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封国在湖广蕲州的荆王朱祁镐向朝廷上奏,为自己的王妃魏氏求取博鬓。朱祁镐的父亲荆宪王朱瞻堈,是明仁宗朱高炽第六子。而当朝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的父亲明宣宗朱瞻基,则是仁宗的长子。

从血缘来说,朱祁镐是朱祁镇的堂弟,算是非常近的关系。然而谁都没有想到,英宗对荆王的这个看似寻常的要求大发雷霆,专门发了敕书对其进行训斥。

甲辰,敕荆王祁镐曰:“尔奏要照母妃珠冠,乞博鬓与妃魏氏。然祖宗定制,亲王妃冠用九翟,而无博鬓。盖博鬓惟皇后及东宫妃得用,中间尚有差等。尔母妃冠有博鬓者,乃一时特赐,岂可援以为例?且以己妃欲上同于母,既无敬亲之心,又取僭窃之罪。其乖违礼制甚矣!所奏不允!自后毋仍率意妄作,以损令名。”—《明英宗实录卷二百九十五》

这个博鬓究竟是何方神圣,竟然只有皇后和太子妃才有资格佩戴?多年之后那场备受争议的定陵考古,虽然毁坏了大量的文物,却也为我们揭开了博鬓的真面目。当时孝靖皇后(即王恭妃、明光宗生母)十二龙九凤冠的后面还拖着六条“小尾巴”。这些“小尾巴”长约20多厘米,上面装饰了为数众多的珍珠黄金以及金丝编织的龙凤,证明这是一种身份的象征。经过研究确认,这六条小尾巴就是博鬓。

朱元璋三岁女儿说了七个字(明太祖朱元璋最长寿的女儿)(1)

传说中的博鬓冠

定陵出土的博鬓让我们惊叹于其精美和奢华,也不难理解魏氏身为亲王妃为何会对其垂涎欲滴。但是同样还是明英宗朱祁镇,却在四年之后将博鬓赐给了一位公主。此举非但没有在朝野上下引起非议,反而人人大赞皇帝陛下的仁孝之心。这位公主,就是本文的主角含山大长公主,一生经历了八个年号的传奇公主。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她的故事。

中韩混血加神秘的驸马

含山公主生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四女,生母韩氏。这位韩氏并非中原人士,而是来自于当时的大明属国高丽,因此含山公主还是一位中韩混血儿。

高丽国原本是元朝的附庸,甚至在明朝建立以后的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还在使用元朝的历法。但是到了当年八月,眼看元朝气数已尽,当时的国王王颛(恭愍王)派使臣到南京向朱元璋称臣。八月十四日,朱元璋派符宝郎偰斯前往朝鲜半岛,册封王颛为高丽国王。

咨尔高丽国王王颛:世守朝鲜,绍前王之令绪。恪尊华夏,为东土之名藩。当四方之既平,尝专使而往报。即陈表贡,备悉衷诚。良由素习于文风,斯克勤修于臣职。允宜嘉尚,是用褒崇。今遣使赍印,仍封为高丽国王。—《明太祖实录卷四十四》

小小的高丽国除了人参也没什么特产,只有高丽美女天下闻名,为了巴结朱元璋,王颛自然不会在这方面小气。而韩氏显然是其中的佼佼者,所以才能够为大明皇帝生下一位公主。以今日韩国人的性格,居然没有以韩氏或者含山公主为主角拍一部电视剧,实在是奇哉怪也。

朱元璋三岁女儿说了七个字(明太祖朱元璋最长寿的女儿)(2)

恭愍王剧照

含山公主在宫中无忧无虑地快乐成长,她不知道这几年时间宫外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长兄皇太子朱标薨逝,比自己大四岁的侄子朱允炆成为皇太孙。随后爆发的蓝玉案,又死了好几万人。紧接着自己母妃的祖国高丽国,也不复存在了。

