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課 意興

一 什麼是意興?

上一課介紹了蔡邕的《筆論》,這是千古名句:「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後書之。」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

你看這個「欲」字,我標示為紅顏色,因為這就是今天這堂課的主題。「欲書」,就是想書,想寫,希望寫,有興趣寫,這就是意興。

你看這個茶杯,有個蓋子。揭開蓋子,茶杯裡的東西就可以倒出來。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2)

這事情很容易,誰都能做。但人的潛意識不是那樣容易打開的。照佛洛伊德的理論,在潛意識和意識之間還有個保安,他稱之為前意識,「前後」的「前」,聽起來跟「潛水」的「潛」同音,很容易相混。這前意識就是把住大門,不讓下層的意識進入上層。只有在特定的條件下,才會釋放出來。普通人根本不會去想這個問題,照蔡邕的說法,因為有書法創作的需要,所以「欲書先散懷抱」。清代楊賓說:

《大瓢偶筆》清·楊賓

■作書須隨意興,若勉強應酬,不惟勞苦,亦必日退。然世人往往不諒,應酬稍遲,猶多不悅。藝至於工,反為人役,此王褒、蕭子雲之所以嘆恨也。

王褒、蕭子雲都是古代著名書法家,這兩個人都感嘆過,悔恨自己書法太好,弄到應酬不過來,反而得罪人,天天逼著寫,苦不堪言。書法創作需要意興,興致勃發、興致盎然才會有好作品。

工匠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3)

藝術家和工匠不同,工匠是生產為主的。舉例來說,你是做碗的,每個碗底部要寫一個「壽」字,你天天在寫,當然越寫越熟練,越寫越好看。但你上班譬如說每天要寫一百個碗,這時候可不給你講心情,老闆不管你潛意識打開沒打開,總之生產定額一百個,你就得不停地寫。像這樣產生的是工藝品,藝術品不是生產性的。

簡言之:

■「欲書先散懷抱」,「欲書」就是有意興。 

■意興是觸發點,引起創作的慾望和衝動。 

■興致盎然則利,興致索然則敗。

再通俗點說,不想寫的就不要寫,不欲書就不能散懷抱。「書者散也」是心法,心法先於技法,但如果沒有寫的意興,心法就不會啟動。

二 孫過庭論書法創作的五個條件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4)

孫過庭是唐代書法家,我們現在看到的有唐一代學王羲之小草者,當屬孫過庭第一,水平最高。而且他的論文《書譜》,是學書法者必讀之文章。使轉就是他總結出來的,而且做了定義。

《書譜》說的都是他書法生涯甘苦之言,非常有用。孫過庭說:

■又一時而書,有乖有合,合則流媚,乖則彫疎。略言其由,各有其五:

「乖」意思是背離、不合。「一時而書」,當你書寫那一刻,有五個條件。如果都合了,作品就流暢秀媚。如果違背了這些條件,作品就凋敝粗劣。這麼一說當然要警惕了:「那五個條件呢?我有沒有呢?」

■神怡務閑,一合也。

「有時間」這是第一個條件。「神怡」和「務閑」不是並列的,而是有因果關係。「神怡」是神情平和,心情愉快。中學語文書陶淵明《桃花源記》「怡然自樂」。又如范仲淹《岳陽樓記》「心曠神怡」,都是一個意思。為什麼愉快?因為「務閑」,今天有空、有閑,有時間。

《千家詩》收入唐代李涉《登山》詩,以前兒童都會背:

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

書法現在為什麼是小眾趣味,一個原因就是要有閑。現在的人都忙個不停,沒時間風雅。其實人生有半日閑,頓覺放鬆,找回自我,可謂一種幸福。

第二個條件:

■感惠徇知,二合也。

「感惠」是感激朋友恩惠,「徇知」就是報答知己,想寫福字給知己朋友,這是有動機。請注意所謂「知己」,如俞伯牙和鍾子期,必定是興趣相同,品味一致,所以有高山流水之嘆。如果你朋友不懂書法,不喜歡書法,而且審美觀和你相悖,我勸你不要送作品給他了,只會吃力不討好。

第三

■時和氣潤,三合也。

「氣候好」這是氣候好。氣候包括溫度、濕度、氣壓、風向、風力、晴雨等等,太乾太濕,太熱太冷,對人的心情極有影響。天朗氣清和陰暗潮濕,心情當然不同。如果滿天霧霾,心情一下子就壞了,對不對?

