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的甾丘县为何成了今天宿州支河乡,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宿州市以前为什么叫宿县 汉初的甾丘县为何成了今天宿州支河乡?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宿州市以前为什么叫宿县 汉初的甾丘县为何成了今天宿州支河乡

宿州市以前为什么叫宿县 汉初的甾丘县为何成了今天宿州支河乡

汉初的甾丘县为何成了今天宿州支河乡

赵汗青

宿州市埇桥区支河乡很古老,一条小街,东西卧着,少说也有2000年的历史。支河前身为甾丘,明朝时为了治水,朝廷拨粮款开挖河道,取名支河。原设计的支河相当宏大,从明朝的都城南京,经甾丘向北入黄河,再东去入海。长约2000里,宽约600丈,深约10丈,五里设一桥。但由于贪官扣了河工的粮钱,至使支河挖的很小。当地绅士上告明朝皇帝,皇帝派人追查,贪官再次贿赂皇帝派来追查的官员。官员向明朝廷慌报:支河,铜帮铁底,燕子三展翅都飞不出去。明朝廷为纪念这一浩大工程,便将甾丘改为支河,从此后甾丘变成了支河。明朝开挖的支河确实存在,至今有些河段还有流水,并有杨桥、刘桥、侯桥等村名。

世传,自古就有甾王城,汉初置甾丘县,隶属楚国,汉刘平曾任过甾丘长,后来被大水淹没,沦为陴湖。当地人传:民国二十年,湾里村一位农民,起早赶夹沟集买锅,夹沟距支河按老里十八里。可巧那天上大雾,这位农民只走了几里地便看见一座城,城内极其繁华:街道商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行人熙熙攘攘。农民以为自己到了夹沟集,便走到一个卖锅的摊前买锅,但那人只管同别人说话,就是不理他。农民非常生气,把钱放在那人的货架上,拿起锅就走。说也怪,卖锅的人连看都不看,仍旧同别人说话。农民把锅顶在头上,走出了城,往家赶。走着走着,太阳出来了,雾散了,他才发现自己头上顶的不是锅,而是一块棺材板。惊讶之余连忙扔掉棺材板,折身赶回去,哪里还有什么城,茫茫一片荒地。这才发现自己才刚出支河集,距夹沟集还有近十里之遥,买锅的钱却放在一座坟上。事后他才知道呈现的是甾丘集。

支河的来历也有另一种说法:支河在很古的时候,是一个王子的封地,王子在此建了皇城,命名为甾皇城。因在古代“甾”与“支”同音,因而也叫“支皇城”。现在的城孜城后,就是以支皇城而论的,城孜指在城的中心,城后指在城的外边,后边。后来因地陷,支皇城沉于湖底。又过若干年后,黄河夺淮,多次改道,泥沙在海潮的冲击下,逐渐沉积,最后形成陆地,移民不断居住增多,形成集镇。后人按古代支皇城的名字取名支河,沿用至今。

史载:支河2000年前为甾丘,临甾水,因古代“甾”“支”音基本相同,固有今天的名字。甾丘,系宿州辖区古城,位于陴湖西岸,南距宿州三十五公里,北距徐州四十五公里。因年代久远,历经沧桑而堙没。《水经注》载“陴湖水上承甾丘之陴坡”。唐朝白居易客居符离时,常泛舟陴湖,有诗云“陴湖绿爱白鸥飞”,足见当年甾丘的风光。史载:汉高祖肇基之初,即置甾丘县,成为陴湖之滨繁华的郡县之一。公元前609年,汉宣帝置彭城郡,治甾丘,公元前49年又设甾丘县。公元88年改置下邳国,治甾丘,与沛国同为东汉藩王封地。晋朝时甾丘废县为集。公元809年,唐朝置宿州,甾丘隶属符离县,后改迁无定县,到民国时州废,置宿县,支河隶属宿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支河隶属萧宿铜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宿县组建支河乡,1958年乡、社合一称支河公社,1979年恢复乡制,1992年市、县合并组成宿州市,支河成为在宿州市墉桥区辖区内的一个乡。

支河有著名的王塘村。王塘位于墉桥区支河乡东部,南靠永安镇、方河,西接支河、霞河,东与北同路疃集相连,是个优美的自然村。

王塘的来历很古老,这里原来是甾丘县的一部分。史载:汉高帝时置甾丘县,属楚国。汉朝宣帝地节元年,即公元前69年,更为彭城郡。黄龙元年,即公元前49年,复为甾丘县。《方舆纪要》载:东汉章帝章和二年,即公元88年,改为下邳国。

后来地壳沉降,成为陴湖的一部分。明朝初年,陴湖水位下降,分为东西两半,东半为老汪湖,西半形成许多小湖、池塘、水汪等。王塘就是其中的一个小塘。因山西移民围塘居住,以王姓优先,人数众多,因此取名“王塘”。

王塘由于是陴湖的一部分,地势低洼,海拔高为25米,低为24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塘发生了重大的变化:1958年公社化时,设为大队,属支河公社,1980年设王塘公社,1984年设王塘乡,属永安区,至今是自然村属支河乡。

王塘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有宿褚、宿支、王支夹三条公路通过。

支河的另一著名村落为楼房。楼房位于支河乡政府北,原名为破楼框子。相传:清朝末年,破楼框子原叫张庄,因庄上姓张的较多,庄因姓得名。庄上有一户张姓人家,很是富足。民国初年,土匪蜂起,张老汉想在庄上建一座楼,一是防土匪用,二是给子孙留下点财产。张老汉是个雷厉风行的人,于是土建就动工了。时值三月,风和日丽,工程进度很快,转眼间该上梁了。张家忙着蒸喜馒头,贴喜对子,以求吉星高照。就在这时,门外来了两个娃娃,肩挑柳棍,柳棍两端各拴一块砖,一替一声地喊:

“卖砖了!卖砖了!……..”

张老汉闻声一看,见叫卖者,正是自己的两个孙子。张老汉不看则已,一看,喜悦的脸顿时拉了下来,不由得由喜变忧,由忧变怒,最后气得一头载倒在地。家人们忙把老汉扶起,他缓过气来的第一句话是:“停工吧,不建了…….”话未说完,便绝气身亡。

张老汉死后,两个儿子无力再建,只好把未建成的楼框子一分为二。后来连遇灾年,楼一直未能建起,楼框子在风雨的侵蚀下,班驳陆离,因此人称“破楼框子”。久而久之,就成了张庄的代名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