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向日葵老农(这位农民有个紫色)(1)

——记院桥石子溪粮食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桔昌

眼下,又到了紫番薯播种的季节,院桥镇番薯种植大户张桔昌这两天忙得不可开交。

在水花村的田头,张桔昌正和工人们一起忙着插种番薯。不过,他们的种植方法不同一般,原来,他们将番薯苗倒插土中,改变了过去番薯顺插的老传统。“番薯苗倒插能增产。”张桔昌说。去年,他通过试种,番薯苗倒插种植方法比顺插的要增产五分之一,特别是紫番薯,产量比之前更高。

在张桔昌的农田里,他种植的作物有一共同点,那就是“紫色”,紫米、紫番薯、紫莳药……问其缘由,张桔昌说:“紫色农作物,富含硒元素、铁元素和花青素,是纯天然的保健食品,在市场上十分畅销。”

运用新技术保质增量

只见,张桔昌先剪取番薯藤二三节茎,并把上面倒栽时在土壤下面的一节茎的叶柄、叶片剪去,而把下面倒栽时在地上面的一节茎的叶柄、叶片保留着。然后倒插在经深翻做成的高垄上,留着的叶柄刚刚露出垄面,就这样,一株番薯苗栽好了。

说起紫薯的种植,张桔昌说:“只要注意剪藤茎时,从尾部向前剪,一般以5—6寸长为一段,或剪去一片叶,留两片比较合适,插扦时,拇指与食指、中指合拢顺便将泥土稍稍按紧一下即可,以便促进成活。”

薯秧倒插的方法简单易学。“日后,用顺插薯秧同样的方法施肥、除草、中耕、管理,直到10月份收获。”张桔昌告诉记者,去年,在他的试验田里,挖出紫薯一对比,结果让人惊讶。倒插的薯块比顺插的薯块个头大、长,产量更高。

“过秤一称,两块一样宽窄、面积相同的试验田,薯藤倒插比顺插基本要增产五分之一。”张桔昌兴奋地说。

“由于薯藤茎中输导组织输送根部所吸收的养分,有机物的方向逆转,速度减慢,使有机养料大部分聚积在根部,有利于土内薯块增长膨大。从而,到收获时出现薯块个头大、长,高产增收。”张桔昌道出了个中缘由。

产品深加工增添附加值

去年,紫薯大丰收,那价格和销路又如何呢?张桔昌一点也不担心,他说:“价格比普通番薯高一倍,紫番薯最起码3元每公斤,紫番薯因为皮色好,超市直接上我这里采购走了。”

除了多被超市订走以外,张桔昌准备把剩余的番薯都做成绿豆面。他细细算了一笔帐,如果把紫番薯做成绿豆面的话,价格翻几番。

据了解,紫番薯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尤其是硒的含量较高,是非常好的保健食品。

然而,种植农作物是一项靠天吃饭的活,如今,张桔昌说起2013年的“菲特”台风,仍心有余悸。“水漫到差不多有一米高,水稻全被冲垮了,番薯也被淹没,烂掉了。”张桔昌说,眼看水稻、番薯就要成熟却遭此水灾,真是非常心痛。经过这样的教训,张桔昌觉得,靠天吃饭的风险太大了,要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他外出学习后,希望可以建大棚,搞无土栽培番薯。

“我从小就喜欢种地。”

张桔昌出生于1964年,老家就在山清水秀的秀岭水库边上。“我从小就喜欢种地。”对张桔昌来说,从小在山水间生活,对土地有着浓浓的眷恋。

虽然,张桔昌在20来岁时,经营过工艺品厂,凭着一股拼劲,生意倒也红红火火。

钱是挣到了,可人却觉得不快乐。四十多岁的张桔昌决定放下工艺品厂,开始种植番薯,他试种了白心、红心、满口香等数十个品种。最终,他觉得紫薯的营养价值和市场前景更好。

2009年2月,张桔昌承包了670亩抛荒的橘园,大批量种起了番薯,并组建了黄岩院桥石子溪粮食专业合作社。第一年收获了大量的番薯,但销量却不尽如人意。

张桔昌开始思考,如今的人们消费观念不同了,没有品牌、没有特色,很难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紫米、红米、紫莳药……张桔昌敢于尝新,乐于尝新,在他的承包田里,他种植的“紫”系列农产品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受到食客的青睐。

近年来,张桔昌通过尝试新技术、改良品种,使得农作物的品质不断提高,各地商贩纷纷上门收购。张桔昌算了一笔账,就一亩紫番薯的收入能有6000元左右,相当于2亩水稻的经济效益。今年,他计划进一步把紫番薯种植面积扩大到110多亩。

【作者】: 周丹艳 叶 茜 【编辑】: 王振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