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

洛阳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都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大运河中心”“丝路的东方起点”四张靓丽的名片。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洛阳,历史事件和名人文化活动很多,因此蕴藉于河洛文化中的成语典故俯拾皆是。这里撷取100个与洛阳相关的成语典故予以介绍。今天推出之六:众志成城

众志成城

洛阳有关的成语故事(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六)(1)

“众志成城”这个成语,与东周时期的第十二代国君周景王姬贵有关。东周在延续到周灵王的时候,由于王室衰落,诸侯日渐强大,不再向周王室供奉。财政已经相当困难。连生活和祭祀的器皿都得向诸侯国借。在这样的境况下,周景王即位(公元前524年)。他即位后,看到六国都不来朝贡,自己的封地洛邑太小,无法满足个人的享乐的需要,就想方设法地捞钱。

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周景王做了两件不得民心的事情:第一件事是铸大钱,就是铸造分量较重、币值高的钱来替代流通的民间小钱。景王试图以这种方式来收缴民间的小钱。借以敛财。第二件事是用发行大钱搜刮来的铜,铸造两组巨型编钟。一组是无射(读yì),一组是大林。周景王打算把这两组编钟上下悬挂在一起配合着演奏,供自己享乐。

按照周代的礼制,作为国君,周景王有铸造编钟的权力。《礼记》有“礼乐征伐由天子出”的记载。但周景王不顾百姓死活,一味地享乐,自然会受到百姓的反对,对此大臣们纷纷劝诫。

洛阳有关的成语故事(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六)(2)

景王身边的大臣单穆公,极力加以劝阻景王这种荒唐的行为。他认为铸大钱不利于流通,是“绝民用以实王府”。说白了,就是对平民百姓的残酷掠夺;而铸大钟更是劳民伤财,既得不到悦耳的美的享受(钟过大,耳朵承受不了),又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所以这样做将会使百姓离心,国家危险。但景王听不进去。一年后大钟造成,一些谄媚之人都说声音好听,景王又觉得自己这样做是对的,不免得意洋洋。

洛阳有关的成语故事(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六)(3)

周景王身边有个司乐大夫,叫伶州鸠。他从乐理的角度劝阻说,编钟的声律强调和谐,如果百姓怨恨,那就没有和谐了。他引用民谚来表明自己的观点:老百姓共同喜欢的东西,很少不实现的;而他们共同厌恶的东西,也很少不废灭的。但景王还是不听。他既铸了大钱,也造了大钟。结果是,在失去了百姓的信任的同时,也失去了性命。第二年,周景王就死于心疾,周王朝也随即爆发了长达五年之久的内乱。

周景王在位25年,基本上没有做任何有利于国家的事情。死后葬于翟泉(今河南省洛阳市旧城东)。

洛阳有关的成语故事(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六)(4)

“众志成城”这个成语取自民间谚语,最早出现于《国语·周语下》。原文为:“众心成城,众口铄金”。意思是,如果人心凝聚在一起,就相当于构筑了城池;但如果大家都谴责,就是黄金也会融化的。是伶州鸠劝诫周景王的话,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宫廷乐师,用通俗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集体意志的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