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年到近乎知命,久别重逢,同学提议我写写我们共同的故乡——大旺远,我满口应允。回到家里,拿出本子,心里开始忐忑,我能写好我们的大旺远吗?

童年地图高清版(童年地理陈颖)(1)

陈颖 摄

童年地图高清版(童年地理陈颖)(2)

陈颖 摄

旺远联中毕业后,不管是继续读书,还是去外地参加工作,大多数同学都离开了旺远,我亦然。要写旺远,我只能推开记忆的大门,让故乡在过去的时间轴上呈现。

我是旺远解(读xie,四声)村人,在解村,最美的地方是我的家门口。我的家门口,有一棵百岁高龄的大槐树(国槐)。树干很粗,要两个大人合抱才行;树高几丈许,每每仰头,都感觉最高处的枝叶能与天上的云朵握手。而家门口之美,除了高大的大槐树,便是槐树下那一帮一帮、一群一群玩耍的孩子们。男孩子们甩纸牌、弹玻璃球、打陀螺……女孩子们跳方、踢毽、翻石子……夏天天长,十几个二十几个孩子能玩到日落西山。我的家门口,陪伴着无数个孩子度过了欢乐的童年和少年。

童年地图高清版(童年地理陈颖)(3)

地图上的旺远 资料图

老辈子的福山县,有七旺远八道平之说。旺远和道平都属于谭家庄公社,现在属回里镇。七旺远统称为一个片,一个片分七个村庄,七个村庄以林(家疃)门(楼)线为界,公路以南有四村,谓之“前四村”——钱村、唐村、解村、于村;以北有三村,谓之“后三村”——柳村、王村、刘村。

在我们前四村的民房之南,山地之北,有一条河流,我们称之为南泊。每到夏天,雨落水涨,大雨过后,河水滚滚东流。最初河水还有些浑浊,不用两天,水便清澈起来。于是,这条河成了我们的乐园,洗衣服、打水仗,或是在正午时光和女伴们偷偷地洗个澡。那时候不会盯着河水感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更不会心中戚戚然地默念“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那时候不知道什么叫忧伤,什么叫想念。面对着流淌的河水,唯一的心事是担心源头干涸,在心里希望这条小河能够日夜奔流,永不停歇。

在旺远地段的204国道东,有一大片一大片的农田,在农田的东面,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大河,我们称之为东大河。东大河大南泊许多倍,因为河宽水深,我总觉得那河水来自一个神秘的地方。在遥远的神秘之处,有一种掌管着天地万物的力量,这种力量会让东大河奔腾不息。这条东大河是我们旺远七个村里所有孩子的快乐天堂,夏天戏水、冬天溜冰,河水绵长,快乐绵长。

童年地图高清版(童年地理陈颖)(4)

陈颖 摄

确切地说,我们是山里的孩子。上山挖野菜、拔猪草是我们星期天的必修课。现在想,那时候上山挖野菜实属醉翁之意不在酒。三五个女伴,边挖菜边说笑,一会儿谁看到了一朵非常漂亮的野花;一会儿谁逮到了一个小蚂蚱;一会儿大伙儿全部停下来,一起用狗尾草编“花环”,编好了戴到头上再继续挖菜。

印象最深,不是挖野菜,而是另一件事情。有一个秋天,我们一行六七个孩子,男孩女孩都有,吃了午饭向山上走去。大伙儿心照不宣,走起路来都脚步轻轻地。我呢,心里像揣着一个小兔子,咚咚地乱跳。为什么这么紧张?唉,山上的苹果红了呀。我们舍近求远,去了于村的山上,大伙儿推断大晌午头不会有人看山。来到一片果园,我们发现我们推断错了。出人意料之外,看果园的大爷并没有对我们凶煞恶神般地吼,而是让我们坐在苹果树下晒荫凉,并讲故事给我们听。故事太好听了,我竟然忘了此行的目的。正当我听得入迷之时,突然嗵地一声,是哪个手贱的孩子下手了,结果苹果没拿住,掉地上了。说时迟那时快,所有的孩子都站了起来飞快地逃跑。我也跟在后面拼命地跑,担心大爷把我给逮回去。跑了一会,都停了下来,其实大爷并没有追我们。我们当中年龄大一些的孩子说:“刚才不该偷偷摘苹果。那个大爷真好,说不定讲完故事还能每人分一个掉地的苹果给我们。”于是大伙儿都开始懊恼。我把跳到喉咙的心脏放了回去,回头看那个大爷。远远地,大爷面无愠色,站在苹果树下看着我们。大爷从我们进苹果园时就看透了我们的心思,唉,那个衣食不足的年代啊。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对生产队的苹果有非分之想,感谢那次非分之想,让小时候的我早早就知道了什么叫原谅和包容。

