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系统是非常庞大的,汽车上大型的外观件比如前后盖,车门,车顶大多都是来源于冲压车间。今天我就先从汽车的四大工艺的起点——冲压开始聊。

汽车的四大工艺

先科普一下什么是四大工艺,自从福特1913年发明了流水线,经过一百多年的演化,你今天在一个标准的汽车工厂里至少能看到四个车间,分别是冲压车间,焊装车间,涂装车间和总装车间,这就是汽车制造的四大工艺。不管是5万级别的微型车,还是上百万的豪车,只要是量产车就逃脱不了四大工艺,即便是纯手工打造的销量车型,它制造思路的内核仍然是四大工艺。

汽车翼子板里面那一层是什么(翼子板这些大件都是怎么造出来的)(1)

冲压车间的工作流程

冲压是四大工艺的第一步,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把又薄又平的钢板变成具有特定造型的零件。所以对于冲压车间来说,原材料就是一个个长得像卫生纸一样的钢卷,拉开来就是长长的钢板。然后根据需要裁剪成合适大小。主机厂的冲压车间主要以生产外覆盖件居多,比如前后盖,车门,车顶,侧框,翼子板等等。这些零件有几个特点,一是面积大,二是尺寸精度要求高,三是不方便长途运输,所以主机厂一般不会把这些零件外包,而是选择自己生产,一来避免长途运输造成零件变形,二来方便控制质量。而车上其他小的结构件一般都是外包给供应商去做的,所以冲压车间更像是一个主机厂自产自销的零件供应商,在这里还没有整车的概念,也看不到一个个在流水线上移动的半成品汽车。

汽车翼子板里面那一层是什么(翼子板这些大件都是怎么造出来的)(2)

大型外观件的批量生产

冲压车间是四大车间里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所以工人也是最少的,大多都是技术人员,负责设备和模具的维护。这里面真正干活靠的是压机,这里的压机有多大呢?大概有两三层楼那么高,每个压机里都会装一套模具,你装什么模具压出来的就是什么形状的零件。模具的好坏也直接决定了零件的尺寸精度。当然一个零件不是压一次就能成型的,必须循序渐进地压好几道才会最终变成我们需要的样子,所以压机往往是成组出现,首尾相连成一条流水线,压机与压机之间会有机械手负责传递零件。冲压车间的生产速度是远远高于其他三个车间的,而且需要生产多种零件,所以都是按批次生产,比如先一口气生产1000个侧框外板,然后换套模具再一口气生产1000个前盖外板,直到全部轮一遍。但即便这样还是会多出很多生产的空档期,所以技术人员就可以利用这个时间进行修模等维护工作。冲压车间的生产场面是主机厂里最震撼的,没有之一。由于每个压机能够产生上千吨的压力,所以开动起来震耳欲聋,地面都在颤抖,钢板从流水线前端进去,三下五除二就从末端送出成品了,站在这些地动山摇的庞然大物面前,真的会让人产生一种对科技的敬畏感。

汽车翼子板里面那一层是什么(翼子板这些大件都是怎么造出来的)(3)

以上就是对冲压工艺的粗浅介绍,由于内容过于硬核,我已经尽可能剔除了过于枯燥和专业的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大家从更深层的视角去了解汽车,这个伟大的人类工业结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