”,到“厕所”、“公厕”,再到“卫生间”、“洗手间”,开封话中关于人类方便之地的称谓的改变,倒主要不是学校教育所至,而是生活中事物的环境、条件、功能等的变化所引起的。身处那一尘不染、气味芬香的环境,使用那洁净舒适的坐便器和样式新颖的面盆、自动烘干器……有几个开封人还会再称之为“茅司”或者“厕所”呢。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知识水平的提高,对语言各个方面的

影响都至大至深。

由于开封方言的历史地位和其中原官话代表的属性,上面所说的那一大类古代文艺作品,对开封的方言都格外垂青。从宋代话本到元代杂剧,从宋词到元曲,直至明清小说,那诸多名著中,你稍加留意便会发现,多多少少总有开封话缭绕其中。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可以说是古代小说艺术的巅峰之作,书中就不乏典型的开封方言。例如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这门子道: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俱有照应的”,还是这一回中,“门子道:这一种拐子单管偷拐五六岁的儿女……其模样虽然出脱得齐整好些”,又如第五十二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中,“贾母向王夫人等说道:素日我不说,一则怕逞了凤丫头的脸,二则众人不伏。”这门子口中的“照应”、“单管”、“齐整”,贾母口中的“逞脸”,都是地地道道开封方言的用语。这该如何解释呢?最近笔者从互联网上看到任侠家、任祖怡、任祖昊三位先生所写的《名著与方言》一文,算是有了明确的答案。文中说:“《红楼梦》是曹雪芹用余西古镇方言(金陵官话)写成,余西方言渊源于北宋末年以开封方言为代表的中原方言。”这又是为什么呢?三位先生的文中说:“此乃历代人口流动所致。”这里所指的“人口流动”,很显然主要就是金兵战胜北宋后,所发生的赵氏王朝战败亡命的南逃。加上金兵武力胁迫的北迁,北宋末年开封东京文明向北向南两个方向的被迫大流动,对这一历史时期中社会经济文化方方面面的影响都极其深远。开封方言对北方燕京官话的影响,对南方金陵官话的影响,只是在语言方面的体现。可以说,开封方言历史上在全国范围的影响之大,在诸多古典名著中有所反映,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历史新时期文艺的百花园中精彩纷呈,方言在近些年成了电影艺术的一个创意手法。特色十足的方言赋予电影一种独特的风格,能引起观众的注目,产生相当的轰动效应。开封方言电影《鸡犬不宁》是我国新一代著名导演陈大明的一部力作,一时畅映全国,特别是在北方地区票房成绩更好。在第九届巴西利亚国际电影节上凭此片他获得最佳导演奖。李灌洪执导的开封方言电影《走四方》也有相当的影响。不久前河南话剧院隆重推出的开封方言话剧《宣和画院》更是汴味十足,具有十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历史厚重感。

为什么现代影视剧也垂青开封方言呢?这大概是因为——随着世代的传承,岁月的濡润,开封方言越发显得方音纯正、清灵顺耳,并且极具历史积淀、市井韵味、故土乡情吧。对开封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七朝古都,你要品读出个中滋味,不妨留意一下她的方言,也就是开封话,那会是另一种“读城”的境界。

开封话属于什么方言类型(开封方言开封方言教程)(2)

开封话属于什么方言类型(开封方言开封方言教程)(3)

未经开封胡同串子许可

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