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人茅台(南极人一年躺赚13亿)(1)

张玉祥这个名字,可能大众会比较陌生。但是说到曾经由刘天王代言的"南极人"保暖内衣,说到那一句简单直白有内涵,而又让人为之一振、风靡一时的"南极人不怕冷"广告语,是不是就勾起了当年的回忆?

这个张玉祥就是"南极人"背后的教父。一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眉清目秀,实则杀伐果断,枭雄一般的人物。在1997年,时年34岁的上海人张玉祥走出国企,创立了"南极人"品牌内衣生产厂。

几经沉浮变迁,现在张玉祥已经是上市公司的霸道总裁,其家族更是以140多亿人民币的财富,跻身胡润富豪榜。当年的"南极人",也早已华丽变身为"南极电商",据2019年的一组上市企业毛利率对比中,其品牌综合服务业务毛利率高达93.36%,盖过了贵州茅台的91.3%。

南极人竟然比茅台还暴利,一时间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而所谓的品牌综合服务,在业内,也可以简称为"卖吊牌"。卖吊牌居然利润率超过国酒茅台,是不是不可思议?今天我们就来捋一捋"南极人"的传奇经历。

南极人茅台(南极人一年躺赚13亿)(2)

以"保暖内衣"之名强势崛起,四分天下有其一

在成立的第二年,也就是1998年,另外一个同在上海的内衣品牌"俞兆林"提出了"保暖内衣"这个内衣界全新的概念,"保暖内衣"这个概念,一提出来,就火爆中国。

毕竟之前的岁月里面,人们就是秋衣秋裤,套上厚棉衣棉裤,臃肿的过冬。保暖内衣,轻薄透气,保暖安逸,这简直颠覆了人们在冬天的穿衣习惯。谁不想美美的过冬呢?风度温度都有

不过,俞兆林在后续事件里面被爆料出,所谓的保暖内衣,其实是加装了塑料膜。这就比较尴尬。商业嗅觉灵敏,头脑灵活的张玉祥迅速的抓住了"保暖内衣"这个势头,对内衣的款式,面料,里料,厚薄……等等各方面进行了全新的升级。

此外,斥巨资找到了当时名动天下的刘天王代言,各大电视台也是广告轰炸。多管齐下之下,突然之间,南极人之名就响遍了大江南北。强势崛起,堪称国民品牌。足足让国人自豪了一把。

在1998年到2005年,这短短七年之间,内衣市场也是蓬勃发展,由当初的几家,发展到500多家。销量也是由当初的几十万套,到后面的3000多万套。在整个行业的新兴而混乱的发展过程中,最终,恒源祥,南极人,北极绒,俞兆林这四家独大,形成了内衣界的四大天王

南极人茅台(南极人一年躺赚13亿)(3)

机遇与危机并存,行业内惨烈厮杀

机遇来自于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作为中国的传统优势行业,纺织业更是迎来了春天。对外出口贸易形势一片大好。加上国内人们经济条件改善,生活水平提高,对保暖内衣的需求也进一步提升。这些都极大促进了内衣行业的发展。南极人自然把握住了这个机遇。

销售业绩一路高升。企业也是飞速成长。有机遇就有竞争。业内各大品牌厂家之间的竞争更是白热化。竞争深入到各个环节。生产环节的内衣本身的用料,款式。你出一款,我马上模仿一款,而且还能在你的基础上略有提升。

南极人茅台(南极人一年躺赚13亿)(4)

营销环节的广告战。南极人找了刘天王,天天广告说"南极人不怕冷",北极绒就找了春晚大红的赵本山,马上来一句"地球人都知道"。俞兆林就找香港老牌明星郑少秋,接着来"俞兆林,真厉害"……全是找红极一时的明星,全是在各大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投放,代言费,广告费,绝对是天价投入。

与此同时,价格战也是愈演愈烈。你敢99元卖,我就敢120元两套。你敢买一送一,我就敢买一送二。甚至于内衣行业的毛利率一度低于10%。整个内衣行业那几年是表面欣欣向荣,实则哀鸿一片。这种行业乱象深深的影响着张玉祥们的长远规划。

南极人茅台(南极人一年躺赚13亿)(5)

南极人试图摆脱内衣市场的困局,图谋建立起全品类消费品王国

内衣市场首先规模有限,再则竞争混乱,盈利下降,南极人要谋求突破困局,并且能持续发展,寻找公司的出路。在掌舵人张玉祥的谋划布局里面,那就是建立起全品类的消费品王国。

无限夸大战线,你不消费内衣,总要消费家电。不管你是出生的婴儿,还是90岁的老人,产品全覆盖。包含9大品类的产品覆盖:内衣,母婴,服装,床品布艺,厨房用品,鞋品,服饰配件,户外,家电。

