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国古代是男权社会,女人地位低下,从古至今有男人休妻的份,但是没有女人休夫的事。孔夫子就说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而且古代男子休妻也有“七出三不去”,只要女子符合七出就被男子休妻。

历史上嫁过三次的女人(历史上瞧不起自己丈夫的女人都有谁)(1)

可以说古代女子在婚姻中完全没有主动权,然而历史上还是有很多女子面对许多无能的丈夫,也鼓起勇气来发出了嘲讽,蔑视,瞧不起的声音。今天就来说说这些女子们在千百前的故事。

要说这历史第一个被自己老婆瞧不起的男人恐怕就是姜子牙姜太公了。当然这是评书演义《封神演义》中这么描述的,当时姜子牙刚从昆仑山修行结束下山来到朝歌,投奔结义兄弟宋异人。

而这位宋异人对姜子牙关怀备至,他看姜子牙都七十二岁了,还没有娶个老婆,就四处找人牵线搭媒,给姜子牙找了个老婆六十八岁的黄花闺女马氏。

历史上嫁过三次的女人(历史上瞧不起自己丈夫的女人都有谁)(2)

这婚后生活都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姜子牙在昆仑山虽然学习法术,却没有学得任何赚钱养家的本事。这马氏也是普通人出身,也懂得在人情世故,这姜子牙长住在宋异人家里也不是个办法,所以她还是有点主张的,说:“今宋伯伯在,我夫妻可以安闲自在,倘异日不在,我和你如何处?常言道:‘人生天地间,以营运为主。’我劝你做些生意,以防我夫妻后事。”

姜子牙也是这么认为的,可能姜子牙上昆仑山之前可能是篾匠出身,有能编笊篱的本事,他编了不少笊篱去朝歌城里卖,姜子牙一个也没卖出去,回家后抱怨马氏,两人争吵一番。后来宋异人又让姜子牙去卖面,到了街上被马泼在地面上,生意又是没做成。回家后姜子牙还是抱怨马氏,这回马氏鼓起勇气,把子牙劈脸一口啐:“到不是你无用,反来怨我。真是饭囊衣架!惟知饮食之徒。”

后来姜子牙开饭店,折了许多本钱,贩牛羊又折了许多本钱。后来在宋异人家里看风水,又精通算命之术,这才去看卦算命。

姜子牙占卜算命,十分灵验,在朝歌城南出了名气,赚了不少钱,还因此将玉石琵琶精拿住,被比干撞见,从而面见纣王,火烧玉石琵琶精,被纣王官拜下大夫,将授司天监职,随朝侍用。

姜子牙后来被派去督造鹿台,鹿台华丽非常,又要耗费民脂民膏。于是姜子牙用言语激怒纣王,水遁逃走了。姜子牙想要前往西岐,想带着马氏去享受荣华富贵。劝说马氏:“娘子,你放心。是这样官,未展我胸中才学,难遂我平生之志。你且收拾行装,打点同我往西岐去。不日官居一品,位列公卿,你授一品夫人,身着霞珮,头戴珠冠,荣耀西岐,不枉我出任一番。”

历史上嫁过三次的女人(历史上瞧不起自己丈夫的女人都有谁)(3)

结果姜子牙一番好意,反而遭到马氏嘲讽:“子牙,你说的是失时话。现成官你没福做,到去空拳只手去别处寻。这不是折得你苦思乱想,走投无路,舍近求远,尚望官居一品?天子命你监造台工,明明是看顾你。你做的是那里清官!如今多少大小官员都是随时而已。”

而且马氏还向姜子牙讨要休书,相当于自己休了姜子牙。这姜子牙看在夫妻一场的份上,还是苦苦劝说,但是马氏福薄命浅:“我的命只合如此,也受不起大福分。你自去做一品显官,我在此受些穷苦。你再娶一房有福的夫人罢。”

姜子牙从此休了马氏,前往西岐。后来成为丞相,率大军进入朝歌。而马氏当时跟着田户张三老生活,不少人到马氏耳边嘲讽她当年瞧不起姜子牙,这马氏又问张三老,张三老也是如此。这马氏越想越气,最后悬梁自尽了。

《封神演义》:马氏闻言,半日无语。这张三老恐娘子着恼,又安慰了一回。马氏假意劝丈夫睡了,自己收给浑身干净,哭了数声,悬梁自尽而死。一魂往封神台去了。及至张三老知觉,天已明了,马氏气绝。张三老只得买棺木埋葬,

姜子牙的故事乃是虚构,而历史上还真有瞧不起自己丈夫的女人,历史阁主所知的就有三个,但是她们的结局各不相同,有的随着丈夫享受荣华富贵,有的因丈夫飞黄腾达羞愧而死,有的则名垂千古,成为千古才女。

先说说这三位女子中的第一位,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相国晏子的马车夫的妻子。晏子每次外出工作上班乘车,都会从自己马车夫的门前经过,有可能是马车夫故意为之,也有可能是路线就这样。

而马车夫的妻子都会在晏子经过时,从门缝中偷偷观察一下。结果这一观察着实让着马车夫妻子非常吃惊。原来这晏子身为齐国相国坐在车上,态度谦逊丝毫不张扬;而自己丈夫不过是个马车夫,却在赶车的时候坐在马车的大伞盖下,赶着四匹马,得意洋洋,趾高气扬,非常得意。

