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潜”作为书名,作者又是真正的潜水者,潜水这项活动在作品中应是相当重要的。因此,作品中关于潜水的描写可谓是巨细无遗。然而正如潜水的步骤可以客观精确地详述一般,主角的人生也同样像是一本说明书一般展开。他与他的人生处于游离的状态,就像那些潜水的装备,只是用于海洋一般,人生中的各种人与事,都是他潜入社会海洋中的用具。

在作品对辛青的人生描述中,我们会逐渐发现,这些人生的用具难以在辛青的内心中真正引起真正的波澜,难以成为辛青的人生体验。这也许是因为对于辛青内心的叙述过于欠缺造成的。《潜》的故事开始于辛青与女友的分手,相恋多年,辛青的恋情逐渐变成了一种心理的依靠或需要,而非对于心理完整的追求。

一辈子当工具人(潜用具一般的人生)(1)

对于这段关系的叙述,完全出于“我”的视角,然而在“我”的视角里,很少发现真正影响了这段关系的事情与这段关系逐渐走向覆亡的完整过程——或许我们还需要一份蒲恬岫的“辞呈”才够味——这并不是需要将生活完完整整地描述,而是在《潜》这本书中,所有被讲述的事情,没有深入地触到一种与命运有关的内核,看似可以连起来,却无法坚实地构造起命运之路。即使叙述不停地在当下与过去之间转换,直至在结尾问自己到底是庄周亦或蝴蝶,想要塑造出过往如梦般的怅惘,却依然显得单调。

东方与巴厘岛,几句外国歌手翻唱中文老情歌,中西碰撞,却似乎是开始并结束于肉体的碰撞——这该是某种老套吧,就连文字都是,仿佛是要写出简洁的文白,然而就如同辛青某些时刻浅薄的反省像浮沫般陈在海面一般带着自得的神情。这是一种落魄的传统男主人的视角,难以通过他者的眼睛看世界,大量的比喻,欲望的凝视,以及对于普通爱情的主从属性的强调。但想想,这种暴露或许也是某种作品想要传达的主题呢,尽管它也许会是无心插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