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载,师家大宅院在清代享有“天下第一村”的美誉。大宅院虽历经240多年风雨剥蚀,但由于地处偏僻山村,得以在动荡与战乱中幸存,至今仍保存完整,逐渐被发现和认识到了它的独特

天下第一村排名(天下第一村)(1)

师家大院

师家沟清代民居,位于山西省汾西县城东南5公里处。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随着师氏家族的兴盛逐步扩建,前后持续二百多年,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至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基本建成,形成占地面积5万多平方米,31座院落的集群型、家族式的综合体。其三面环山,南面临河,避风向阳。整体建筑依山就势,以四合院、二重四合院、三合院、三重四合院为主体,大小31个院落。师家大院文化内涵极其丰富,集砖、石、木雕为一体,垂花门、檐廊、隔扇等。

当年始祖师文炳带着全家老小定居师家沟时,这里还是一个小山村,交通闭塞,还保持着传统的农耕,日子过的很是困窘。

改变了师家命运的是师法泽,也就是师家大院的创建人。

出身贫寒的师法泽,成年之后恰逢乾隆盛世封建商业经济迅猛发展的大好时机,想改变的他开始尝试做生意。

师法泽,字仁厚,生于乾隆初年,幼年孤贫,成年后持家有道,生意兴隆。鼎盛时师家的店铺、钱庄,北抵太原、北京,南达洛阳、开封、湖南湘乡,西 至西安、米脂,师家- -度成为我省中南地区的名门望族。

不过,真正使师家沟闻名遐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师法泽之孙师鸣凤与清末名臣曾国藩兄弟的深厚交往,师家因此成为仕官达贵,文人学士的周游之处,被誉为“三晋第一村”

“巩固 院”为两进式院落,中间设一过厅,前院用来迎宾,后院为居住区。正房为两层独立式锢窑,两侧有暗道与上层相通,庭院大门以硬木作门板,门闩上设计有暗扣机关,轻易无法开启。从中可以看出作为商家的师氏族人高度的安全防范意识,因此在村中传有“关好八大门,锁好十小门,行人难出村”之说。院落内有精美的砖雕与木雕,多以芍药花、牡丹花、莲花、核桃、葡萄、祥云、龙等形象为雕塑对象,这些雕刻题材既有北方人共同的文化元素,又结合了晋南地区的民俗文化风格,还广泛应用了流行于民间的谐音图案,以窗作画,借壁寄怀,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与地域特色,可谓独具匠心的上乘之作,也充分体现了主人企盼家业兴盛子孙贤孝、仕途通达的美好心愿。

“巩固院”是师家大院中最早的建筑,该院之所以叫“巩固院”,在村里一直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

天下第一村排名(天下第一村)(2)

师家大院

相传师家先祖师长信56岁时身染重病,四个儿子便着手为父亲操办后事选址墓地,在风水大师的指点下,选得村北头的一块福地。风水先生曾言,这块地有.上下两穴,选上穴第三代以后发,选下穴当辈就发,兄弟四人选择下穴。师长信辞世后,师家兄弟勤俭持家,发奋图强,光景逐渐殷实。

师长信的第四个儿子师法泽生有五子,人丁兴旺促使其选址盖房,从同村要氏家族处置入第一块地,在建房挖地基时挖出财物,这便印证了当年风水先生当辈发的话,在宅院建好后师法泽取名为“巩固院”,意在告诫子孙巩固家业稳定发展。这个传说一直被村民视为师家淘得的第一桶金,是否属实,目前尚无考证。

师法泽长子师登云生有四子,在父辈的潜心教育和熏陶下,兄弟四人都先后中得功名,其中尤属长子师鸣凤取得的功名 最为显赫。道光15年(1835) 师鸣凤捐为 湖南县丞,道光23年(1843) 补湖南沅州府芷江县、榆林湾县丞,道光29年(1849)升补长沙府湘乡县知县。师氏在当地广开儒学,桃李遍布全县,其中就有官拜两江总督的曾国藩及其兄弟曾国荃。咸丰2年(1852)师鸣凤因军功钦加同知官衔,官至正五品。在师鸣凤时期,师家进入又一个辉煌期,开始陆续在同村人中收购土地,大兴土木,营造豪宅,以示饮水思源,光宗耀祖,师家大院规模逐渐扩大。