第四是講工具:

■紙墨相發,四合也。

「器具好」看起來只講了紙張和墨,這是行文省簡。「紙墨相發」,紙墨怎麼會出現在紙上?當然是通過筆毫寫上去的,所以是包括了文房四寶。而紙張襯得住墨色,這紙和墨就要挑選過。唐朝人寫作品先要選擇紙張。韓方明《授筆要說》記載,他第一個老師徐璹教他:

■夫欲書先當想,看所書一紙之中是何詞句,言語多少,及紙色目,相稱以何等書令與書體相合,或真或行或草,與紙相當。

「色目」就是種類的意思,唐人常用加工紙、染色紙。

傳為張旭《古詩四帖》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5)

傳為張旭《古詩四帖》是唐代作品,用了五色箋紙寫,增加了整篇感染力。

染黃紙在唐以前已經使用,抄寫佛經常用這種紙,相當托墨色。當然用白紙也是有的。

明·仇英繪《薛濤戲箋》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6)

還有著名的薛濤箋,據說有十種顏色。最出名的是用臙脂木浸水所得紅色染紙,加雲母粉乾後,還會出現松花紋。現在市面上有很多薛濤箋出售,有興趣可以試試。

第五個,最重要的,也可以說書法藝術最特殊的。

■偶然欲書,五合也。

「有興致」「偶然」相反詞就是「經常」「一貫」「必然」,書法創作能不能隨時可寫?不能的。興致是一種心理,想寫,有意興推動你寫,這是最容易出好作品的時候,要趕緊寫,趁興而行。意興是有時間性的,通常幾小時或半天就過去了。

中文有很多詞語形容兩種對立的心理狀態:一是有興致,如意興盎然,興致勃勃。二是沒興致,如意興索然,意興闌珊等等。眾所周知,有興致去做一件事情,成功的可能很大。相反的,對某件事情沒興致,勉強去做,沒好結果。

剛才是講書法需要五個好條件,反過來就是不好的條件。

第一條,

心遽體留,一乖也。

「沒時間」古文中「遽」的意思較多,一是恐懼、驚慌,如《楚辭》「眾駭遽以離心兮」。二是急迫,趕緊,如《國語》「公遽見之」。「留」在這裡是滯留的意思,離不開就是留。「心遽體留」就是匆匆忙忙、公務纏身,沒時間,沒有空,香港話「唔得閑」。

第二個乖

■意違勢屈,二乖也。

「沒動機」違反我的本意,沒動機,屈服於勢力不得不寫。這是最糟糕的情況,書法家最痛恨。我也碰到過這種情況,去參加一個集會有人要我寫,派個大個子從後面攔腰緊緊抱住:「不寫不讓走!」這時候哪有興趣寫作品,只想著怎樣生存了。

第三

■風燥日炎,三乖也。

「壞天氣」這是講氣候不好,「風燥日炎」則墨汁容易乾,黏住筆毫使展不開。加上一身大汗,以前沒有冷氣,有些名家都曾赤膊上陣。反過來太冷也不行,縮手縮腳,氣血不和。以前硯台中的墨汁都有凍住的時候,所以中文有「硯冰」這個詞。唐代周賀《冬日山居思鄉》詩:「背日收窗雪,開爐釋硯冰。」這種氣候當然大大影響創作心情。

第四條

■紙墨不稱,四乖也。

「器具差」這是器具不好。晉唐人常用加工紙配以濃墨,紙的加工四級課程會介紹,如果紙太差,墨汁太薄,他們是用不慣的。現在市面上的墨汁、紙張,你用過就知道好壞相差很大,所以我剛才引用徐璹的話,寫作品紙張是要挑選過的。

