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新罗时代的一个僧人 —— 慧超,于公元724年抵达印度,并广泛旅行,密切观察这个国家的文化、习俗和地理特征。
《印度五国游记》的一部分
位于巴黎的法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珍贵的8世纪手稿。在众多的藏品中,有一份手抄本有大约6000个汉字,共227行,是现存最古老的关于印度的历史记载之一。
这幅画卷宽28.5厘米,由法国考古学家、汉学家保罗•伯希略收藏于法国国家博物馆。1908年,伯希约从中国敦煌莫高窟的看守者手中买下了这幅画以及其他数千份中文、梵文、古印度语和其他语言的古卷轴。这是罕见的关于古印度的记录,是一本游记《印度五国游记》。它是由慧超 (Hyecho) 写的,慧超是一名韩国新罗时代佛教僧侣和朝圣者,他在8世纪踏上了前往印度的艰辛旅程,在他认为被分成五个王国的印度游历了很多地方。
慧超,韩国新罗王国 (现在在朝鲜半岛的中部和南部) 本土人,生于公元704年。他去唐朝的中国学习,在那里他对印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称这个国家为“佛之乡”。19岁那年,他从中国南部海岸出发,踏上了去印度的旅程。
当时,朝圣者从中国南部前往印度,他们更喜欢沿着印度支那半岛的海岸徒步前往现在的印度尼西亚,这样他们就可以首先从苏门答腊岛的祭司那里了解更多关于佛教的知识。慧超也选择了这条路线,前往苏门答腊岛上的斯里维查亚(Srivijaya),那里当时是梵语和佛教学习的主要中心。
摩揭陀王国慧超于公元724年到达印度东部。我们在游记中看到的第一个注释是对当代比哈尔邦的瓦沙里的简要描述。“这片土地完全是平坦的,” 慧超写道。“他们没有奴隶。贩卖人口罪和谋杀罪没有什么区别。” 像一个真正的朝圣者一样,他徒步旅行,寻找与佛教有关的地方。
“经过一个月的旅行,我来到了库什纳加拉,” 他写道。这就是佛陀进入涅槃的地方。那城荒凉,无人居住。佛塔建在佛陀进入涅槃的地方。有一位禅师,他使这个地方保持干净。” 他还提到了每年8月8日在这里举行的仪式,当时僧侣、俗人会聚集在佛塔附近,并展开横幅。慧超补充说,朝圣者必须穿过森林才能到达佛塔附近的地区。“那些朝圣者经常被犀牛和老虎打伤,” 他写道。
这位僧侣发现瓦拉纳西“荒凉”,并注意到这里没有国王。他注意到苦行僧把灰烬涂在身上,崇拜摩诃德瓦。在不远处的萨尔纳特(Sarnath),他似乎对阿育王石柱印象深刻: “在 (石柱的)顶端,有一座狮子雕像。柱子非常漂亮。它的周长是五个人手挽着手的长度。刻在上面的线条很精致。”
慧超成功地访问了四大佛塔: 弥勒塔、罗刹里哈塔、库什那伽罗塔和菩提伽耶塔。“所有这些都位于摩揭陀王国,” 他写道,并补充说,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都在这个国家修行。
当慧超到达摩诃菩提寺时,这位和尚说他非常高兴,因为他“长久以来的愿望得到了实现”。
军事实力
慧超说,他从“瓦拉纳西国”走了一个月,才到达坎瑙杰。韩国人似乎对印度中部王国印象最深,他写道,那里有许多居民和广阔的领土。
慧超记录了他访问过的各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在描写印度中部国王的军队时,他写道: “国王拥有九百头大象,而其他大酋长则拥有两三百头大象。” 他还说: “国王经常带兵作战,经常与印度的其他4个地区作战。印度中部的国王总是胜利的。他还描述了当时印度战争和冲突的约定规则,并表示: “军队和大象较少的国王,比起在战场上挑战强大的敌人,更愿意求同和进贡。”
美国学者、韩国佛教学者Robert Buswell Jr在2009年11月出版的《亚洲研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他认为慧超在军事方面的大量著述是受唐朝的恩惠。他的回忆录是在唐朝政府的命令下写的,所以与其说是游记,不如说是侦察报告,表现出对当地骑兵的规模和城墙高度的好奇。
气候、习俗和文化
游记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聚焦在慧超访问的地方的地理、气候、食物、习俗和文化习俗。
