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重庆大学消息

经国家发改委、教育部批复同意

该校成功获批

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这意味着重庆新增一国家级重大教学科研基地

储能技术研究啥?

落户重庆大学将产生哪些影响?

小布丁带你一探究竟

北京科技大学充电桩(研究大型充电宝)(1)

为加快培养储能领域“高精尖缺”人才,2020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4年)》,加快培养储能领域“高精尖缺”人才,增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能力,以产教融合发展推动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重庆大学能动学院副院长李俊介绍,与传统热电不同,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电力受气候和天气等因素影响较大,会导致发电不稳定,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巨大挑战。而储能就是将电能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手段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存储起来,在需要的时候再转化为电能。

“简单来说,储能系统就像是一个大型‘充电宝’,保证以新能源电力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李俊说,但是这个充电宝到底能储存多少、能用多久,涉及到了材料、装备、运行等影响,而其中涉及的很多关键环节都受制于国外技术,所以摆在面前等首先是要进行核心技术和装备研发。

北京科技大学充电桩(研究大型充电宝)(2)

重庆大学校园(资料图)。邹乐 摄

此次获批建设的重庆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将针对当前储能产业发展和技术攻关上的“卡点”“堵点”,在电化学储能、氢储能、储能系统等三个方向与合作的头部企业协同开展储能技术领域关键技术攻关、高层次人才培养和一流学科建设,促进储能领域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有效对接。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上海交通大学7所高校成为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在布局上也十分有考量。”李俊介绍,七所高校分别在国家的东西南北四大地理分区,且都是第一批获准开设储能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院校,有极强的综合学科优势。

北京科技大学充电桩(研究大型充电宝)(3)

重庆大学校园(资料图)。邹乐 摄

以重庆大学为例,所在的西南地区不仅是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重要基地,其锂矿资源位也列全国第一。在产业方面,储能领域龙头企业宁德时代、比亚迪等正在加速向西南聚集,德国博世、国鸿氢能、明天氢能等一批国内外知名氢能系统及核心部件企业正在形成产业集群。

更为重要的是,重庆大学拥有包括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矿业工程、电气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工等,从资源开采、材料冶金、能源利用到输配电的储能技术全产业链传统优势特色学科门类。

在李俊看来,重庆大学此次获批成为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其作用不仅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还要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作出一份贡献。

来源:重庆发布

文字:周小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