最後一條:

■情怠手闌,五乖也。

「沒意興」「怠」就是懈怠,沒意興。「闌」本義是門遮,引申為阻隔。李煜詞「春意闌珊」,辛棄疾詞「燈火闌珊處」,那就是衰落、蕭瑟的意義。「手闌」就是手腕不順,不聽話。正如明朝王世貞說「腕中有鬼」,小鬼搗蛋寫不好。

三 書法創作的過程

現在我把「五合」和「五乖」排出一張表。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7)

時間、動機、氣候、器具和意興五類,其中哪一類最要緊呢?孫過庭這樣總結:

《書譜》唐·孫過庭

■乖合之際,優劣互差。得時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若五乖同萃,思遏手蒙;五合交臻,神融筆暢。暢無不適,蒙無所從。

這裡講了三樣東西,時、器、志。《說文解字》說:「志,意也」,《毛詩序》說「在心為志」。

在書法創作中,「得時不如得器」時間和氣候影響較小。「得器不如得志」,器具的影響不如得「志」。和「志」有關的,一是動機,二是意興。這二者中,有動機想寫作品給朋友,還是寫不成。為什麼?因為要等意興。只有等到「偶然欲書」,興致來了,這一下什麼都解決了。

回過頭來看韓方明引徐璹這段話:

《授筆要說》唐·韓方明

■夫欲書先當想,看所書一紙之中是何詞句,言語多少,及紙色目,相稱以何等書令與書體相合,或真或行或草,與紙相當。

這是準備工作,然後開始寫之前要有個「意」: 

■然意在筆前,筆居心後,皆須存用筆法。

用筆是在心法之後的,筆一動須有法,這是小圈。接下來講大圈,大圈事先都要想好了: 

■想有難書之字,預於心中布置,然後下筆,自然容與徘徊,意態雄逸。不得臨時無法,任筆所成,則非謂能解也

這樣我們知道書法創作的整個過程了。大約就是四步:

準備,等待意興,這是觸發點。然後運用上一堂課講的心法,最後開始書寫,運用技法。準備工作如徐璹所言,看寫些什麼,字數多少,還要挑選紙張,決定用哪一種書體,等等。一個字的取勢,大圈怎樣走法,都是準備階段完成的。準備好了沒有馬上寫,要等興致,有興致才能發揮好。這就是孫過庭所說的「偶然欲書」。這一步很多人不理解,但你想想,生活中很多事情,比如春遊,沒興致你會去嗎?到你真想寫了,「先散懷抱」,解放潛意思。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8)

蔡邕教我們:「任情恣性」、「默坐靜想」、「隨意所適」還有「言不出口、氣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對至尊」,我這裡不夠地方寫了。這是意在筆先,到這一步,動筆揮毫。這時技法充分發揮,主要就是三件事:用筆、識勢和裹束。這是平時練熟的,無須多想。一張成功的書法作品,就是這樣寫出來的,你說容易嗎?

一個藝術家,一生精品也沒幾張。就好像運動員,一生能打破幾次世界紀錄?好不容易創造了一個,你讓他第二天再重複一次,往往就不行了,藝術家也是這樣。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9)

王羲之寫《蘭亭序》,只有這張草稿最好,後來又多次正式重寫,再也沒有超過這一張的。臨時的意興、心境、技法的發揮程度、沒法重複一次的。人無法在一生中兩次踏進同一條河,因為河水是流動的。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藝術品記錄了我們的歡樂和痛苦,也反映人生的無奈和蒼涼。謝謝。

本節要點:

■意興是創作的觸發點。 

■孫過庭:好作品需五個條件。 

■書法創作四個步驟。

複習思考:

■無意得之的草稿,反而比正式作品好,其他藝術有沒有這樣的情況? 

■書法需要熱身,往往開始寫手生,寫了幾個字,或者幾行后越寫越順,越寫越好。這是什麼道理?寫作品的時候,怎樣利用這一規律使整幅作品的水平提高?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观看本课完整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