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是华夏历史上的一段刀兵四起的时期,在前后500多年间,华夏大地上诸侯林立,除了我们熟悉的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之外,还有其他170多个大大小小的诸侯国。

在这些诸侯国中,有一些国家还是蛮有意思的。今天小编给您说一个特殊的诸侯国,因为它有一大癖好,喜欢充当保护伞和避难所,还专门接收当时来自各国的“难民”,其中不乏一些王公贵族,以至于最后还留下了一个成语流传至今。到底是哪个诸侯国,又是什么成语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春秋时期有没有恩将仇报这个成语(这个小国已消失两千年)(1)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这个小国就是当时雄踞于齐鲁大地,在齐国和鲁国的夹缝中求生存的莒国(jǔ,音同“咀”,不念吕)。据史料记载,莒国是周天子的诸侯国,分封于公元前1064年,最后在公元前431年被楚国所灭,共历三十世,享国运633年。

莒国和齐鲁两国相比,虽然在体量上来看算是个小国,但是它的军事实力却十分强悍,正如《春秋大事表》中所言,“莒虽小国,东夷之雄者也”。从考古发现来看,莒国不仅占据有30多座城池,而且防守得也都固若金汤,对当时的大诸侯国来说,简直就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春秋时期有没有恩将仇报这个成语(这个小国已消失两千年)(2)

正是因为莒国强悍的防御力,吸引了当时大批的流亡者到莒国谋生,逐渐的莒国也就成了王公贵族们的“避难圣地”。从《左传》中的记载来看,在莒国强盛时期,不仅接收普通的逃难百姓,还对各国的重要人物来者不拒,而且都奉为座上宾,整日好吃好喝的伺候着。究竟都有哪些著名的人物逃亡过莒国呢?下面小编就给您举几个例子。

公元前684年,齐侯出兵讨伐鲁国,不料兵败而返。在齐侯回城路过谭国时,却遭遇到谭国国君谭子的无礼对待,于是这一年冬天,齐国就发兵灭了谭国,最后谭子逃亡莒国。

春秋时期有没有恩将仇报这个成语(这个小国已消失两千年)(3)

公元前660年,庆父作乱杀了鲁闵公想自己当国君,不料阴谋败露,最后遭到鲁国百姓的反对,还要杀了庆父为国除害。于是,庆父走投无路,便秘密投奔莒国,以保全性命。

公元前574年,齐灵公出兵讨伐郑国回朝时,其夫人声孟子污蔑大臣高无咎和鲍牵造反,于是齐灵公一怒之下砍掉了鲍牵的双脚,而高无咎闻讯后,便立即逃亡至莒国避难。

春秋时期有没有恩将仇报这个成语(这个小国已消失两千年)(4)

公元前625年,齐王何投奔莒国;公元前619年,齐工偻洒一行四人共同前往莒国;公元前488年,齐国夏逃亡莒国等等。不过在“奔莒”的案例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还是齐桓公奔莒。

早在齐桓公年少的时候,因其兄齐襄公残暴统治,滥杀无辜,所以齐国大夫鲍叔牙,便带着齐桓公到莒国避难,以免哪天被齐襄公给杀了。在莒国待了两年后,到公元前686年,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所杀。于是,鲍叔牙便带着齐桓公回到齐国,继位为齐国国君。

春秋时期有没有恩将仇报这个成语(这个小国已消失两千年)(5)

在鲍叔牙的辅佐下,齐桓公励精图治,成就了一代霸业。而在此期间,鲍叔牙也时常以“勿忘在莒”四个字,来提醒齐桓公要亲政爱民,不可贪图享乐,同时也不可忘记莒国当年的救命之恩。后来,虽然莒国灭亡了,但“勿忘在莒”四个字却流传至今,成为人们所熟知的成语典故,比喻做人不能忘本,更不能忘恩。

春秋时期有没有恩将仇报这个成语(这个小国已消失两千年)(6)

两千多年过去了,当年盛极一时的莒国避难圣地,如今也早已成为了历史的记忆。不过山东莒县的莒国故城,却还依然保存至今,完好的城墙宏伟壮观,仿佛在向人们讲述,那一段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往事,也告诉着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勿忘在莒。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