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论富裕程度而言,华西村若是自称第二,恐怕没有一个村子敢自称第一。

那么作为“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到底有多富?

天下第一村华夏村(从贫困村到天下第一村)(1)

“天下第一村”华西村

据悉,在2012年时,华西村全年总收入就已经超过了五百二十四亿元。如此高额的收入,可谓是秒杀了无数村子,甚至就连一些城镇都难以与之匹敌。

除此之外,华西村里还有着高速公路、航道、隧道和直升机场等重量级交通设备,豪车豪宅更是不在少数。

可以说华西村之所以能有今日的辉煌,完全离不开吴仁宝做出的卓越贡献。在吴仁宝的努力下,华西村从当初占地仅0.98平方公里的贫困农村,一跃成为了如今的“天下第一村”。

天下第一村华夏村(从贫困村到天下第一村)(2)

吴仁宝葬礼

对于这位村长,华西村无论是男女老少,都对其尊敬有加,更是称其为“最美书记”。2013年3月18日吴仁宝去世时,上万名村民闻讯赶来为其吊唁,葬礼上更是哭声一片。

那么这位华西村村长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又是如何将华西村变成了“天下第一村”?

穷村出了一只金凤凰

1928年11月17日,江苏省江阴县华墅乡吴家基的一户吴姓村民家中,诞下了一名男婴。

对于男孩的诞生,吴家夫妻二人可以说是十分高兴。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两人为男孩取了一个充满着美好寓意的名字——吴仁宝。

天下第一村华夏村(从贫困村到天下第一村)(3)

民国时期的农村孩子

从小到大,吴仁宝对于家里的印象一直都停留在“贫穷”两个字上。吴家到底有多穷?穷到有时候甚至是连吃饱饭都成为一个难题,更别说是送吴仁宝去上学识字。

正所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从懂事时起,吴仁宝几乎就没有让父母操过心。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吴仁宝在征得父母的同意之后,便去到地主家,做起了一名放牛娃。闲暇时,吴仁宝也会到河里去捕捞一些鱼虾,用以换取大米,改善伙食。

在吴仁宝看来,现在的日子虽然过得贫苦,但却并不算太过糟糕。对于未来,吴仁宝也是充满了无限的希望和抱负,显然他并不打算就这样一直穷下去。

天下第一村华夏村(从贫困村到天下第一村)(4)

民国时期的布匹小摊

1944年,年仅16岁的吴仁宝决定要出去闯一闯。在经过一番实地观察后,贩卖布匹的生意成功地吸引了吴仁宝的目光。

然而由于经验不足,再加上没有门路的缘故,所以吴仁宝的布匹生意做得并不理想,甚至还赔了不少的钱进去。虽然初次做生意就以失败收场,但却并没有让吴仁宝感到丝毫的气馁,反而是越发激起了他的“野心”。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让更多的人有了更好的就业机会,而这其中就包括了吴仁宝。因为这一年,吴仁宝被分配到了2亩4分的耕地。

天下第一村华夏村(从贫困村到天下第一村)(5)

吴仁宝

虽然地不多,但吴仁宝却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将地里的活计打理得一丝不苟,所得的粮食也是大部分都捐给了前线。而吴仁宝所做的这些事情,自然也被上级领导看在了眼里。

1954年2月份,吴仁宝因为表现优异,因此被委以华士瓠岱乡人民政府财粮委员这一重要职位,最终吴仁宝也是凭借着国家干部的身份进入到政府序列。

直到1957年的时候,吴仁宝才离开了工作三年之久的华士瓠岱乡人民政府。也正是这一年,为吴仁宝正式掌舵华西村奠下了坚实的基础。

天下第一村华夏村(从贫困村到天下第一村)(6)

吴仁宝在和村民交流

1957年临近年底的时候,吴仁宝被调至江阴县华士乡,身兼23社支部书记和华士公社十七大队党支部书记两个要职。在职期间,吴仁宝兢兢业业,几乎事事为先,真真正正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成为了民众口中的好干部。

由于吴仁宝的能力和人品都是有目共睹的存在,所以在1961年10月份华西村成立之初,吴仁宝就成功当选了第一任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

对于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一职,其实很多人都是唯恐避之不及,生怕会被选中上任。原因无他,只是因为当时的华西村实在是太穷了。

天下第一村华夏村(从贫困村到天下第一村)(7)

华西人在收割水稻

那么华西村到底穷到一个什么地步呢?

华西村建村之初仅有0.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更是少得可怜,人均耕地甚至不到半亩。

人多地少已经足够让人感到头疼,然而更难的却还在后头。

由于地势的原因,华西村的耕地被割据成许多零零散散的小土地,根本难以有效地进行耕种。再加上华西村的农田基础设施非常之差,有时候一到雨季,村子更是直接变成了“烂泥村”。

面对着这样的烫手山芋,吴仁宝没有丝毫犹豫,直接便接手了过来。

天下第一村华夏村(从贫困村到天下第一村)(8)

吴仁宝(左)看望村民赵三汉夫妇

贫困村摇身一变成“富豪村”

或许就连吴仁宝都没有想到,日后的华西村竟然会摇身一变成为全国闻名的“天下第一村”,当然这些也都是后话。

当时吴仁宝最大的心愿莫过于让华西村的村民们吃上饱饭,能住上新房子自然就更好不过。

上任之初,吴仁宝就组织了一次全村动员大会,会上,吴仁宝满怀激情地说道:“乡亲们,我吴仁宝不认命,更不怕苦!我向你们保证,不仅要让大家吃得饱,过得好,还要拔掉咱们华西的穷根子!”

