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写静夜思时到现在多久了(李白的静夜思被误读千余年)(1)

上学时我们学过的《静夜思》老师解读是这样的“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上,地上好像泛起一层霜,我禁不住抬头看天上的月亮,低下头沉思,想念故乡”,大概就这么个意思。

这是现代汉语的解读,但古汉语语法、文字的字面意思都与现代汉语不同,许多解释可以古今不同。所以,李白的《静夜思》被误读千余年,前两句的真正含义,很少有人知道。

李白写静夜思时到现在多久了(李白的静夜思被误读千余年)(2)

李白为什么无酒不成诗

“李白斗酒诗百篇”,是杜甫形容李白作诗时的状态。从这句话里,我们似乎可以想象出一个白衣文士,一手拿着酒杯,一手拿着笔,在纸上点点画画,一行行绝妙的诗句,便跃然纸上,然后再掷笔吟诵,众人拍手喝彩,拍案叫绝。

这大概就是人们心目中李白写诗的场景吧。所以说,李白写诗离不开酒,也有人说,李白不喝酒就不会作诗。还用一首《将进酒》来作例子。其实这种说法也是有道理的。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酒精的刺激,可以激发出灵感来,就如同喝咖啡可以让人头脑为之一振。

喝酒时的刺激,可以打开在写诗时,创作思维陷入的僵局,并找到突破点,把自身的情愫,用文字表现出来。这比如李白在写愁的时候的诗句“白发三千丈”,是说白头发都有三千丈这么长了,没写愁,却让读者觉得烦恼忧愁,这可能就是酒后自己的头发甩在脸上而想到的。

所以,艺术创作中,有些酒的刺激是有提升创作灵感的作用的。王羲之在写《兰亭序》时是喝了酒的,事后再写,就觉得怎么都不如喝酒后的版本好。所以,酒精在提升创作灵感的同时,还带着了创作情绪的高涨。

这一点从李白的《将进酒》里也能看出来,全篇好像都是描述在酒后的一些想法、语言和行为,带有七分醉意,三分戏谑。所以说李白无酒不成诗说法也正确,但却不绝对。毕竟在流传后世的李白诗篇中,也有许多并不是在喝醉的状态下写的。

比如提到的《静夜思》这首诗,是诗人旅途中客居,在深夜未眠时产生的思乡之情的表达,并没有喝酒,但也流传千古。所以,就是没有酒,作者在产生情愫时,也能写出好作品,所以解读诗词,还要看考虑作者写作的背景,不一定全靠酒来写诗。

李白写静夜思时到现在多久了(李白的静夜思被误读千余年)(3)

《静夜思》的写作背景

《静夜思》这首诗是写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九月十五日,李白当时住在扬州旅店里,在深夜里睡不着,而写下的这首诗。

当时李白仅有26岁,正值立志“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途中,刚好走到扬州。恰逢秋日,李白就病倒在扬州。所以,这应该是李白生病在旅店里,在病痛之下思念故乡亲人,感念今下生病无人照料的孤立无助,从而思乡的一首诗。

而唐玄宗开元年间,正值盛唐时代,国力昌盛,四海升平,万邦来朝的盛世。经济、文化都处于封建时代的巅峰,像李白这样的有才学的年轻人,都怀有远大的抱负,立志要报效国家,出人头地。所以李白游历山海,也是为了增长见闻,获取信息,等待机遇。

唐代虽说有科举制度,但李白出身于生意人之家,家庭成员还曾犯过罪,是不能参加科举求仕的。所以李白也是在这种苦闷下,决意游历江湖,再寻找机会,多认识些达官贵人,希望自己的才学得到这些人的推荐,从而为官。

他也游历江湖,让自己的经历更丰富,打造自己的人设,能在社会上出名,引起达官贵人的注意。所以,李白的一些纵酒高歌,吟诗答句的形象,多少也有些作秀的意思。而在唐代还有些两晋时的风气,文人雅士以退为进,先隐居写作出名,再被朝廷求贤出山当官。

年轻的李白,聪慧过人,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能够以自己之才,出仕当官,治国安邦,展示政治抱负,一直是李白的梦想,这个梦想他坚持了一辈子,到死也是如此。所以他必须离家别亲的四处游历,饱受风霜。而在旅途生病也是常有的。

人在病时,思念自己的家乡,又感到现在还没有人请自己做官,内心着急,心中不免凄凉。《静夜思》就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但静夜思真的就是像今天我们解读的一样么?

李白写静夜思时到现在多久了(李白的静夜思被误读千余年)(4)

《静夜思》真正的含义

“举头望明白,低头思故乡”这两个字直白,很好理解。但李白的《静夜思》被误读千余年,前两句的真正含义,很少有人知道。

前两句是“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但在宋代的版本中,前两句是“床前看月光,疑似地上霜”。我们今天流传的是明代版本。这两个版本就只有一字之差,一个是“明月光”,一个是“看月光”。这个区别就很大了。

“明月光”是个名词,指的是月亮的光华;而“看月光”则是个动词,指有人主动地看到月亮的光华。相对比后者,前者的“明月光”就是被动的被月亮的光华洒满了屋子,后者就是主动地带着情绪去欣赏月光。

如果结合李白写作的背景,我倾向于后者,应该是“看月光”,而不是今天解读的“明月光”,是因为李白生病了,感受到旅途孤寂,想念家乡与家乡的人,主动的去看月亮寄托思念,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就是这个道理。

而“疑似地上霜”,也不像月光霜一样白,其实是作者生病,身上发冷,心生寒意,而时下正是秋天,所以看到白色的月光,就好像觉得深夜起霜一样让人寒冷,更加重了思乡之情,才“举头望明月,低台思故乡”,一病二冷,才生起来思乡之情,很合理。

结语:

千古解读《静夜思》,都在用一种平和的人物设定,没有考虑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区别,也不有考虑作者写作的背景,只从文字优美上优化了,反而让真正的含义不能表现出来。

而出现错误的解读也情有可原,毕竟写诗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心理活动,必先受到外界的刺激,就像酒精的刺激,生病了,想家了的刺激,才有写诗的来表达心情的冲动,这叫抒情。出现误读,只能说明我们现在的情绪太少了,写不好诗来,不懂得情景交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