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从远古中绵延而来,其中留下的璀璨瑰宝不胜枚举,琉璃就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世界上最早生产琉璃器的国家之一,我们早在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就已使用料器,料器即色彩鲜艳的小件器物。
不过一开始我国在琉璃制作工艺方面还远未达到成熟阶段,直至汉代开始才有很大的进步,因而早期有对“西方之国”出产琉璃的记载和赞誉:两唐书均记贞观十七年(623年)拂林国(即大秦)王波多小遣使至唐献赤玻璃、绿金精等物,在当时,这些玻璃的价值是高于金银器的。
据考证,中国古文一开始只有“流离”或“琉琳”等词语,“玻璃”一词也常出现在古典文献中。“琉璃”一词属于外来语,从西域的巴利文Veluriyam传至梵文俗语Verulia,意为“带彩的陶器”。
可以初步确定的是,“琉璃”一词在宋代正式出现。宋朝戴埴在《鼠璞·琉璃》一书中讲到:“琉璃,自然之物,彩泽光润逾于众玉,其色不常。”言简意赅地描绘出了琉璃浑然天成、流光溢彩的美感。因其颜色丰富多彩,又被称之为“五色石”。同时因为它极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之首”(中国五大名器:琉璃、金银、玉翠、陶瓷、青铜)。
琉璃因其晶莹透亮,内外通透的华美品相和稀缺特性被人们赋予象征美好易逝爱情的文化寓意,成为了高洁人格的象征。琉璃多次出现在众多古诗词和佛经中,如著名的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一文中有“移我琉璃榻,出置前厅下”;白居易在《简简吟》中写道,“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在此种思想氛围中,琉璃自然而然成为“佛家七宝”之一。
在战国时期,琉璃只是作为“玉的替代品”,有区别于西方的“仿玉”“类玉”属性,多引入青铜器的“范铸法”制作工艺,装饰花纹以蒲纹、乳钉纹和古纹等。
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延伸,东西两地间的商旅往来愈发频密,中原地区逐渐出现了来自波斯和罗马的精美琉璃制品,这也加速了本土琉璃制作工艺的转型与升级。工匠在汉代基础上实现了与西方技术的融合和创新,罗马萨珊玻璃工种制作工艺中的“吹大泡”吹制工艺与铁棒粘接技术开始被广泛应用于本土琉璃工艺制造中。
到了清朝,琉璃工艺的制作水准更上一个台阶,多达15种颜色,并被用于制作鼻烟壶,纯艺术性凸显,实用性和装饰性能逐渐减弱。
随着制作工艺的日臻完善与成熟,琉璃逐渐形成了“器物性”、“祭祀性”(佛教为主)和“建筑专用性”三大方面的使用特性。
琉璃的器物性和祭祀性在形制方面,多为缸、盆、砖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别是北魏后期,琉璃杯和琉璃瓶开始出现。隋唐时期,琉璃多用作食具和酒具,并开始用琉璃瓶当供养器、放置舍利子和影骨舍利,具有浓郁的佛教意味。
佛教文献中大量提及琉璃,以其晶莹透彻喻佛之清净无尘,用七宝之物比佛法无边,以琉璃之名代佛寺之地。“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诗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用透明的琉璃瓶盛放舍利以示庄重,信徒们可以直接瞻仰到舍利,避免了取出时不够虔诚、恭敬的问题。
宋辽时期,琉璃用器佛教化的表现日益明显,塔基中容器增多、器类趋于繁复、用途更加广泛。在许多保存完好的寺院塔基地宫中都有出现琉璃制品的身影,其出土地点几乎遍布中国各地区,只有很少一部分琉璃制品被用于贵族墓葬的陪葬品。这种风气甚至影响到当时的日本,现如今日本的法隆寺五重塔、崇福寺舍利塔、唐招提寺和奈良传香寺塔中都有收藏与唐朝时期形制相似的琉璃瓶。
琉璃在佛教中的特殊地位还体现在丝绸之路沿线的甘肃莫高窟、榆林窟为主的敦煌石窟壁画和绢画中大量出现它的身影。除此之外,新疆地区的壁画也偶有发现。画中器皿的颜色是浅蓝、浅绿、浅棕和白色,这些色彩恰好是古代琉璃的常见颜色,而且壁画中描绘的器物多可在考古发现的古代琉璃制品中找到原型。
莫高窟第328窟壁画
莫高窟第225窟壁画
资料来源:赵永《论魏晋至宋元时期佛教遗存中的玻璃器》,《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4年第10期。
可以说,从魏晋至宋元,是中国古代琉璃器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中国琉璃制品佛教化的过程。
琉璃的建筑专用性琉璃不仅被用于容器制作,更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着手使用的建筑装饰材料,是我国建筑艺术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南北朝时期开始,它就开始与封建等级制度挂钩,琉璃工艺的使用受到等级制度的管治,统治阶级要求建筑全部按照“礼制”构建,使用者不得僭越。
宋朝李诫在《营造法式》一书中有所提及,在屋顶制式方面,皇宫、皇家寺庙、陵寝等重要建筑以庑殿顶和歇山顶为主,普通庙堂和平民建筑多用悬山顶和硬山顶;在建筑屋面的设计材料方面,只有皇家宫殿的屋面装饰可以使用贵重的黄色琉璃瓦,其他人只可以使用青瓦作为装饰材料。
琉璃建筑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宫廷建筑——紫禁城,由占地15万平方米的宫廷建筑群构成。紫禁城内所有殿宇都采用了绚丽多彩的琉璃瓦件和琉璃装饰,每一处设计都遵循当时的等级制度和构造用途。养心殿以黄色琉璃瓦为顶,宫门及宫壁则以黄色琉璃砖为框,绿色琉璃砖打底。太和殿屋顶四角上的吉祥瑞兽雕刻造型生动形象,同样以琉璃装饰。文渊阁屋顶则采用黑色琉璃瓦为主体,绿色琉璃瓦为框。建筑整体布局严谨,工整对称,展现出帝皇的为威武庄严,把琉璃工艺发挥得淋漓尽致。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今天来说说故宫建筑中五彩的琉璃瓦》
琉璃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但实用性强,在各个朝代因为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的不同,呈现出独特的时代特征。琉璃基本参与了人类审美变化与发展的重要过程,因此,在新时代实现传统琉璃技艺的复原、传承和发展,继续发挥其存在价值和使用价值尤为重要。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