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往日寒假校园的宁静,原本是沪上最早开学的上海大学,从小年夜开始就拉响了校园战“疫”的警报。这个特殊的寒假里,还有数百名学生留在校园,帮助他们顺利度过疫情,成了学校的公寓职工们这个漫长寒假的重要责任。

宿管阿姨化身“Tony老师”,公寓开起“爱心理发店”

“早上好!天气晴朗,大家都起床了吗?宅校一段时间了,有需要理发的同学吗?有需要的话请举手,宿管阿姨变身Tony免费为你服务哦。”

一大早,上海大学延长校区的留校学生群里就热闹起来,大家纷纷喊阿姨帮忙理发。

“太专业了,超出了我的想象,这下舒服多了。”刚刚剪完头发的严同学,照完镜子,向宿管员梁怡阿姨投来感激的目光。正准备帮忙打扫落在地上的头发,梁阿姨就把严同学手中的扫把抢了过来,“阿姨们来扫就好了,你快去洗洗头发,头发渣弄到身上会不舒服的。如果觉得哪里还有不满意的,再来找我。”

迅速清理完地面的发渣、用酒精棉球一遍遍擦拭理发工具后、请下一位同学落座,宿管阿姨当起发型师来有模有样。

延长校区G2楼封闭式管理之初,公寓办的老师们就考虑到了学生们的剪发需求。为此,特意从网上订购了电推剪,管理员梁怡阿姨凭借自己多年为家人理发的经验,主动担任“宿管Tony”,又从家里带了理发工具。

就这样,一把电推剪、一把剪刀、两把梳子、一把电吹风、一块围布,借着公寓楼洗手间的镜子,公寓楼内的“爱心理发店”开张了。工具不全,但程序不能落下,每件工具都认真清洗消毒。梁怡阿姨还用纸巾代替海绵,为同学们清理落在脸上的发渣。

从为留校的同学定期发放“一罩难求”的口罩,到送餐上门、代买生活物品、代领快递,再到爱心理发,留校的同学们看在眼里、暖在心里。“你们只管安心学习,剩下的交给我们。”面对学生们的感谢,宿管阿姨们这样回答道。

她们常说,特殊时期,更要把楼内工作做细做实,考虑的更细致些,学生们提出的“小烦恼”能帮的尽量想办法帮一下,也为校园防疫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公寓老师服务一线,国际生:我们在中国很安全!

有着36年党龄、拥有20多年高校国际事务管理工作经验的老党员杨增祥,从小年夜开始,持续30多个日日夜夜坚守在国际学生公寓楼宇工作岗位上,这里有来自世界各地近70个国家的200余名国际学生。

从1月20日开始,他就叮嘱各校区国际学生公寓区域主管和公寓前台工作人员,加强对国际学生进出楼宇的管理,通知外出国际学生尽快返校,同时取消了往年面向寒假留校国际学生开展的贴春联、包饺子、发红包、猜灯谜等社区集体活动。

也是从那天起,杨老师每天往返上海大学宝山、延长、嘉定三个校区、7幢国际学生公寓楼,忙着协调解决不同楼内大大小小的各种问题。

每日精准排摸、制定工作预案、安全防控提醒、楼宇环境清洁、学生个案问题的解决等等,一日未曾间断。最近,因为校门封闭式管理,对于留守校园的国际学生们遇到的餐饮问题、买菜购物、收寄快递、外出看病等多样化的需求,他也逐一询问关心,了解不同楼内的情况,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同,切实帮助国际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大学生请假联系不上辅导员(老员工往返三校区解决大小事)(1)

防控疫情期间,杨增祥的工作群增加到了十几个,有时候为了解决个别国际学生的突发情况忙到凌晨1点,线上线下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一个多月事无巨细的陪伴与服务,楼内的国际学生说:“有你们在,我们在中国很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