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剑奇侠传5前传》在仙剑系列中拥有较高的口碑,编剧用优秀的故事补全了五代的一些缺憾,游戏中的十大主角也给玩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温文尔雅的夏侯瑾轩,坚毅勇敢的瑕儿姑娘,侠肝义胆的谢沧行,冷艳绝伦的暮菖兰,外冷内热的姜承,刚直不阿的皇甫卓,重情重义的厉岩,率真可爱的结罗,沉稳聪慧的龙溟,温柔冷静的凌波,每一个角色在记忆中留下了清晰的画面。
相比于其它主角,暮菖兰和龙波二人较为特殊,顶着卖队友这项“黑点”,历年来都受到不少的争议。
不过虽然二人存在某些相似的经历,相比于对龙溟的理解,暮菖兰显然遭受的非议更多。
二人都是为了拯救家乡而努力,为何风评差距这么大?
或许这一切都可以从这些问题中得到解答。
二人卖队友动机是什么?如何卖队友?有没有对队友造成伤害?这其中存在着怎样的差异?
先说龙溟,虽然玩家是第一次看到他的本尊,但他的生平事迹我们早在五代就已经了解到了。
龙溟身为夜叉王者,为了解决魔界水源枯竭的问题,亲身前往人界寻求解决方案。相比这种拐弯抹角的做法,其实夜叉族还有更直接的方法,用魔翳的话说,就是直接大军入侵人界掠夺水源。
不过这种提议被龙溟一口拒绝了,他统领的夜叉国显然不想与人族发生太大的冲突,打算用和平的手段来解决这次危机。
这其中既有保存实力的考量,又或许龙溟本身就不是什么好战之人。
有了这层背景,无论龙溟在人界如何处心积虑、如何地不择手段,这总比向人界发起一场战争,造成两界生灵涂炭要强得多吧!
在仙剑的世界观里,人魔具有天然的对立性,很难讲清楚谁对谁错。人间的魔族,无论好坏,一律被武林正道所排挤,这也是净天教成立的主要原因之一。
站在魔界的立场来看,龙溟大可以直接去和人类争夺资源,然而他并未这么做,而是选择了一条异常曲折的路,尽管这条路最终可能会负尽身边很多人,但却唯独不负自己的子民。
古往今来,类似于龙溟这样为了万民福泽独自背负阴暗面的君王多的是,很难用一般的善恶标准来评价他们。
说完龙溟,再来谈一谈暮菖兰。和龙溟不同,暮菖兰是彻彻底底的新人,刚开始玩家对于她的认知完全处于一种未知状态。
为了接近姜承一行人搜集情报,暮菖兰暗地买通地痞流氓配合演戏,虽然不知道她的动机是什么,但玩家站在上帝视角,还是会潜意识对她抱有戒心。
后来经过暮霭村事件,一切真相大白。原来当年神州地动,暮霭村地面出现裂痕,大量鬼气窜出,原本应该亡于瘟疫的村民因祸得福继续生存,但也因此变得不人不鬼。
暮菖兰为了赚钱买药,寻找医病方法,干起了情报生意。两人从动机上来讲,都没有什么问题的,至少不会在这个层面上引起争议。
接下来是卖队友的环节,两人是否存在区别呢?
龙溟人界此行的最终目的是解决水源问题,蜀山派的镇派之宝神农鼎是他必须得到的神器。
虽然不知道神农鼎是怎么从轩辕剑系列穿越到仙剑世界里的,不过龙溟艺高人胆大,直接在凌波的掩护下混进了蜀山派。
整个过程中,只有凌波大致清楚了他的魔族身份,其他人则是一无所知,直到最后在璇光殿事迹败露,龙溟才向众人彻底摊牌。
在前往神降密境夺取水灵珠的路上,由于自身伤势未愈,一番缠斗之下,最终龙溟不幸亡于骨蛇之手。
龙溟利用了身边之人,有卖队友的举动,但仔细一看,更多的是隐瞒真相,并未对身边之人构成实际的伤害,他唯一对不起的人或许只有凌波。
玩过《仙剑奇侠传五》的玩家,已经提前知道了龙溟会死于神降密境,游戏中龙溟每前进一步,就离死亡更进一分。
在这种死亡倒计时下,龙溟的每一次努力都显得异常悲壮。可即便付出了这么多,神农鼎和水灵珠还是未能取得,甚至献出了自己的性命,与心爱之人天隔两方。
一个为了族人奋不顾身,最终舍弃性命的王者,又有多少人会对他过多苛责呢?
再说到暮菖兰,同样是卖队友,却多次因为自己的私心,将身边之人曝露在险境之中。
仙竹林事件中,暮菖兰不理会岚翼的警告,想要多摘取仙草,险些酿成一场冲突。若非谢沧行及时出现,这场危机恐怕很难了结。
站在暮菖兰的角度思考,这么做可以理解。但玩家并非暮菖兰,毕竟现场除了她,还有夏侯瑾轩一行人。她的做法无疑会伤害到身边之人,玩家对她的观感自然不会好。
其次是暮霭村事件里,暮菖兰因为误会出手伤害了山神,导致地缝无法撑开,使得村里的情况进一步恶化。平心而论,这次事件是一场误会,但一部分玩家出于感性考虑,往往不会这么想。
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暮菖兰一路上为枯木传达了许多重要情报,间接导致了千峰岭山寨的血案,也无意间促成了姜承的蜕变。
虽然暮菖兰也被蒙在鼓里,但她总是会在无形之中伤害到身边之人,这既是剧情的安排,也和她自身的性格有关,一旦牵涉到自身利益,周围的一切往往会被置于次要地位。
有了这么多的例子,一些玩家很难对暮菖兰抱有好感,网上搜到和她有关的新闻大多是贬低之语,这无疑令人伤感。
世上之事,事与愿违者不在少数,尤其对于像龙溟和暮菖兰这样一出场就背负包袱的人来说,往往要历经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艰难险阻。
没有谁与身俱来是完美无瑕的,成长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多些理解,少些苛责总是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