“节孝牌坊”建于清咸丰七年(1857年),相传师家子孙师自省39岁时不幸染病身亡,当时年仅30岁的妻子赵氏和25岁的张氏,恪守妇道,并未改嫁,-直伺候公婆、养育儿女,非常辛苦。其后人师丙成官场得意,呈报皇上敕准,建造了这一石材质地的节孝牌坊”。牌坊外形是四柱三门式,八个翼角原挂有八只风铃,遇风声起,八只风铃迎风奏鸣,,如一曲交响乐,夜阑人静时更显清脆。

天下第一村排名(天下第一村)(3)

师家大院节孝碑坊

“成均伟望”院落群始建于清末,共三层四进院,由工房院和三进主院组成。主院依靠山势而建,层层叠叠,楼上起楼,下层屋顶即是上层院落,空间极丰富。外宅门内第一进院是工房院,由此可分别进入主院的一、二层院,并可以穿过二层院进入三层的“瑞雪”院,通常这里锁着门的,第二次去就没上去。主院三层共分为两家,第一层是一户,通过垂花门“成均伟望”出入,二三层是另一户,经过工房院的坡道上到二层后,通过垂花门“观国光”进出,并以之为该院主要出入口,除此之外还在二三层分别有通往外部街巷的出入口。如此赘言叙述,只是想说明,这里的各个院落是相通的,院中有院,院上有院,进院又出院,出院又进院,院落之间是用圆门、偏门、耳门、暗门连在一起的。师家沟有“关好八大门,锁好十小门,行人难出村”的说法。亲自走,上一趟,确实会有这样的感受。据村人介绍,好多家中还有暗道相连,地下防御工事也十分发达,一旦发生匪情,全村人均可从容不迫地通过不同的通道迅速逃离或集中防御。这种独特的共同防御方式也是北方民居建筑中的一大特色。比如我们去过的湘峪三都古城也是这样,这不仅反映了偏僻山区中富商畏惧盗匪的心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局势。

天下第一村排名(天下第一村)(4)

师家大院一角

成均伟望”是垂花门上悬着的匾额内容,意指师氏第六辈“成”字辈族人,皆成就伟望事业出人头地。垂花门木雕精美,檐下斗拱装饰性强,额枋部位以万字纹为底,雕刻琴、棋、香炉、书、画,表达了主人对书香门第的追求。雀替浮雕细致生动,牡丹花中既有喜鹊,又有小狮子,寓意大富大贵。过了垂花门,通过由倒座房、耳房及厢房形过了垂花门,通过由倒座房、耳房及厢房形成的一个自然小巷道,才会见到整个院落风貌,层楼叠院,豁然开朗。主院正房比地面高出近一米,中间和两侧都有台阶。正房是五孔靠崖窑,三明两暗,屋顶为二层院落,正房最中间三孔窑洞是家庭活动中心。最中一间房门上嵌有匾额“元吉”,是主人待客议事及供奉祖先的地方,其门窗装饰也最为精致。因为窑洞没有能遮风避雨的出檐,所以这里一、二层窑洞前均有木构的单披檐廊,四柱三间,用精美的木雕及彩绘装饰。整个大院的门窗装饰也很精美,连两侧厢房屋顶的女儿墙的十字花格,排列都颇有韵味。

天下第一村排名(天下第一村)(5)

师家大院

师家大院,处处可是感受到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熏陶,几乎每一所宅院的房门上都挂有匾额,有“成均伟望”四字匾,意喻师家成字辈可以伟望于世;“敦本堂”内的“清白家风”匾更道尽师族清白持家之风;大夫第”院内亦有“雍容”“言物”“致远守廉”“缄默”蔼然”两字匾额,意在敦促族人恪守儒家处事的原则;“竹苞院” 内的“松茂”匾乃出自《诗经》“ 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意在希望其家族人丁兴旺、子嗣绵延。这些将书法美与雕艺美融为一体的匾额,托物言志,以文化人,小中见大,寓意深刻,叫人不能不驻足欣赏,仔细品味。

天下第一村排名(天下第一村)(6)

师家大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