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字孔明,东汉末隐居隆中,被称为“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集政治家、发明家、外交家、军事家于一身。他活着的时候,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谧日忠武侯,东晋时更被追封为武兴王。为了国扶嬴弱的蜀汉政权,诸葛亮一生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后世之人奉为忠臣之楷模,智慧之化身,受到百姓的敬仰。在徐廉的推荐下,刘备听说了诸葛亮有治国之才,于是他三顾茅庐,终于和诸葛亮见面了。一番倾心交谈之后,闻名千古的《隆中对》出炉了,诸葛亮对刘备的政治发展道路作了战略性的规划,建议刘备夺取荆州和益州作为根据地,对内积蓄力量,对外联合孙权,共同抵御曹操。
然后等待时机,出兵北伐,一统天下,这一规划从此贯穿了刘备和诸葛亮的一生,也奠定了后来三国鼎立的历史局面。荆州牧刘表病逝后,刚统一北方没多久的曹操,因为担心刘备趁机夺取荆州,会对他的统一大业造成威胁,遂决定立即对荆州下手,然后趁势南下,统一全国。迫于曹操的强盛兵锋,新任荆州牧刘踪造使投降。刘备、诸葛亮无奈南撤,一路撤退到夏口栖身。鉴于当时的形势,诸葛亮对刘备提议联合孙权共抗曹操,并亲自过江劝说孙权。孙权被诸葛亮说服,派周瑜、鲁肃率领水军三万人,协同刘备抵抗曹操。
赤壁大战中,曹操大军遭遇孙刘联军的火攻,曹军中又发生癌疫,故而大败,无奈之下,曹操只得率领残部撤回北方。刘备乘胜夺取荆州,占了江南各郡,渐渐形成了三足鼎立的维形。诸葛亮也因功被封为军师中郎将。三分天下之后,规划初见成效的诸葛亮便继续弹精竭虑地辅佐刘备打天下。诸葛亮近乎完美无缺的人格魅力和他对蜀汉朝廷的耿耿忠心,使得他成为千古忠臣的典范。自从他遇到了刘备开始,受了刘备三顾之恩,便因此而感激不已,抱定了士为知己者死的理念,“遂许先帝以驱驰”。
刘备死后,诸葛亮对后主刘禅同样忠心耿耿,“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他受刘备托孤之重,辅佐后主刘禅。刘禅被称为“扶不起的阿斗”,所以“政事无巨细”,都要诸葛亮来处理。按理说,他完全可以成为曹操、司马懿那样的权臣。但是他“专权而不失礼,行君事而国人不疑”,正是他内心的忠诚使得他可以在权势面前保持一个臣子应有的礼节,这才赢得了普天下百姓的敬重和万古流芳的声名。为蜀汉百姓谋福祉,是诸葛亮的理想;忠心奉君以报国,是他一生的实践。
他为了刘备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目标,一直忘我工作,最终积劳成疾,直至病死军中。受到他这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的影响,诸葛亮子孙三代都为蜀汉效忠尽节,儿子诸葛瞻和孙子诸葛尚在绵竹与魏军决战时,虽然明知寡不敌众,却毅然拒绝了魏将邓艾的诱降,全部壮烈战死。堪称是一门忠烈,品德高贞。其实,尽管诸葛亮没能实现“国扶汉室”的愿望,也没能完成他北伐曹魏的既定目标,为什么还备受后人推崇?主要是他为国家大业鞠躬尽瘁的官德精神感动了官,也感动了民。史书记载,诸葛亮逝世后,听到消息的成都官民哀恸不已,纷纷奔走哭泣。后主刘禅更是亲自下诏祭奠,益为忠武候。
诸葛亮活着的时候,他忠公体国的道德风貌,就一直深受蜀汉官员百姓的爱戴,死后更是长期受到后人的景仰,成为后世文武官员争相效仿的榜样。作为辅佐皇帝的楷模,诸葛亮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他安于贫困,在南阳躬耕苦读,博览群书,只为日后能够学以致用;他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不求闻达于诸侯,可一旦认定刘备,为报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便不惜鞠躬尽猝死而后已;他贵而不骄,富而不奢,虚心纳谏,严于律己,勇于承担过错和责任……所有这一切,都堪称是人格、道德、官德的典范,诸葛亮的鞠躬尽瘁的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财富之一,对后世形成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