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听我说起,我们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主开展工作时,对人本心理学想了解更多;而通常人们提到人本主义时,会感觉到温暖,柔和,让人感觉尊重,那么从人本心理学工作者的视角,会是如何来具体介绍?,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实用主义哲学?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实用主义哲学(什么是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实用主义哲学

很多人听我说起,我们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主开展工作时,对人本心理学想了解更多;而通常人们提到人本主义时,会感觉到温暖,柔和,让人感觉尊重,那么从人本心理学工作者的视角,会是如何来具体介绍?

人本心理学是心理学发展到现代后兴起的,它注重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看重人的潜能发挥。人本心理学信任:人天生具有将自己潜能发挥出来的本能特性,当人受到创伤时有自我疗愈的本能,而当条件适合时又有发展到向更高层级的本能,这就是人本心理学名称的含义。

在人本主义的旗下,有很多人在进行修习、建设和发展,不同的研究方向使得关注重点也有所不同,但人本主义者一般都遵循这样几个理念:

首先认为人是自我负责的,人本心理学信任人既有这个能力,也尊重人有这个责任。这里指的人本,和我们在生活中常提及的以人为本,其实有所区别。

当我们说到科技以人为本,指的是产品设计需要注重用户体验;而说社会服务以人为本,指的是服务设计符合人的需要,这两个都把人作为需要关注的对象,人本心理学所说人本包括这些,但更注重人是自己主人的这一面。

人本心理学会关注发生在我们身上的高峰体验现象,并将其作为自我提升的契机。高峰体验可能在人的任何阶段发生,是一种突出其来,非常强烈的内在体验。它可能表现为极大的喜悦、震颤、满足、超脱、甚至是悲哀等等。每个人的高峰体验很不一样,但当发生时,我们却一定能感知它的不同。

高峰体验发生后,我们可能会有在黑暗中突然发现光亮的感觉,也可能会突然感受自身对世界不一样的意义,也可能突然就放下了,那些恐惧、焦虑、纠结等时时羁绊自己的东西,去做对自己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事情。

高峰体验的发生,酒精迷药引发的强烈虚幻感不同,高峰体验发生时,我们会深刻地体会到跟自己的内在融合,那一刻真正成为了自己,而非借助外力的分裂。

大多数高峰体验在我们完全清醒时发生,那是一种现实性感受。在它发生时,我们会一方面深刻地体验到不同,一方面却会更加清晰地觉知自身感爱与现实世界。

高峰体验是一种个人化的体验,它的触发可能是因为一个小细节,可能是旅行中的一道风景,也可能是完成一件大事,亦可能是在信任氛围里的深度交流。我们可以安排一些场景,使得它更具发生条件,但它出现终非人为控制,而是自然发生。

也有人在高峰体验后,害怕太过奇特而深埋内心,浪费宝贵机会来脱离庸碌。人本心理学通常以各种技术激发体验,鼓励当事人充分沉浸于其中,从中领取自己独特意义。

人本心理学非常强调当时当下,这是与精神分析很大区别的一点。精神分析认为人的心理模式由成长经历中受到的对待决定,多数人本心理学者也会接受,但认为那最多只占一半,另外很重要或更加重要的,是当时当下发生了什么,伴随什么感受,有怎样的意义,并且自己可以选择什么样的应对。

比如一个人说:我脾气很大,跟所有领导都合不来,是因为我父亲从小对我一直非常暴戾。而人本主义心理学,会促进当事人在发生冲突的当时当下,注意自身更多觉察:这一时刻我看到对方语气生硬,我感觉到不愉快,我想发火,我想借题发挥去反击他。如果我真这样做,我可能会搞砸这件事,而我更想完成它,这对我有更加重要意义,所以我决定忽略他的表情和语气,去了解我需要的东西,我然后离开。

无论人本心理学的修习者或工作者,都会时时体认当时当下,觉察正在发生,觉察自己感受,觉察自己为周围赋予的意义;会去真实沟通,尽力理解他人;在交互过程中体认心灵连接、适度距离、交流氛围、内在意图等等。好的修习者,会做到真实、可信、平和、适度,让人愿意交流,亦不会沉溺其中。

再说刚才的举例,似乎在做行为训练,但那之前双方会经大量磨合核对,以达到相互信任,这时的训练才有意义,会有实际促动。

人本心理学注重个人成长。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人世里对自己进行内在探索,伴随时间与积累,我们的心理状态会呈现不同状态,根据对他人的了解,我们会大致知道自己的心理发展处于哪一层级。

当我们在自然生长不经打击时,会呈现出一些共通的过程和状态,自然生长出的状态通常是温暖平和有益的。但若在我们生长中发生阻碍,我们的心理状态会发生改变,改变本是积极应对阻碍的方式,但在很多时候,即使现实阻碍已然消失,我们会发现内心阴影仍在顽固存留。

