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文从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防治措施等几方面介绍猪水肿病的诊断和防治过程,为防治猪水肿病提供相关参考。
1 流行病学
猪水肿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断奶仔猪多发的肠道毒血症,发病率虽然不高,但是发病后造成的死亡率较高,最高死亡率高达80%以上。大肠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且存在多种血清型,不同血清型之间的交叉保护能力较差,因此常规的疫苗免疫效果较差,难以对病情进行有效的防控。引发猪水肿病的大肠杆菌主要为溶血性大肠杆菌,在肠道有益菌群繁殖旺盛的基础上,大肠杆菌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致病能力。当猪群受到外界和内部各种应激因素刺激后,溶血性大肠杆菌就会大量繁殖,通过粪便排出体外污染周围环境,造成病情快速传播蔓延,同时大肠杆菌在肠道内繁殖生长还会产生大量毒素,造成猪出现严重的毒血症,引发死亡。猪水肿病多发生于40~150日龄的断奶仔猪,常发生于生长速度较快、身处体素质较好的仔猪群体中。该种疾病传播流行具有典型的年龄要求,主要危害固定的猪群,呈现散发流行态势。每年春秋2季是该种疾病传播流行的高发期。
2 临床症状
猪水肿病发病十分突然,发病初期患病猪会出现轻度的精神萎靡不振,采食欲望下降的情况,随后症状逐渐加重,不能正常行走,体温忽高忽低。随后能看见患病猪的眼睑、头部、下领出现严重的水肿现象,并伴随明显的神经症状,患病猪不能自主控制行走,行走时左右摇摆,盲目在圈舍中做转圈运动。有的患病猪前肢跪地,后肢直立,有的患病猪卧地不起,四肢呈游泳状划动,口吐白沫,用手触摸猪体表,患病猪反应十分敏感,兴奋不安,发出悲鸣声或者嘶哑声,表现为持续性的惊厥。该种疾病发病过程很快,在48h内死亡。年龄较大的猪持续5~7d。
3 病理学变化
将病死猪解剖后,典型的病理学变化主要集中在胃肠道中,胃部水肿明显,病变位置主要集中在大弯部位和责门部位,危害严重时还会波及到食道和胃底部,黏膜和基层之间存在一层胶冻状的水肿物,严重的厚度达2~3em。胃底部存在弥漫性的出血变化,胆囊和喉头存在广泛性的水肿现象,结肠和盲肠浆膜和黏膜表面存在高度水肿,厚度显著增加。黏膜皱襞显著消失,小肠黏膜下存在轻度水肿现象,并伴随明显的出血点,常附着大量的红色黏液,结肠黏膜存在大量透明的水肿液,肠系膜淋巴结充血水肿明显,肺脏水肿不是很严重。病死猪的大脑间质水肿严重。有的病死猪肾包膜增厚水肿,呈现暗红色或者深红色,在空气中暴露一段时间后凝集成胶冻状。有的病死猪不会存在明显的水肿变化,但是各个脏器器官会出现严重的出血变化,大多数病死猪都会表现出出血性肠炎病变。
4 实验室诊断
在无菌条件下采集病死猪的小肠黏膜组织将其粉碎后,分别划线接种到普通营养琼脂平板、鲜血营养琼脂平板和麦康凯营养琼脂平板上,放置在生化培养箱内37°C,持续培养24h,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生长出红色的致病菌菌落,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和鲜血营养琼脂平板上生长出露珠状、湿润光滑、中间凸起、灰白色、半透明的致病菌菌落。血液琼脂平板上的菌落,周围不存在溶血环。小心挑取分离得到的致病菌进行常规染色镜检和生化试验,检测结果发现革兰氏阴性染色的中等大小的杆菌,无荚膜,无芽苞。生化鉴定发现该种致病菌能发酵乳糖、甘露醇,产酸产气,柠檬酸试验阴性。结合上述诊断结果可以判定致病原为大肠杆菌。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选择抗O型血型和抗K型血型鉴定大肠杆菌病的抗原结构,确定治病源的血型,进而对病情做出诊断。
5 治疗
临床上由于大肠杆菌很容易产生耐药性,有条件的地区在分离得到致病原后,进行进一步的药敏试验,筛选出高敏抗生素。没有条件的地区应该结合致病菌的特性,选择相应的抗生素进行尝试治疗。可以选择使用20%的复方磺胺嘧啶钠10mL或者六甲氧磺胺嘧啶10mL肌肉注射,2次/d,连续使用5d为1个疗程。在使用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的同时,患病猪肌肉注射5%的碳酸氢钠注射液,每头猪肌肉注射20mL,预防尿酸盐沉积。同时患病猪肌肉注射10%的氯化钙和4%的乌洛托品,使用剂量分别为10mL混合后静脉注射。深部肌肉注射0.1%的亚西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10kg内的猪每头肌肉注射3mL,20kg以上的仔猪每头肌肉注射5mL,同时还可以对患病猪应用轻泄盐通便,减少肠道对毒性物质的吸收。通过采用上述手段治疗2~3d后,养殖场病情能得到有效控制,但应该坚持用药,连续用药5~6d,这样才能彻底治疗病情。
6 预防
该种疾病的传播流行与仔猪哺乳阶段和断奶阶段的饲养管理息息相关。因此在仔猪养殖中尽早补充饲料十分有必要,这样能让仔猪尽快适应断奶后的饲料采食生活。仔猪养殖中,切记突然断奶,突然更换饲料,要保证饲料营养价值全面,搭配合理,容易消化,适口性较好,避免饲料配方过于单一。在饲料更换中,一定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在硒元素缺乏的地区,还要在饲料中添加亚硒酸钠维生素E,这样能提高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增强身体抵抗能力。另外,应该保证清洁卫生干燥,定期进行卫生消毒,及时清理圈舍中的粪便,这样能减少大肠杆菌病的繁殖数量。仔猪在断奶前1周和断奶后2周,可肌肉注射组织氨球蛋白,每周使用1次。或者在断奶前1周和断奶后3周,每天口服磺胺二甲氧密啶,每头猪口服1.5g。在该种疾病流行高发期,可以使用磺胺嘧啶、大蒜等药物进行预防。仔猪出生10~15d,可以注射仔猪水肿、副伤寒二联疫苗,生长到25日龄后,注射仔猪水肿病疫苗,能很好地预防仔猪水肿病的发生。
7 结语
猪水肿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因此,在日常养殖中应做好该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病率,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