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知乎上看到这样的一个问题:

“低保费高保额的年度消费型保险与高保费低保额且无返还的重疾类保险有何相同与不同以及互补之处?”

问题很好,尽管有些描述不是很专业。

保乎精算君把问题翻译了下:

1年期重疾险 VS 长期重疾险,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是否可以互补?

今天,我们来简单聊聊。

一、1年期和长期重疾险的核心区别

百年康惠保是消费重疾险吗(买300元的1年期重疾险替代百年康惠保)(1)

保1年产品VS保长期的产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具有储蓄功能。

购买长期险产品,按照目前银保监的产品相关规定,是必须具有现金价值的,无论多少。而对于这种具有现金价值储蓄能力的产品,我们可以在合同到期前,通过退保拿回一些钱。

1年期产品完全是不具备储蓄功能的,合同到期如果没有出险、没有找保险公司理赔,保费就全部留在保险公司,更不会有退保退现金价值的说法。

PS:1年期产品在1年内虽然也支持退保,但是退还的是未满期净保费,保险公司将我们所交的保费扣除一定的费用成本后,然后按剩余期限给我们退款。

未满期净保费 = 我们交保费*(1-费用率)*剩余保险期限/365天

长期险是怎么实现储蓄的呢?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要从长期险和1年期产品的定价方法上说起。

二、摔盘子的定价故事

为了说明两类产品的定价逻辑差异,精算君也是以摔盘子这个故事来跟大家举个例子,要感谢xxxzui最早以摔盘子来比喻保险,让保险看起来更生动一点。

100个学徒工来到一家五星级大酒店学习厨艺,需要勤恳学习十年,学徒时期,薪水一年只有几百块,但是酒店用的餐具都非常名贵,一个盘子要1000元,如果有人不小心打碎了,就要倾尽所有去赔钱。

即使大家都很小心,但每年还是有人打碎盘子。

酒店财务提出了一个方案:如果每个学徒每年愿意交一点点钱,酒店把这些钱集中起来,无论谁打碎了盘子,就用这钱来赔偿。

可要大家交多少钱呢?

财务看了下过去十年打碎盘子的数据,恩,有数了!

“每年平均有2个人打碎盘子,每人打碎1个,每年买新盘子要花2000元”。分摊到这100个学徒身上,每人每年需要给酒店财务上交20元。

百年康惠保是消费重疾险吗(买300元的1年期重疾险替代百年康惠保)(2)

一年过去,那些没打碎过盘子的学员就在想,我小心谨慎,一直不打碎盘子,这1年上交的20元不是白交了吗?他于是去找财务,问:有什么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这些没打碎盘子的人不白交钱?

财务想:按照现在1年1收费的模式,肯定是不能让那些没打碎盘子的人拿回钱的,要不这样,提前一次性收钱,并且多收点,然后自己去投资。到这帮学员10年毕业时,投资赚回来的钱应该够还给他们了

但是这笔账应该怎么算呢?

财务虽然认为自己的投资能力还不错,但因为必须在学员们10年毕业时把他们的本钱还给他们,最后反复思考还是选择稳健保守的投资品「10年期国债」,年化单利收益率为3%。

现在就轮到财务做数学题了:

Q:应该一次性收取学员多少钱,才能让自己按照3%(单利)投资10年期国债后,可以得到两笔钱,一笔帮学员们买新盘子,一笔在10年到期后还给他们最初交的本钱?

(X*100)*(1 3%*10)= 2000* 10 X*100

2000元是每年买新盘子支出,10代表10年,100代表100个学员

我们得到:X=667元。

于是,财务设计出两种交费金额:

方式一:每年交费一次前,但钱不退回

每人每年交20元,交10年,累计一共交200元。

方式二:入学时一次性交费,到期返还

一次性交费667元。

在方式二下,相当于每个学员都在财务那预存了一笔钱,除了可以到期全部领回,如果中途退学,也可以领回预存款的大部分,这就是现金价值

三、长期险真的很不划算吗?

讲完这个故事,精算君相信大家对1年期和长期险产品的基本定价原理有些简单了解吧?

有人说,1年期保险和长险保险的保费这么多,像上面的例子,一个每年交20元(累计10年也就200元),一个一次性交667元,视觉冲击也太大了吧,长期险看着太不划算了!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百年康惠保是消费重疾险吗(买300元的1年期重疾险替代百年康惠保)(3)

实际上,我们购买的长期重疾险,跟摔盘子的故事有三个很关键的差异:

1、如果把10年学厨生涯拉长到50年甚至终身

对应:重疾保险期限延长至70岁甚至保障终身

2、如果把摔盘子的发生率从稳定的每年2只,变成浮动上升

对应:重疾发生概率随年龄上升而增加

3、如果让学员们选10年或20年分期交钱,而不是一次性付款

对应:选择长期交费,10年、20年甚至30年

在这些情形的作用下,我们会发现:学员们选择「长期交费、到期返还」,累计的钱比选「1年1交」的累计交费要少。

得到结论:长期险保障更稳定,而且交费还更少!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精算君以银保监会公布的25种重大疾病发生率表的70%为基础来开发1年期重疾险(假设费用率20%),和安邦超惠保重疾(长期重疾险)的累计保费对比。