内心存留的阴影,使得我们习惯性地依照老旧脚本行动,就像我们时时仍在抵抗阻碍。那使得我们内在压抑或冲突,阻止着我们接触真实自我;外在则形成各种适应不良,可能是情绪问题、可能是人际不良,可能是自抑自毁,可能是逃避成功,可能过度追求名利,可能陷入迷茫困顿等等。

当我们开始通过自我觉察与人际互动,通过高峰体验领悟,通过各种自我探索,去移除心中阻碍,使得曾经的创伤的进行疗愈,使得心灵的自然生长继续开始,这过程称为个人成长。

多数人本心理学认为:个人成长需要同时自我觉察和有意义的人际互动。

对于个人成长,人本心理学创立者之一,马斯洛提出的人的需求五层次与自我实现来解释,很有代表性。

马斯洛在对人与社会的研究中发现,我们大多数人都处于缺失状态,包括生理缺失与心理缺失,缺失会带来人的需求,促使我们达到需求而满足缺失。他把人类这些需求分成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

我们通常对一个东西的渴望,背后含义可以归属到这些需求当中。当低层次需求没有充分满足前,我们一般不太关注更高层次,但在一种需求充分满足后,更高层次需求就会产生,一直到低层需求都已充分满足后,有的人会过渡到自我实现的状态。

自我实现的人,通常脱离了缺失的状态,内在统一而自我协调,所做所为已非是要满足自己的某种缺失,而是发自内心自然的想要创造更多成就,并且这些创造,对他人和社会都会有益。

当我们说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时候,通常是指罗杰斯开创的“以人为中心”这个流派。罗杰斯相信,人本身是值得信任的,人有能力去理解和解决自己的困难,进行个人成长。

罗杰斯认为在心理工作中,首要生效要素的是信任的关系,信任关系本身就足已产生疗愈,它又是一切治疗技术生效的前提;工作中推动双方保持真诚与内外一致;工作生效的必备途径是同理心,促进者能全然体会对方内心世界而无自身观念干扰;充分尊重当事人,对其观点与表达,不做任何赞成与反对,只做理解与澄清。

与技术水平相比,以人为中心更强调促进者本人的修为,认为工作者境界会自然影响工作效果。

人本心理学从存在主义哲学中吸收了很多东西,因此很多时候,人们会将当事人为中心与与存在心理学归为一个大类,并称为人本主义心理学。

存在心理学来源于存在主义哲学,它推动我们去积极探索,我们的生命是如何存在于这个世界之中,我们的存在是有什么意义,因此,存在心理学治疗,会是以当事人对自我存在的终极问题探索开展的。

目前最为知名的存在心理学者是亚隆,他提出我们所有人需要正视的存在,分作四大终极主题:死亡、自由、孤独、无意义。与罗杰斯偏向于提供共情与积极关注的咨询关系有所不同,亚隆非常注重咨询者与当事人都是两个真实的人,因此咨询关系更是两个真实的人在一起共同探索的关系。

存在心理学会鼓励我们主动探究自己的意义,这意义并非已经摆在那里的事物或者目标,意义既需要我们去探索,它也只在我们的生命与探究过程中自然呈现。

有时候人们会把完形心理学也归入存在心理学作为一部份,完形心理学也叫格式塔心理学,来源于哲学中的完形主义或格式塔主义,与心理学结合而成的一种心理疗法。

完形主义的一个核心理念,其实是我们平时耳熟能详的:整体大于部份之和。

完形心理学认为,我们的人本身就是一个完形,我们的心理机制也具有自然去完形的倾向,完形心理学的工作是促进一个人在各种方向的觉察,而人会出于完形本能,将觉察整合进自身,产生新的顿悟。

完形心理学的核心技术是对心理场的研究与运用,认为人与周围环境和他人,会发生交互的关系,产生不同的心理场。通过对不同心理场对当事人的影响,借以促进当事人改变。

完形心理学非常强调觉察力,包括对内在觉察,自在与外在交互觉察,对外在和他人的觉察等,为促进觉察会有系列技术,如空椅对话技术。

后来完形心理学更加强调人对自己负责,因完形修习者状态不同,很多人会呈现出“你做你的事,我做我的事”这样的状态,运用得当让人感觉尊重和自由,运用不当可能让人觉得自私。

我们已经知道人本心理学也是很多理念与技术的整合结果,与当代心理学同步仍在不断发展当中。发展过程中人本心理学的很多思想逐渐被其它流派所接受。例如越来越多工作者依人本心理学模式称工作对象为“当事人”,而不再是是“被试”或者“个案”。

更多的人接受人本心理学对构建具有心理意义咨访关系的强调,共情被包括很多精神分析在内的心理流派吸收,作为工作首要起效因素,认知行为技术虽一直未明确强调共情,但已经越来越重视在工作前建立稳固工作联盟。

很多修习人本心理学的人会以整合方式运用,比如穿行将人本心理学作为基本,以人本主义对人的要求不断自我提升,同时吸收其它流派理念,包括以精神分析方式分析人格与动机,包括对认知行为技术的灵活运用。

在穿行眼里,人本心理学是个好东西,非常重要,但也只是当代心理学的组成一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