历史上嫁过三次的女人(历史上瞧不起自己丈夫的女人都有谁)(4)

这个马车夫下班回家后,他的妻子竟然要和他离婚,这马车夫不明白好端端的为啥要离婚呢,于是就问妻子是何缘由。

他妻子直言不讳,说:“晏子身高还没有六尺,是个矮子,可是人家是齐国宰相,在各路诸侯国中都有大名气。可是我观察他外出乘车的时候,发现他坐在车上志向远大深沉,态度谦逊低下。而你身高八尺,只不过是给人赶马车的,可是你呢,趾高气扬,好像很了不起,所以这就是我跟你离婚的原因。”

这马车夫被妻子瞧不起,收到了教育。自此以后,车夫变得谦逊谨慎起来。晏子发现了马车夫的变化,感到奇怪就问缘由,马车夫如实回答。晏子推荐马车夫做了大夫。

《史记》: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闚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後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这个妻子还算好的,虽然瞧不起丈夫,但是言语平和,又是和晏子做比较。而西汉朱买臣的妻子说出的话难听,而且在朱买臣最困难的时候离他而去。

朱买臣是吴越一带的人,家里贫穷,但是他喜欢读书,爱好学习。只不过朱买臣是个书呆子,不会经营产业,经常和妻子到山上砍柴,然后挑到山下卖了,以此来维持生计,补贴家用。

历史上嫁过三次的女人(历史上瞧不起自己丈夫的女人都有谁)(5)

朱买臣挑着柴担行走在山间,一边走一边背诵诗书。而他的妻子也跟随着朱买臣,听到朱买臣背诵诗书,好几次劝阻朱买臣不要在大路上背诵诗书,唱山歌。但是朱买臣并没有改变,反而歌唱的好听,但是他的妻子感到羞愧,要离开朱买臣了。

朱买臣笑着说:“我五十岁就会有荣华富贵,现在已经四十多岁了,你跟着我过了不少苦日子,等我富贵后就会报答你的功劳。”他的妻子忿恨地说:“像你这样混吃等死的人,恐怕最后的结局不过是饿死在臭水沟中,荣华富贵你还是别想了。”

朱买臣留不住妻子,只能让妻子自行离去。后来朱买臣独自担柴在大路上,在坟墓那里休息,而他前妻和丈夫去上坟,看到朱买臣又饥又饿,还叫朱买臣过来一同吃饭。

《汉书·朱买臣列传》: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去。其后,买臣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间。故妻与夫家俱上冢,见买臣饥寒,呼饭饮之。

后来朱买臣押运物资来到长安,在大街上遇到老乡严助,严助推荐朱买臣,被汉武帝拜中大夫。当时的东越地区不安定,朱买臣向汉武帝进献平定东越的计策,获得信任,出任会稽太守。

历史上嫁过三次的女人(历史上瞧不起自己丈夫的女人都有谁)(6)

朱买臣当了太守,在大路上就见到了前妻还有她的丈夫。朱买臣虽然被前妻嘲讽,但是前妻跟着他过了不少苦日子,还是想报答前妻。于是他停下车,把前妻还有她丈夫都拉到车上,将他们安置在太守府上,给他们置办了园子,给他们衣食,朱买臣前妻住了一个月,就上吊自杀了。朱买臣给了钱让他丈夫安葬了。

《汉书》: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经死,买臣乞其夫钱,令葬。悉召见故人与饮食诸尝有恩者,皆报复焉。

大词人李清照也曾瞧不起丈夫,还写诗嘲讽赵明诚。当然这件事可以说李清照做的没错,做的好。

北宋末年,金人入侵,发生靖康之难,人心变动。而当时的赵明诚被朝廷任命为江宁知府,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江宁御营统治官王亦要叛乱了,这件事被其下属江东转运副使李谟察觉,并向江宁知府赵明诚做了汇报。但赵明诚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连最起码的应对措施也没有,就是让李谟自行布阵,以防不测。

历史上嫁过三次的女人(历史上瞧不起自己丈夫的女人都有谁)(7)

当天夜里,王亦事情泄露,提前下手发动叛乱。因为李谟提前知道消息,推测出王亦可能的起兵路线,沿途安排埋伏,准备妥当,王亦叛乱被击败。

而赵明诚听到王亦叛乱,早就溜之大吉,他用绳子从城墙爬下一路上马不停蹄往江西逃去。天亮时候,其下属向其他报告击败王亦的事情,向他邀功请赏的时候,发现他早就不在江宁了。

赵明诚带着李清照一路逃亡,经过了乌江,来到了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不过江东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面对滚滚长江,她当即就写了一首诗《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历史上嫁过三次的女人(历史上瞧不起自己丈夫的女人都有谁)(8)

这首诗其实就是在嘲讽自己丈夫赵明诚弃城而逃,毫无气节。赵明诚闻听之后愧悔难当,深深自责。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当年就因为身患疟疾发作而亡。

《金石录后序》:“过阙上殿。遂驻家池阳,独赴召。六月十三日,始负担,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戟手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弃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

其实这些瞧不起丈夫的女子也是有点个性的,她们瞧不起丈夫也是自己男人不上进,没有长进,甚至不能维持家庭生计。反而经过她们一番讽刺,还有所改变,从而有所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