“印度五个地区的服装、语言、习俗和法律都很相似,” 他写道。“只有印度南部村民的语言不同。”
他所看到的印度似乎是一个暴力不再是常态的地方。他写道: “印度五个地区的国家法律规定,没有枷刑、殴打或监禁。” “犯罪的,按其犯罪程度处罚金。没有死刑。” 无论是皇室还是平民都不喜欢用狗或猎鹰打猎。在谈到暴力问题时,他指出,印度的强盗们饶了他们抢劫的人的性命。
游记中提到了各个王国的税收制度: “除了每年向国王支付五分之一的谷物外,人民没有其他的劳动或税收。” 慧超说,国王们有马和羊,但普通百姓只有牛,他们养牛是为了喝牛奶和吃黄油。
书中也提到了当时印度的贫富差距: 在仔细记录生活条件的同时,慧超写道,这片土地上的大多数人都很穷,很少有人富有。修道院和王宫都是三层建筑。底层用作储藏室,而上层用作住宅。大酋长的房子也是一样的。这些房子的屋顶都是均匀的,由砖块和木头制成。其他的房子是草屋,类似于中国的山墙房子。慧超发现贵族和富人穿两块布,普通人穿一块布,穷人穿半块布。
有趣的是,他指出印度当时进口黄金和白银。
虽然他写的是普通人的贫困,但在游记中却没有提到饥饿。慧超写道,人们吃的食物是用陶罐煮的,而不是用铁锅。他写道: “这些食物包括米饭、烘焙小麦粉、黄油、牛奶和凝乳。”“没有大豆,但有盐。”
印度南部
慧超从印度中部出发,走了三个月才到达他所谓的南印度首都。他说,那里比印度中部还要热,而且没有骆驼、骡子和驴子。
他详细地描写了该地区的佛教。他说: “在山上有一座大型修道院,是由雅克沙依龙树菩萨的命令建造的,而不是由人类建造的。” 这些柱子是从山上岩石凿下来的,共有三层。他补充说,龙树宗在世时,寺院有3000名僧人,但在这位大乘佛教哲学家去世后几百年,寺院开始衰败。
虽然在他的作品中有一种幸福和好奇的感觉,但很明显,慧超很想家,很想念新罗。他在去南印度的路上写了一首诗,描述了他对家乡的思念:
"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我望着回家的路,浮云归风。我希望这封信能伴随着这个机会,风吹得太快了; 云既不倾听也不返回。我的国家在北方的地平线上,其他的土地位于西部的尽头。炎热的南方没有大雁,谁会把我的话带到国土安全部去?”
走南闯北这名韩国新罗王国的朝圣者从印度南部走了两个月,来到了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是纳西克的地方。“这片土地的产品有棉布、白银、大象、马、羊和牛,” 慧超写道。大麦、小麦和各种各样的豆子都大量生产,但水稻和玉米的产量却少得多。食物主要是面包、小麦制品、凝乳、黄油和酥油。”
慧超赞美了西部印第安人的音乐才能。“这个国家的人民非常擅长唱歌,” 他写道。“在这方面,印度其他四个地区无法与这个国家相比。”
他继续他的朝圣之旅,从现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向北行进,到达古吉拉特邦和信德省,他称信德省为辛杜库拉。“这个国家有很多骆驼,人们可以从骆驼那里获得牛奶和黄油作为食物,” 他说。慧超补充说,辛杜库拉的一半领土已经被阿拉伯入侵者占领。
慧超向北走了三个多月,从贾朗达尔一直走到克什米尔,在那里他观察到了温和的气候: “这里的土地非常寒冷,与前面提到的国家不同。秋天有霜,冬天有雪。夏天雨水充足。植物总是绿色的,叶子很厚。到了冬天,草都枯萎了。”
他提到,克什米尔被视为“北印度的一部分”,并补充说,该地区没有受到任何外国的入侵。他说,道路 “既危险又糟糕”。和印度其他地区一样,这里穷人多,富人少。“老百姓用毛毡盖住丑陋的身体,” 他写道。
慧超还去了西藏边境地区,发现这个国家不信奉佛教。从克什米尔出发,他去了阿富汗、波斯和阿拉伯。他回到波斯,然后从阿拉伯加入丝绸之路商队,穿过阿富汗和中亚,经喀什进入敦煌。他的2万公里旅程花了大约4年时间。
慧超是印度神秘僧侣瓦吉拉博迪的学生,在中国唐朝教授僧侣和学生数十年,一直活到84岁。
1908年送到巴黎图书馆的手稿是支离破碎的,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都不见了。这本书后来被翻译成好几种语言。
慧超对印度的描写虽然简短,但却让读者对8世纪印度次大陆的生活有了更广泛的了解。他的笔记揭示了印度历史上一个鲜为人知但很重要的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