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奕訢,恭亲王,道光帝第六子,咸丰朝任领班军机大臣,协助两宫皇太后发动辛酉政变,形成了两宫垂帘,亲王辅政的体制。恭亲王是十二铁帽子王之一,清宗室纯正血统。

爱新觉罗·恒钺,恭亲王嫡系后裔,曾任中国剧协《中国戏剧年鉴》编辑部主任。因为家族关系,对清史有独到的理解。他所任编剧的一系列清宫剧,开创了“严肃戏说”的风格。真实性不输正剧,又比正剧更轻松。那就是著名的李卫三部曲:李卫当官、李卫辞官,大卫低手!

很多年过去了,历经时间沉淀,如今这三部剧,也分出了高下。

5部最虐心的古装甜宠剧(这才是专业的清宫戏)(1)

李卫当官是很多人儿时的回忆,当时只觉好看,没想到编剧有如此背景,称得上是最专业的清宫剧。毕竟,写的是家事。

李卫三部曲,李卫当官和大内低手,因为由徐峥主演,很多人熟知。李卫辞官在知名度上稍低。但实际上李卫辞官,应是三部中最好的。平台评分:李卫当官7.7,大内低手7.8,李卫辞官8.5

三部比较,李卫当官和大内低手,戏说更重一些,娱乐性更强;李卫辞官则在戏说和正剧之间,平衡得最好。剧中所传达的历史观,出奇地正,这是很多戏说清宫剧无法企及的。

5部最虐心的古装甜宠剧(这才是专业的清宫戏)(2)

李卫辞官与另外两部的班底完全不同。故事背景来到乾隆朝,李卫进入老年,扮演者是香港戏骨秦沛先生,温兆伦扮演李卫的儿子。老牌女打星郑佩佩扮演李卫的妈妈。

李卫这个人,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但他不是潜邸的包衣奴才,而是一个汉人富二代,确实没读过书,花钱捐了一个官。到了雍正年间受重用,历任:云南巡盐道、浙江巡抚、两江总督、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和直隶总督。

做到直隶总督的时候,雍正爷没了,乾隆爷登基了。

中国的父子之间,有两种关系,要么儿子成为父亲一样的人;要么,儿子成为父亲的反面。乾隆爷是一名自信,有抱负的君王。他采取了与雍正不同的治国方略。他要宽柔相济,怀柔四方。他内心的真正偶像是圣祖康熙爷。

所以登基后,雍正朝很多人都免官了。而且有史料显示,乾隆爷是看不上雍正朝的宠臣的,以李卫为例,乾隆这么评价他:卫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骄纵,初非公正纯臣……

意思就是,李卫靠我爸爸赏识,任性骄纵,现在……哼!

5部最虐心的古装甜宠剧(这才是专业的清宫戏)(3)

李卫辞官是这么开始的:

弘历登基后,退休了一大批前朝官员。直隶总督李卫直降三级,任了顺天府尹。李卫当然没意见,一朝天子一朝臣嘛。

李卫本想韬光养晦,顺利退个休,但麻烦事却找上来。

鄂中堂登门造访。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李卫静观其变。

原来乾隆皇帝为了彰显自己的仁政,要为几个叔叔平反。也就是被他爸爸斗下去了八爷党、十四爷几位。

这件事在历史上确实是存在的。清史稿记载,皇帝初登基,就赏“阿其那,塞思黑”红带子,收入玉碟。

清朝的皇亲国戚分了等级。

皇太极时期定下规矩:从努尔哈赤的爸爸算起,直系亲属为宗室,系黄带子;努尔哈赤的叔叔们,为远亲,称“觉罗”,系红带子。皇家的家谱叫“玉碟”。

史料中就一句话的事情。但在电视剧中,当然不能让乾隆轻易把事办成。

5部最虐心的古装甜宠剧(这才是专业的清宫戏)(4)

鄂中堂第一个反对。因为作为前朝老臣,如果平反了前朝的问题,很有可能牵连到自己。毕竟有人平反,就表示有人做错了。此处:鄂中堂游说李卫支持自己,有一段精彩的表述。在一般流量宫廷剧中是写不出这样的词的,稍后再表。

反正鄂中堂找李卫是要他站队,在朝堂上反对平反。

历朝历代,最忌讳的就是党争,一般不得好死。李卫当了多年官,出了名的精明。他在想,怎么样才能不站队,又把这事敷衍过去。

师爷提议,不如打个岔。在朝堂上讨论时,把话题引开,谁都不得罪。李卫觉得可行,但提什么议题呢?

