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末三国时期,人们的姓名,实际上分为三个部分,也即分别是姓氏、名字以及“表字”。表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时汉族男子二十岁冠礼女子十五岁笄礼后,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称字为表字。比如本文所要说的孔明,就是诸葛亮的“表字”,并且人们也经常用孔明来称呼诸葛亮。不过,在汉末三国时期,孔明先生其实有两位,也即还有一位历史名人的“表字”,同样是孔明。那么,问题来了,另外一位孔明先生是谁呢?
一
首先,此人就是胡昭。胡昭(公元161年-公元250年),字孔明,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对于胡昭来说,是汉末国三国时期的隐士、书法家。胡昭善长隶书,与钟繇、邯郸淳、卫觊、韦诞齐名。有“钟氏小巧,胡氏豪放”之说,世人并称“钟胡”。在东汉末年,因为黄巾起义等引发的战乱,导致不少名士选择了隐居。比如大家熟悉的司马徽、庞德公,就是东汉末年著名的隐士。当然,对于这些隐士来说,也不是完全不和外界接触。就司马徽和庞德公来说,都可以称之为诸葛亮的良师益友。而就胡昭(字孔明)来说,则和司马懿拥有深厚的友谊,甚至还曾救了司马懿一命。
对此,《三国志·魏书十一·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裴注引《高士传》中记载:初,晋宣帝为布衣时,与昭有旧。同郡周生等谋害帝,昭闻而步陟险,邀生于崤、渑之间,止生,生不肯。昭泣与结诚,生感其义,乃止。昭因与斫枣树共盟而别。昭虽有阴德于帝,口终不言,人莫知之。
司马懿少年时和胡昭关系很好,周生欲杀害司马懿。胡昭知道后立刻涉险寻找,在崤山渑池之间找到周生一行,请求他们放过司马懿,周生开始不肯,但胡昭哭泣的诚意最终还是感动了他,救下司马懿。对此,在笔者看来,胡昭很可能想不到,他曾经救下的司马懿,会和另外一位孔明,也即诸葛亮成为重要的对手。
二
胡昭,颍川人,开始时到冀州避乱,辞谢袁绍的任命,归回隐居故乡。曹操任司空丞相后,频频以礼征召。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东汉末年,胡昭虽然归隐田园,却拥有比较高的名气,不然也不会获得袁绍、曹操这两位诸侯的征召了。面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胡昭前往应答任命。到达以后,他自己陈述本是一个乡野书生,对朝廷大事都没有用处,归心诚恳,请求离去。曹操说:“人各有志,出仕隐居,各异其趣,勉力完成你高雅的喜好吧,按道理我是不会勉强你的。”虽然曹操求贤若渴,却也没有勉强胡昭。
胡昭于是移居陆浑县的山里,亲自耕种,以求道为乐事,以研读经籍自娱。邻里人尊敬并且喜爱他。因此,对于这一时期的胡昭,和诸葛亮比较类似,也即两位孔明都亲自耕种,过着朴素的生活。当然,就诸葛亮来说,还是希望获得一番成就的。所以,等到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便正式出山,开始在汉末三国时期留下自己的精彩事迹。至于胡昭(字孔明),则没有为哪一位主公鞍前马后。
三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陆浑县的县令张固被命令调集壮丁,派往汉中工作。百姓厌恶且害怕路途颠簸,都怀着不安的心情。平民孙狼等人趁这个机会起兵杀了县主簿,形成叛乱,县衙因此而被摧残破坏。张固率领十几个吏役士兵,在胡昭住所周围,招呼聚集留下的百姓,恢复了县衙。不久之后,孙狼等人于是向南归附了关羽。关羽授给他们官印,拨给士兵,回去成了草寇贼兵。到了陆浑以南的长乐亭,他们自动互相发誓约定,说:“胡居士是个贤者,一致不得侵犯他的部落。”整个地方依靠胡昭的关系,都用不着担心害怕了。陆浑县安定后,胡昭迁居到了宜阳县。
因此,非常明显的是,虽然长期没有出山,不过,胡昭的影响力还是比较大的。对于陆浑县一带的叛乱,成为推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原因之一。公元219年,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在这场战役中,关羽包围了曹仁镇守的襄樊等地。在关羽看来,陆浑县等地发生的叛乱,是一个进攻曹魏的最佳机会。当然,非常可惜的是,陆浑县在胡昭等人的维持下,没有让局面恶化下去,而关羽最终也在曹魏和东吴的夹击下兵败被杀。
四
最后,正始年间(公元240年-公元248年),骠骑将军赵俨、尚书黄休、郭彝、散骑常侍荀觊、钟毓、太仆庾嶷、弘农太守何桢等人相继荐举胡昭说:“胡昭心地天真,行为高洁,越老越是坚定。玄远虚心,静穆朴素,有伯夷、四皓的节操。应得到征召任命,以勉励世风世俗。”对此,在笔者看来,这里面很可能有司马懿的暗中支持,毕竟当年胡昭曾经救了司马懿一命。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诛杀了曹爽等人,从而成功篡夺了曹魏大权。到了嘉平二年(公元250年),司马懿执掌下的曹魏朝廷公车特别征召,想要让胡昭为朝廷效力,但是,非常可惜的是,适逢胡昭去世,享年八十九岁。
最终,就胡昭(字孔明)来说,并没有真正为曹魏效力。不过,尽管没有在仕途上取得什么成就,但是,数十年的隐居,让胡昭在书法上小有成就。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胡昭善长隶书,与钟繇(钟会的父亲)、邯郸淳、卫觊、韦诞齐名,他的书信墨迹,往往成为人们学习的楷模,也即胡昭可以称之为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书法家。那么,问题来了,对于汉末三国时期的两位孔明,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