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占地面积约1600亩、总投资约4.6亿元的金平区鮀莲街道 88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一直倍受关注。“渔光互补”项目通过“一种资源、两种产业”的集约发展模式,将光伏发电和农业经营高效、有机地结合,填补当地水产养殖与新能源发电综合利用的空白,也实现了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和单位面积产值的“双提升”。眼下,项目工程正抓紧有序推进中,力争在今年4月底实现并网发电。

盐光互补光伏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力争4月底实现并网发电)(1)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鮀莲街道莲塘片区的88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建设现场,整齐排列的光伏板在春日暖阳下熠熠生辉,施工人员正驾驶作业船穿梭期间,安装最后的光伏板组件和电气设备,现场一派繁忙、有序的施工景象。项目监理单位电气专监柳瑞泉告诉记者,整个项目划分为25个光伏方阵,每个方阵有数万个光伏组件,项目投产后年均发电量可达1.2亿度。1.2亿度电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一座微型火电站一年的发电量。记者简单算了一笔账,按照普通家庭一年在三千度左右的用电量来看,能满足3万多个家庭一整年用电。

盐光互补光伏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力争4月底实现并网发电)(2)

据了解,“渔光互补”是指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在池塘上架设光伏板阵列,光伏板下方水域可以进行渔业养殖。提到“渔光互补”项目的特殊优势,金平区鮀莲街道党工委书记蔡树泽告诉记者,相比于传统水产养殖以及传统陆地搭建光伏,“渔光互补”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其运行过程中既不影响光伏板发电,又不影响水产养殖,能够使养殖户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特别是光伏板对太阳光有遮挡作用,改变养殖环境,有利于鮀莲街道的牛田洋青蟹、南美白对虾等喜阴性的名特优品种的生长。”蔡树泽表示,将继续用好本土资源禀赋,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精心打造渔光互补智慧光伏小镇,让“电力十足”的光伏项目为鮀莲片区协调发展、镇域经济提质增效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高质量动能。目前,金平区鮀莲街道 88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最关键节点之一的升压站已全面完成建设,光伏桩基施工完成进度72%,其余工程部分继续抓紧有序推进。项目经理辜壮泽表示,华能(汕头金平)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将按照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攻坚克难,紧扣任务节点,力争在今年4月底实现并网发电,6月底实现全容量投产发电,为构建绿色环保发电与景美鱼肥绿色农业和谐共生的靓丽风景线而加速冲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