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含山公主下嫁尹清,一位明初历史上最为神秘的驸马。含山公主的妹妹汝阳公主同年成亲,驸马谢达是正二品高官前军都督佥事谢彦的儿子。而在数百卷的《太祖实录》之中,尹清的名字就出现了这么一次。他的家庭背景是什么?不知道。

清朝康熙年间,皇三子胤祉和著名学者、文献学家陈梦雷一起主持编纂了一部《古今图书集成》,号称“康熙百科全书”,历史大剧《雍正王朝》中曾提及该书。在该书的《明伦汇编宫闱典公主驸马部》中,为我们提供了尹清的来历。

按明外史公主列传,含山公主下嫁尹清。建文初,清掌后府都督事。按《扬州府志》,尹清其先华阴人,官扬州卫,洪武二十七年,选尚含山长公主,授驸马都尉。

朱元璋三岁女儿说了七个字(明太祖朱元璋最长寿的女儿)(3)

手捧《古今图书集成》的胤祉剧照

在洪武朝末年,掌后军都督府事的原本是朱元璋另一个女婿、怀庆公主驸马王宁。但是北平都司以及燕王手下的燕山三护卫,都在后军都督府的管辖之下,王宁和朱棣之间早已眉来眼去。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靖难战争爆发之后,王宁因为向燕王暗通情报而被打入大牢,建文帝随即命尹清接掌后军都督府事。

尹清的结局如何,从《太宗实录》开始的历朝明实录都未曾提及。考虑到即使如深为朱棣所不喜的驸马梅殷、胡观等人,实录依然记载了他们的结局,那么尹清大概率是在建文年间去世,因而史书失载。换句话说,含山公主在夫君去世之时不过20岁左右,可谓是青年守寡。身为公主,又不能改嫁,命运何其悲惨。

活得久就可以成为艺术家

作为后军都督府的掌门人,朝廷围绕朱棣发动的多次进攻,其中一定少不了尹驸马的居中调度。建文帝对叔父们必欲除之而后快,对姑父们可大方得很。但是等到朱棣篡位成功,含山公主的地位就比较尴尬了。在整个《太宗实录》中,只出现了一条有关含山公主的记载,可见永乐皇帝是多么不待见这个妹妹。

甲子,修含山公主府。—《明太宗实录卷一百八十五》

朱元璋三岁女儿说了七个字(明太祖朱元璋最长寿的女儿)(4)

朱棣剧照

这条记载出现在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这里的修,自然是修理的意思。明初公主出嫁之时,朝廷会为其建一座公主府。含山公主的成婚时间是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到永乐十五年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朱棣这位四哥这才想起来把妹妹的府邸做一次保养。

不过等到朱棣驾崩,皇太子朱高炽即位之后,含山公主的日子开始得以好转。朱棣迁都北京之后,如含山公主这些太祖皇帝的女儿们,并没有跟着一起迁走,而是继续留在南京生活。这样一来,她们和同样留在南京监国的朱高炽之间,相对关系就会更融洽一些(补充一句,含山公主身为姑妈,年龄比侄子朱高炽还要小上三岁)。

上谓礼部、户部臣曰:“朕皇考同气至亲,惟诸叔、诸姑。今诸叔之子皆以册封,诸姑在南京。朕即位之初,虽尝有分赉,而名号未加,朕心有歉。其加宁国长公主及怀庆、大名、南康、永嘉、含山、汝阳、宝庆七长公主皆为大长公主。”—《明仁宗实录卷七》

朱高炽即位不到一年驾崩,是为仁宗。皇太子朱瞻基即位十年后驾崩,是为宣宗。不经意间,新即位的宣宗长子朱祁镇从辈分上来说,已经是含山大长公主的侄曾孙。当年尹驸马虽然去世得早,但和公主之间还是有子嗣的。不过由于朱棣对妹妹不待见,公主长子尹勋成年之后也一直没捞到个一官半职。这可是拥有四分之一高丽血统的朱元璋亲外孙啊,就这样无可奈何地成为啃老一族。