天下第一村华夏村(从贫困村到天下第一村)(9)

吴仁宝(前右二)带领村民出工

对于吴仁宝的豪言壮语,华西村的村民们只是右耳朵进左耳朵出,根本没有人放在心上,甚至还有人在背地里嘲笑吴仁宝是不自量力。

面对着村民们不以为然的态度,吴仁宝丝毫不气馁,因为他知道,要想让村民们信服,只能拿出点真本事出来。说干就干的吴仁宝,决定以身作则,亲自下到田间。

那段日子里,吴仁宝几乎每天天不亮就走出家门,直到繁星挂满天际时,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

平整土地、修建水利、插秧种稻,吴仁宝事事冲在前头,每一天的工作也被安排得满满当当。

天下第一村华夏村(从贫困村到天下第一村)(10)

吴仁宝在和村民交流

吴仁宝所做的一切,华西村的村民们自然也都看在了眼里。如此一来,也让越来越多的村民相信了吴仁宝上任之初所立下的誓言。

在吴仁宝的带领下,华西村的村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激情。大家的共同努力也终于得到了回报,华西大队粮食产量较之以前明显有了质的提升。

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华西村的水稻亩产从原先的不到350斤,一跃涨至1050斤。除去交给国家的部分外,每个村民的手中也都留了不少的余粮,吃饱喝足已经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天下第一村华夏村(从贫困村到天下第一村)(11)

华西村的铁姑娘农业战斗队

眼见当时自己定下的目标已经完成,吴仁宝紧接着又做起了其他的打算,那就是带领全村村民一起富起来,而不是仅限于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

吴仁宝也深知农业并不能起到带富作用,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生活,也许可以攒下些小钱,但想要大富就显得难如登天。

在经过一番考量后,吴仁宝的脑海中突然想到了“工业致富”这四个字。要知道当时全国的农村几乎都在大力发展农业,吴仁宝此举也算是一次大胆地创新和决定。

天下第一村华夏村(从贫困村到天下第一村)(12)

吴仁宝(左二)

“有了好想法就要立马付诸实践”,这是吴仁宝一向做事的准则。没有丝毫的犹豫,吴仁宝立即就用自己的积蓄买来了一座大石磨,并号召全村村民一起建起了一座小磨坊。

由于收费合理的缘故,所以华西村的小磨坊很快就实现了营收。一年之后,吴仁宝在算账时,竟是惊喜地发现小磨坊足足赚了一万多块。

要知道一万块放在六十年代可以说是相当不小的一笔财富,然而当时的华西村已经有了几百户的人口,一千人分下来,每人也只能分得十块钱左右。这样看来,离吴仁宝的“小康梦”还是差出了很大一截。

天下第一村华夏村(从贫困村到天下第一村)(13)

60年代吴仁宝陪同兄弟省市参观华西村

小磨坊肯定是要继续干下去,但却不能作为全村重点发展的对象。经过再一次的观察后,吴仁宝又将目光转向了五金加工厂。

当吴仁宝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给别人时,却遭到了众人的一致反对。

“你这是疯了吗?被抓起来是什么样的后果,你知道吗?”

对于别人口中的“后果”,吴仁宝又怎会不知道!在那个“兴无灭资”“斗私批修”席卷全国的时期,吴仁宝这种创办五金加工厂的资本主义行为,无疑是在顶风作案,被抓起来肯定没有好果子吃。

天下第一村华夏村(从贫困村到天下第一村)(14)

农忙季节吴仁宝为村民送饭

正所谓“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自知创办五金工厂是唯一致富之路的吴仁宝,最终召集了二十几个胆大的年轻人一起办起了五金加工厂。

据吴仁宝后来回忆,当初建五金加工厂只能用“担惊受怕”四个字来形容。因为害怕被村外人发现,所以吴仁宝就和大家建起了一堵高高的围墙,将五金加工厂围在里头。当检查的人来时,就将工厂的大门锁上,等人走了之后,才能秘密地继续进行下面的工作。

为了尽快将五金加工厂建完,吴仁宝一行人几乎是没日没夜地在工作,累得倒头就睡更是每天的常态。

天下第一村华夏村(从贫困村到天下第一村)(15)

这是华西人昔日花3000元首办的小五金厂(1969年8月摄)