这几乎就包含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方方面面了。涵盖范围如此之广的产品线,绝对不可能仅靠南极人自己来生产。这就又涉及到南极人的下一步惊世骇俗的举动。

南极人茅台(南极人一年躺赚13亿)(6)

借电商兴起的东风,不惜自断一手一腿,建立"南极人NGTT共同体"

2008年,是一个风水岭。欧美的次贷危机,亚洲金融风暴,造成外部金融贸易环境恶化,出口严重萎缩。内部的纺织业产能过剩,库存严重积压。多重因素影响之下,纺织业的很多全球知名品牌日子都不好过。

都在全球范围内关闭门店,并且去库存成了他们的首要目标。南极人转型,砍掉直营销售,卖掉自己生产工厂。轻资产上阵,由一家实体生产公司转型为互联网公司,这也是张玉祥的眼光独到,判断准确。

电商兴起,销售渠道就是现成的。而且自带流量。南极人看准了趋势,在2008年,张玉祥下了决断,砍掉自己的直营销售业务跟生产业务,卖掉了自己的工厂。只保留下来深耕了10余年的"南极人"这个品牌。

南极人茅台(南极人一年躺赚13亿)(7)

组建起了他自认为的生态链企业模式,也就是"南极人NGTT共同体"也就是南极电商。这个共同体包含了消费者,供应商,经销商,平台商,以及南极人公司自己。消费者就是他们的薅羊毛的那只羊,供应商跟经销商无形中就成了南极人的最直接的,最大的利润来源。

因为南极电商主营业务就是向那些小微电商平台,以及供应商,经销商提供品牌授权,以及商品的吊牌服务。也就是业内戏称的"卖吊牌"。通过授权,不管你生产什么的,只要找到南极人,双方签署协议,给南极人缴纳相应的费用,就可以挂南极人的牌子。南极人确实建立起了全品类消费品王国。

"卖吊牌"这类举动在服饰行业很常见,内衣品牌的四大天王:恒源祥,南极人,北极绒,俞兆林。恒源祥堪称是业界老大哥,发展的早,也是最开始"卖吊牌的",有数据显示,恒源祥从1991年就开始"卖吊牌"

南极人茅台(南极人一年躺赚13亿)(8)

不过后来互联网迅猛发展,电商乘势而起,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剧等等影响全球贸易大格局的事件越来越多,恒源祥"卖吊牌"这一招,招式已经用老,面对新形势,变招不及时,丢掉了主动的先手优势变为被动了。

南极人很好的学习了恒源祥,并且推陈出新,超过了恒源祥。再后来,随着纺织业面临的大变局,北极绒,俞兆林也学习起了南极人,开始"卖吊牌",可惜,风头跟先手都被南极人独占。

"南极人"是一个善于学习并且具有开创性的学生,后来还成了"卖吊牌"的标杆,由学生变成老师,供人学习。"卖吊牌"或许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误打误撞也好,蓄意为之也罢,单从他们的财报收益来看,转型还是非常成功的。

亮闪闪的数据背后,是无底线的消费曾经的民族品牌,也暗藏着南极人终将没落的必然结局。

南极人茅台(南极人一年躺赚13亿)(9)

2019年相关数据显示,南极人的供应商有1113家,经销商有4513家,授权的电商店铺有5800家。总收入高达39.07亿人民币。而贴牌业务收入就高达13.06亿人民币。但是网上的南极人品牌产品,近年高达14次,上了国家质监以及消协的黑名单。南极人几乎放弃了品控。

网友吐槽南极人产品质量的文章屡见不鲜。南极人为了收取授权费,吊牌费,漏出的吃相,确实难看。广大不知情的网民之所以为南极人产品买单,也是冲着南极人曾经的极高知名度美誉度。但是,现在南极人就像是在暴力回收当年创立这个品牌所付出的本金以及利息。

如果持续的放任品控不管,迟早有一天会断送了南极人的前程以及钱程。企业家在这一系列外行不明真相的运作中,赚得盆满钵满,笑得合不拢嘴。只是苦了我们这些终端的消费者。

南极人茅台(南极人一年躺赚13亿)(10)

南极人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质量上乘,穿着舒适,保暖体贴的南极人,而我们心里还存有当年的"南极人不怕冷"的情怀。在一买一卖的过程中,企业的责任,企业的良心,还是应该重视起来。

当卖吊牌的把戏被揭穿,当更多注重品牌价值的内衣品牌成长起来,当消费者更追求品质体验,眼下追求暴利的"南极人们"会不会后悔过早地放弃了品牌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