师爷说,你现在顺天府尹,还管着河工,不如拿运河改道的事顶一顶?

李卫说,这个恐怕程度不够。

5部最虐心的古装甜宠剧(这才是专业的清宫戏)(5)

到了开会那一天,皇帝主持讨论平反问题。首先是傅恒发言,他完全赞成皇帝的决定,目前风调雨顺,天下祥和,正是彰显皇家天恩的时候。皇帝赶紧下旨吧!

鄂中堂心中那个恨啊,本来精心布局,私底下串联了李卫。这时应该李卫出来反驳傅恒。

但李卫迟到了,根本不在会议现场。

鄂中堂只能亲自上了。也许是紧张,他一上场就漏出底牌;他说:这么做,好像说先帝当年做错了。

这句话对于年轻的乾隆帝简直不堪一击。眼睛一瞪反问:那就是朕错了?

鄂中堂一惊,这是动了逆鳞。语无伦次地磕头谢罪,眼看就要败下阵来。

这时李卫出现了。

5部最虐心的古装甜宠剧(这才是专业的清宫戏)(6)

李卫首先请罪,自己因为办一件案子来迟了,罪该万死。乾隆毕竟年轻好奇心重,一下就被李卫说的案子吸引住了。什么样的案子,叫李卫敢错过这么重要的会议。

李卫说:大案,要案!

几个退休官员在盂兰节聚会,被几个蒙面人团灭了。那个惨啊,我算是见过世面的,一进去午饭都吐出来了。

旁边有人搭话:那搞清楚案情了吗?

李卫说,这几名官员以前是刑部的,仇家多,可能是仇杀。哎,冤冤相报,何苦来哉!

众人听了,唏嘘不已,都沉浸在悲惨的案件中。

鄂中堂急死了,叫你李卫来是反驳皇帝的,怎么还讨论上案情了,跑题几十公里。

“李大人,这些都不重要……”鄂中堂想提醒李卫

乾隆皇帝打断了鄂中堂,“不,这个很重要!”李卫那句感叹,给了乾隆很大的启发。

皇帝顺着李卫感叹说,是啊:冤冤相报何时了,以和为贵,老百姓是这样,皇家也该这样啊。傅恒及时附和,皇上圣明!气氛烘托起来。

乾隆帝立刻下旨,恢复几位叔叔后人的爵位,重新记入玉碟,待遇也相应地配合上。

众官员拍手叫好,夸赞皇帝仁心仁政,以德服人。李卫没表态,事情成功给敷衍过去了。

这是李卫辞官的开篇,作为雍正爷宠臣,叛逆的弘历当然不能把他当心腹,各种麻烦还会纷至沓来。

5部最虐心的古装甜宠剧(这才是专业的清宫戏)(7)

重点来了,说一说李卫辞官真正的魅力:剧情中能看到清晰的历史观!

好的电视剧,绝不会只叫观众跟着剧情走一遍,而是能让观众明确地感受到创作者到价值观。创作者其实是表达者。

李卫辞官开篇便有两处剧情,能感受到编剧深厚的底蕴:

  1. 初登基的乾隆皇帝雄心勃勃,激动地告诉皇太后,他要效法圣祖皇帝做盛世明君!

皇太后瞄了他一眼没说话;

乾隆又说,自己准备为几个叔叔平反。

皇太后说:你爹当年跟他们斗得狠,那完全不是兄弟!

乾隆充满抱负地说:只对自己喜欢的人施恩,那不算仁慈,儿子要做盛世明君,就必须要善待所有人,包括曾经斗得你死我活的,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天下民心。

皇太后意味深长地看了看儿子,说:夜凉了,我得回宫了!

此处编剧似乎在传达这样一个意思:知子莫若母!熟悉历史观众结合皇太后的表情一定会想起四个字:好大喜功!

5部最虐心的古装甜宠剧(这才是专业的清宫戏)(8)

5部最虐心的古装甜宠剧(这才是专业的清宫戏)(9)

5部最虐心的古装甜宠剧(这才是专业的清宫戏)(10)

5部最虐心的古装甜宠剧(这才是专业的清宫戏)(11)

5部最虐心的古装甜宠剧(这才是专业的清宫戏)(12)

2.前面提到的鄂中堂游说李卫的那段政论,尖锐深刻,完全不像戏说剧的深度:

5部最虐心的古装甜宠剧(这才是专业的清宫戏)(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