趁着这次新君登基,含山大长公主向侄曾孙开口,为儿子谋一个差使。鉴于老公主的辈分,朱祁镇勉强给了尹勋一个食禄不任事的孝陵卫副千户之职。当初朱棣亲妹妹宁国公主之子被封为正三品的孝陵卫指挥使,而尹勋的这个副千户只有从五品,人比人气死人。

朱元璋三岁女儿说了七个字(明太祖朱元璋最长寿的女儿)(5)

朱祁镇剧照

不过相比其他的兄弟姐妹,含山大长公主最大的能耐就是活得久。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十五日发生了著名的“土木堡之变”,御驾亲征的朱祁镇做了瓦剌人的俘虏,朝廷将其尊为太上皇帝,另立其弟郕王朱祁钰为帝。当时太祖子女之中仍然在世的只有第十八子岷王朱楩,第十二女永嘉大长公主以及含山大长公主。

随着朱楩在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永嘉大长公主在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相继去世,含山大长公主成为唯一在世的太祖皇帝子女。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九月,朱祁钰下诏为含山大长公主每年增加二百石岁禄,通前一千四百石。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十七日,在南宫蛰伏多年的太上皇帝朱祁镇发动政变,将皇位从弟弟朱祁钰手中重新夺了回来。二次登基之后,朱祁镇对宗室、外戚的态度大为改观。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已经79岁高龄的含山大长公主请求朝廷出钱给自己修坟。当时工部表示没有先例,朱祁镇念在公主年老,特旨允许。到了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在获悉老公主的身子骨已经每况愈下,眼见得时日无多之后,朱祁镇做出了本文开头的那个决定:特赐曾祖姑珠翠九翟博鬓冠一顶。

癸卯,致书含山大长公主曰:朕每念皇高祖所生亲王、公主四十人。而享有高寿者,今惟祖姑一人,诚难得也。近者承喻用度有缺,朕心恻然。特遣太监蓝忠赍送珠翠九翟博鬓冠一顶。白金三百两,钞一万贯。各色紵丝十匹,纱十匹,罗十匹,生、熟绢三十匹奉至府中,以表亲亲之义。至可收领。尚宜自爱,以膺悠久之福。—《明英宗实录卷三百四十二》

朱元璋三岁女儿说了七个字(明太祖朱元璋最长寿的女儿)(6)

珠翠九翟博鬓冠

当年九月二十六日,含山大长公主去世,享年82岁。当年十月,朱祁镇特旨任命含山大长公主次子尹玉、嫡孙尹辉为南京锦衣卫带俸百户。在朱祁镇之子明宪宗朱见深成化朝,尹玉去世之后,朝廷又命其子尹忠袭职。到了朱见深之子明孝宗朱祐樘弘治朝,朝廷在大力清理武职冗员的同时,依然保留了尹忠的待遇。尹忠死后,其子尹果袭职。到了朱祐樘之子明武宗朱厚照正德朝,皇帝依然在裁革冗员的同时,还是看在含山大长公主的面子,保留了尹果的待遇。

其南京锦衣卫千户尹果,百户尹德、尹隆乃含山大长公主之曾孙,去留惟命。上曰:“果等三员,朕念大长公主故特留之。”—《明武宗实录卷十二》

结语:作为最后一个离世的朱元璋子女,含山大长公主一生之中共经历了八个年号,分别为:太祖朱元璋洪武年号,建文君朱允炆建文年号,太宗朱棣永乐年号,仁宗朱高炽洪熙年号,宣宗朱瞻基宣德年号,英宗朱祁镇正统和天顺年号,景皇帝朱祁钰景泰年号。

由于驸马尹清站队建文帝,导致含山公主在四哥登基之后遭到冷落。但凭借着寿命长的优势,这位中韩混血公主最终不但获得了珠翠九翟博鬓冠的殊荣,还为后世子孙挣下了一份至少世袭五十年的官职,也算是不虚此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