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战争对国家的消耗都非常巨大,汉武帝不断外征将文景之治留下的丰厚家底掏空,康熙连年征战国库亏空巨大,这两个国家因逢盛世,才不至于崩溃,可见战争对国家的影响之大。

可唐朝却是个例外,大唐帝国从建国开始,就不断发动对外战争,根据人民出版社《中国战争史》整理,终唐一代,对外历248战,其中182胜,66负,胜率73.4%。

要知道唐朝享国289年,如此算下来,几乎是每年一战,如此频繁的对外战争,不但胜率惊人,而且国家并没有拖垮,还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大唐盛世,这其中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大唐与吐蕃之间的战争简史(唐帝国对外战争200多场)(1)

大唐帝国南征北战、东征西讨,对外战争无数

唐帝国君主军事素质高、名将辈出,每战速战速决,战必胜,攻必克,每战消耗小,不伤国本

唐朝中前期对外战争,几乎十战九胜,先后横扫朝鲜半岛,彻底打垮东突厥,西突厥,后突厥,灭高昌,灭吐谷浑,灭南诏、击溃吐蕃、灭薛延陀,而且安史之乱后仍能捶爆吐蕃、回纥、南诏、契丹,甚至一度收复了河西走廊。

极盛时的唐帝国万国来朝,疆域空前辽阔,东起日本海、南据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贝加尔湖可见唐朝军队战斗力之强。

大唐与吐蕃之间的战争简史(唐帝国对外战争200多场)(2)

唐朝极盛时的疆域

唐军最高统帅能力强,如李世民本人就是超一流的军事统帅。李世民用兵,善战前谋划,善用精兵猛将,善战机选择,不动则已,动则如狂风猛浪,往往以少胜多,而且成本极低。毛主席评价他“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朱元璋耳。”

大唐与吐蕃之间的战争简史(唐帝国对外战争200多场)(3)

李世民像

太宗打仗,基本都是一战把敌国打服,并且不留后遗症,这样就避免深陷泥潭。630年,李靖灭东突厥只用了3个月,635年,李靖灭吐谷浑只用了4个月,640年侯君集灭高昌,行军用了半年,打仗不超过1个月,645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只用了半年。

大唐与吐蕃之间的战争简史(唐帝国对外战争200多场)(4)

唐灭高句丽之战

每一战都是速战速决,就意味着不用耽误太多的农时,不会浪费太多的粮草,自然而然就有财力发动更多的战争。而且李世民每次大规模用兵,都是相隔四五年时间。这个时间节奏,把握得很好,便于休养生息、积蓄力量又不伤国本。

而且唐朝一代,将星璀璨,太宗朝有李靖三千奇兵横扫突厥,灭东突厥,名将还有尉迟恭、程咬金、李勣、侯君集、李道宗、李神通,高宗朝有苏定方征西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句丽,灭三国。

大唐与吐蕃之间的战争简史(唐帝国对外战争200多场)(5)

唐朝名将苏定方征西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句丽

还有李勣攻陷平壤,灭高句丽。玄宗朝有张守珪累败吐蕃,平定契丹。玄宗朝名将辈出,哥舒翰、安思顺、高仙芝、封常清。肃宗朝、代宗朝有中兴名将郭子仪、李光弼。

大唐与吐蕃之间的战争简史(唐帝国对外战争200多场)(6)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大部分都是能征善战的名将

府兵制减轻中央财政负担,唐朝国力强盛、农业发达,粮食充沛

唐代的均田制推广全国,这使得自耕农阶层、富农阶层非常强大。府兵的衣服、口粮、生活用具都是由府兵个人承担,政府为此可以节省大笔开支。开元之前,唐朝中央负担的军费仅仅只有每年200万贯。

唐玄宗用募兵制代替府兵制后,唐朝的军费由200余万贯猛增致1000余万贯,而此时唐朝中央平均收入大概3000余万贯,几乎三分之一都用来养兵。

大唐与吐蕃之间的战争简史(唐帝国对外战争200多场)(7)

大唐盛世无双,国力强盛

且唐帝国粮草充沛,后勤保障充足,据记载中国的人均粮食占有量在唐朝时期是顶峰,直到改革开放后的1984年才正式超过。宋,元,明,清各自顶峰的时候的人均粮食占有量,连唐朝的一半都没有。

以战养战,战争的收益激发将领和士兵的征伐热情,士兵打仗激情高涨

丝绸之路的兴盈,使得唐朝的军事打击对象财富充盈,尤其是西突厥地区也就是西域和中亚,那部是财宝汇集之所。李靖打吐谷浑时,刚开始就把草原都给烧了,然后带人俘获了大批牲畜,用作粮草。后来李靖在上交的报表里,还有10来万俘虏,牲畜几十万头。

大唐与吐蕃之间的战争简史(唐帝国对外战争200多场)(8)

大唐丝绸之路周边国家富裕

最后千里追杀吐谷浑首领时,契苾何力和薛万彻(唐朝将领)的几千人,又俘获了二十多万头牲畜,打高句丽,李世民迁徙到中原了7万多人,又俘获了5万马,5万牛,攻下了10座城。

唐代名臣娄师德年轻时远征吐蕃河湟谷地多年,所部不但屡战屡胜,而且打仗种地两不误,不但没有花国家一分钱的粮食,还反过来向国家缴纳了余粮数百万,武则天称其为“大唐军人的楷模”,对其大加赞赏。

大唐与吐蕃之间的战争简史(唐帝国对外战争200多场)(9)

大唐第一名将李靖,习惯奇袭用兵,以少胜多

由于作战对象因为丝路商贸而都很富裕,所以有很多习惯抢劫的草原部落也抢着要给唐军当炮灰,一起在战争中分赃,以至于李世民征高句丽时,史书上记载老百姓们都踊跃去当兵,征百得千,征千得万...

藩属国多,能够从仆从国征调少数民族将领和士兵,兵源充足,对中原地区青壮人口影响较小

唐朝在扩张战争中,几乎每一次战争都有草原游牧部落的参与。如平定阿史那鲁、完全消灭西突厥的战争,唐朝只出了汉兵几万人,却征调了五万回纥兵、十几万西突厥仆从军。

大唐与吐蕃之间的战争简史(唐帝国对外战争200多场)(10)

唐帝国四海臣服,仆从国兵源充足

再比如唐朝在西域首建节度使时,西域只有几干汉兵,怎么维持战争需要呢。很简单,把从海南岛流放多年的西突厥可汗阿史那叫来,然后收几万帐西突厥人,这一下大约十万人的军队就有了,而且还不花钱。

大唐与吐蕃之间的战争简史(唐帝国对外战争200多场)(11)

襄阳唐城

综上,唐朝能够多次运兵,且屡战屡胜,全因国力本身强盛,君主军事本领一流,名将如云,兵源充足,府兵制对帝国消耗较小,而且所战之地皆是富裕之地,能够有效保障供给,所以历次征伐,均未对帝国根基产生影响,反倒成就了一个伟大的盛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