在解村和于村的西山深处,有一个地方,叫做“龙石”。关于龙石,有一个凄美的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东海龙王的一个儿子听说旺远解村(也许是于村,有待考证)有一个芳龄十八的姑娘,姑娘聪慧、漂亮、乐善好施并且歌声优美。东海龙王子为了一睹姑娘芳容,便化身为一位年轻的教书郎……一日天上的王母娘娘闲着无事,来到人间,发现东海的神灵竟然与凡间的女子结为夫妻,大发雷霆。王母娘娘将东海龙王子引至山上,劝其悔改,重回东海。东海龙王子不从,王母娘娘神指一动,将东海龙王子化成一块一块大石头。龙石便由此而来。而龙石上的脚印,传说是姑娘追至山上,见化身为石头的夫君,泪水长流,定定地站在那里,心身追随龙王子而去。生不可相伴,那就死而相依吧……

童年地图高清版(童年地理陈颖)(5)

陈颖 摄

童年地图高清版(童年地理陈颖)(6)

陈颖 摄

2015年春天,槐树花挂满树枝的时候,我和大姐小妹回了一次娘家,小妹驱车带我们去了龙石。下车之后,我惊呆了。当原地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面貌,当少年的记忆无法在原地被唤醒,当春风拂去了三十年前所有的留恋,除了叹息、除了遗憾,真不知道心中还有什么感怀可以吐露了。此刻,写下这些文字,我又想,时代终究是向前发展的,我们的目光和脚步终究是要向着前方的,而所有的一切,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都应该由一个“缘”字来诠释吧。

在后三村,有一处高山,我们称这座高山为北龙山。北龙山的海拔是相当高的,在童年的记忆里,那是世界上最高的山。没有见过世界的童年,给眼中的事物下定义的时候太容易引义“最”字。我是前四村的人,所以对后三村的北龙山并不熟悉,只有在上初中的时候去过一次北龙山。那一次学校组织活动,老师扮演反面角色,像特务、土匪什么的,然后由班干部带领学生们抓“坏蛋”。那是初中时候最有意思的一次课外活动。我对活动的过程印象不深,只是记得活动结束后,老师允许同学们爬山玩,爬到山顶也可以。同学们欢呼着向上爬,说爬到山顶之后,向北看,就能看到大海。我从小体质虚弱,山顶于我是致命的诱惑。那一刻在心里默默祈祷,祈祷这辈子能够看到大海。北龙山,给了我一个看大海的梦;大海,给了我一辈子的坦荡和宽阔。

有一天,同学曾在微信群里提议,说等有时间了一起回旺远联中看看。看了提议,我暗想,我一定要跟着回去。回去,除了看我们的学校以外,还有一个地方,我一定要去。或许现在的那个地方连一片断墙残瓦都不存在了吧?少年时的戏庙啊,除了是我们的玩耍之地,还是旺远七个村的老百姓看戏、看电影的地方。我对看大戏没有印象,但是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归心似箭》《庐山恋》都是封存在记忆里的珍品。那一首“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为什么这样红 红得好像 红得好像那燃烧的火 它象征着纯洁的友谊和爱情……”唱暖了唱痛了一个少女的心。

写到这里,我开始对自己有了丝丝的抱怨,我拙笨的笔尖啊,怎么能够写出旺远的大和旺远的美?我只能让这些文字伴着我们重回年少;让我们在这些文字里感受我们旺远人的淳朴和善良;让优秀的我们不管离开故乡多远多久都初心不变,永远用一颗真挚的心深深地热爱着旺远这片土地。

#童年#​#福山#​#旺远#​

童年地图高清版(童年地理陈颖)(7)

陈颖近照

陈颖,女,山东烟台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烟台市作家协会理事、烟台市芝罘区作家协会常务理事、烟台市芝罘散文学会理事、烟台市芝罘区诗歌学会副秘书长。有百余篇(首)散文(诗歌)发表于《北京晚报》《齐鲁晚报》《烟台日报》《烟台晚报》《芝罘文艺》等报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