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毫厘之差(听历史故事学成语)(1)

临睡前,小彤姐趴在我的床铺上,念念有词,妈妈,我就要鸠占鹊巢!

我立马关上灯。跟她挤在一起,你这只小斑鸠呀,居然要霸占我喜鹊的家?看我不把你挤出我的窝?

小姑娘给拱得嘎嘎直乐,她晓得,她的成语取得了她想要的拥抱。

三岁半,她上幼儿园,成语用得颇为精准,比如玩累了,她会说自己精疲力竭。帮她奶奶包的饺子,她说自己竭尽全力。这些成语从哪里来的呢?我问。女儿说是从幼儿园老师处学来的。

我吃了十多年的文字饭,早已对成语敬谢不敏,刚上岗时曾在新闻标题里用过“卑礼厚币”,第二天给教训,读者知道这成语啥意思不?你能给他们一一解释吗?我不能。

作报纸编辑就得放下对精致语词的偏好。

好在小姑娘小小,没人要求她只能说白话,她的口头表达里就有了成语的嵯峨十二指肠~

成语故事毫厘之差(听历史故事学成语)(2)

她会把去一趟家门口的超市,冠以,安然无恙~

“妈妈,我从超市安然无恙地回到家了。”……拜托,你不在叙利亚好吗?

妈妈,现在还有邯郸吗?邯郸学步是什么意思?

……呃,东施效颦,照猫画虎,缘木求鱼,蜀犬吠日……我自然不会放过吊打她词汇量的机会,咕噜出一串同义成语。[灵光一闪]

这小妞应接不暇,老老实实一一返聊,东施效颦什么意思啊?照猫画虎就是照着小猫画老虎吗?什么犬吠日?

得,老妈子擦擦汗,将这些有故事的字眼挨个讲了一道,是的,成语后面都有故事,而故事后面,是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

成语故事毫厘之差(听历史故事学成语)(3)

也就是,历史。

成语的源,在历史。

如此,就给她打开了听历史的音频故事,田忌赛马。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同室操戈。鸡鸣狗盗。风声鹤唳。狡兔三窟。兔死狐悲……

小姑娘听着历史,好多次都从她的小凳子上面蹦起来,咦,声律启蒙里的这个成语,怎么在历史故事中也有?三国演义中的那个成语,历史故事中也有?西游记里面的成语,也出现在历史故事中。

哈哈哈哈,历史是成语之母亲。

散文家谬哲说,四言的诗经,比唐诗更接近于孩童的话语,他认为诗经是人类更原始的言语,更接近于婴孩。小孩子应该从诗经开始学诗词。

那么四字成语呢?,是否像四字的微故事?让孩子有种揭秘的冲动,一不小心,成语之旅弯向历史之航。

成语故事毫厘之差(听历史故事学成语)(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