30岁男性,有以下两个方案

-> 选择:1年1交费买50万保额的1年期重疾险,保费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从最初400元,涨到53岁超过4500元,到80岁涨到约30000元),如下图;

-> 选择:交费30年,保终身,买安邦人寿超惠保纯重疾保障50万,每年保费固定4390元。

两款产品的年交保费的对比,如下图:

PS:安邦超惠保是目前支持单独买纯重疾保障的产品之一,而且纯重疾保障价格最便宜

<< 点击大图查看产品对比 >>

百年康惠保是消费重疾险吗(买300元的1年期重疾险替代百年康惠保)(4)

<< 点击大图查看产品对比 >>

在50岁前,我们的确可以看出1年期产品对比长期险的巨大价格优势,但是在50岁以后,因为重疾发生率的快速攀升,我们即便是用了行业表的7折进行计算,1年期重疾险的保费已经全面并且快速超过了长期险。

而且有一点大家千万不可忽略,安邦超惠保在59岁时结束30年交费,后续是不需要再继续缴纳保费的,但是保单持续有效,50万重疾保障保至终身。

如果看现金价值的话,安邦超惠保作为保障终身的纯重疾险,也有现金价值,随着保单年度往后推移,现价按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变化。

我们购买安邦超惠保后,在交费期结束后到92岁前退保,可拿回去全部累计保费,这就是现金价值的作用!

百年康惠保是消费重疾险吗(买300元的1年期重疾险替代百年康惠保)(5)

四、1年期重疾险和长期险,应该怎么买?

写到这里,大家对于1年期重疾险和长期重疾险的区别,应该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吧?

在上面的三节内容中,精算君从产品定位、定价方法进行举例说明,得到的结论是

长期重疾险作为基础保障,在50岁前,1年期重疾险适合作为加保的选择,在50岁后就大大的不合适了!

但是在现实的保险市场里,1年期重疾险的市场供应是非常短缺的,说白了,保险公司根本不愿意开发这类产品。

原因嘛,很简单:

1、对于0-17岁婴幼儿到青少年期间的重疾保障

目前市场上的单次赔儿童定期重疾产品(例如保20年的瑞泰晴天保保和复星健康妈咪宝贝),价格已经基本做到了行业低点,1年期产品在这类保定期20年的产品前,价格没啥特别优势,而且核保手段太过简单粗暴,保额也很低。

2、18-50岁成年人阶段的重疾保障:

1年期重疾险产品供应很有限,主要是因为甲状腺恶性肿瘤高赔付率的影响,1年期产品保费比长期险便宜不少,这是不争事实,但是无论收再少的钱,我们都必须按相同的重疾定义理赔甲癌。

1年期产品不赔穿才怪!

3、50岁以上的重疾保障:

因为这个年龄段的重疾发生率太高,1年期产品即便开发出来,要不保额很低,要不就是保费太贵(如上图)。

人人都会算杠杆率,1年期产品在这个年龄段没有杠杆,于是,50岁以上的1年期重疾险产品几乎市场绝迹

怎么办?

百年康惠保是消费重疾险吗(买300元的1年期重疾险替代百年康惠保)(6)

精算君建议的合理的解决方案是:

1、理解重疾险的核心作用:

(1)婴幼儿阶段:提供重疾康复和持续治疗补偿 父母因为照顾孩子的收入补偿

(1)青壮年阶段:提供罹患严重疾病后的收入补偿

(2)中老年阶段:提供重疾康复和持续治疗补偿 子女为照顾父母的收入补偿

2、购买策略:

(1)婴幼儿阶段:优先定期儿童重疾,家庭财务实力强,可以考虑定期 长期搭配组合

(2)青壮年阶段:定期 1年期产品组合 终身产品组合

(3)中老年阶段:优先考虑癌症保险,再考虑重疾险,建议保终身

保乎·小结

最后提醒三点:

1、每一个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价格对比上,对保险公司品牌、是否有分支机构也有自己的需求。

2、重疾险并不是医疗险,医疗险主要是补偿医疗费用开支,重疾险是针对特定严重疾病提供收入补偿型,别指望罹患什么疾病或遭遇什么意外,都找重疾险理赔。

3、买重疾险,都请认真阅读健康告知问卷,利用在线智能核保和人工核保工具,做好如实告知,是保障自己保险利益的最核心一步。

1年期重疾险在核保工具方面是比较简陋的,一张问卷打天下,符合就买,不符合拉倒。而长期险,在这方面就好多了,不仅支持在线智能核保,还有在线人工核保。

欢迎关注北美精算师的写作原地,同名微信公众号「保乎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