看着眼前建好的五金加工厂,吴仁宝又激动又忐忑。不过事实很快证明,吴仁宝的忐忑明显是多余的,因为五金加工厂给华西村带来了很大的财富,更是比农业收入高出了许多倍。

然而纸终究是包不住火,华西村偷偷创办五金加工厂的事情最终还是被外人所知晓,并且向上级进行了告发。上级对于华西村的行为虽有不满,但当看到五金加工厂确实是让华西村大变样后,也就没有过多的追究,甚至还允许了华西村正式挂牌运营。

这一次,吴仁宝终于可以不用偷偷摸摸地带着众人一起致富,上级的准许也让华西村村民有了更大的动力,热情更是前所未有的高涨。

天下第一村华夏村(从贫困村到天下第一村)(16)

这是华西人昔日居住的瓦屋平房(摄于70年代)

在吴仁宝的带领下,华西村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富豪村的惊天转变。1978年,华西村固定资产超过100万元,全村200多户家庭也都住上了崭新的砖瓦房,说是全村小康也一点也不为过。

吴仁宝持续发力造福华西村

正当吴仁宝准备继续发力,大兴工业的时候,中央却是下了一纸批文,正式推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中央的举措无疑是与吴仁宝的想法背道而驰,然而尝到了工业甜头的吴仁宝又怎会轻易放弃继续发展工业。最终,吴仁宝做出来一个决定,那就是将全村的600多亩土地,分包给村里的30名种田好手,其余人则统统加入进工厂。这样一来,农业工业两手抓,各不耽误。

天下第一村华夏村(从贫困村到天下第一村)(17)

1970年代的华西村,村民们在劳动间隙里学习报纸文章。

就在五金加工厂取得耀眼成绩的时候,眼光独到的吴仁宝,又鼓励村民出钱投资,准备新建一间塑料纺织厂。对于吴仁宝的决定,华西村的村民可以说是无人不赞同,于是各家各户纷纷拿出2000块,加入到建厂大军当中。

值得一提的是,吴仁宝虽然给全村带来了财富,但却并没有选择一家独大,而是实行了“村民股份制”,每年厂子里的收益都会以分红的形式发放给大家。

之后,吴仁宝又继续带领大家创办了冶金厂、铜厂、铝材厂等大大小小几十个工厂,进一步实现了财富的积累。

天下第一村华夏村(从贫困村到天下第一村)(18)

80年代的华西村农工商联合企业

1980年,华西村总收入已经超过了一亿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亿元村”。华西村一时之间也成为了全国的焦点,引得各大媒体争相进行采访和报道,吴仁宝这个名字更是被大众记在了心里。

本以为吴仁宝创造的传奇已经到此为止,却不想吴仁宝接下来的操作更是震惊了国人。

1992年,“南巡讲话”的发表可以说是瞬间在吴仁宝的心里激起涟漪。尤其是邓小平先生所说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这一句话,更是让吴仁宝回味久久。

天下第一村华夏村(从贫困村到天下第一村)(19)

90年代的华西别墅

随即,吴仁宝连夜召集大家开会,提出了积累原材料的想法,要求村民们大力地去搜集和收购原材料。在吴仁宝的号召下,华西村村民开始倾力出动,短短十余日便购置到了几千上万吨的钢坯、铝锭、和电解铜等原材料。

对于吴仁宝的做法,也有不少外人在背地里嘲讽他“傻”,等着看他的笑话。

只不过吴仁宝的笑话显然并不是那么容易被看到,因为华西村购置的这些原材料又让他们赚了个底朝天,净赚一亿多元。

天下第一村华夏村(从贫困村到天下第一村)(20)

吴仁宝

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全国的原材料价格开始持续高涨,甚至已经超过了之前的好几倍。供不应求的前提下,华西村之前购置的原材料自然也就成为了香饽饽。

随后的日子里,吴仁宝仍然不遗余力地带领着华西村村民继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传奇。

1999年,这一年对于华西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年份。华西村股票正式挂牌上市,开创了新的先河。一个村庄的上市,可以说是曾未有人敢想象的事情,而华西村却是做到了。这一切的一切,无疑都离不开吴仁宝的功劳。

天下第一村华夏村(从贫困村到天下第一村)(21)

华西村村民股票

2003年,由于年岁过大的原因,吴仁宝再三思考下,还是毅然辞去了党委书记这一要职。

虽然辞去了党委书记的职位,但吴仁宝还是全身心投入到华西村的建设中,争取为华西村打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时至今日,华西村与其说是一个村子,倒不如说是一个繁华小镇。从当初占地仅0.98平方公里的贫困村,到如今占地超过35平方公里的“天下第一村”。从全村村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窘境,到如今豪车遍地、别墅林立的盛景。吴仁宝的功劳,功不可没。

天下第一村华夏村(从贫困村到天下第一村)(22)

吴仁宝的葬礼

2013年3月18日,作为全国劳动模范、最美奋斗者、“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吴仁宝,走完了自己传奇的一生,享年85岁。

吴仁宝的去世,无论是对于华西村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损失。

虽然属于吴仁宝的时代已经走了,但是他却为华西村创造出了一个新的时代,他的故事也会被一直讲述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