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寿命不长,所以结婚都早,很多人都听说过:古人十四五岁就结婚了。先秦时期,就对男女的最晚结婚年龄有规定。

比如《礼记》就有规定“男三十、女二十而无夫家者,皆过时不嫁娶者,媒氏会而合之。”

意思是说:男子到了30岁、女子到了20岁的,如果还不结婚,地方政府就要采取强制措施,一般是派一个官方媒人给你强制介绍对象,必须去见。因此,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居然还有强制相亲!

在战国末期,因统一战争对社会的破坏力极大,加之秦政的影响,人口数量大幅下降。汉朝为了加快人口繁育,修改了男、女的最晚法定结婚年龄,特别是将女子的年龄降低到了15岁。与先秦政府强制相亲的办法有所不同,汉朝政府是用税收来鼓励结婚。

汉惠帝六年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汉朝的“算”是政府征税时的一个计数单位,1算为120钱。也就是说,如果女子15岁了还不嫁人,要加倍征税,最高加征5倍,一直征到你30岁。如果30岁还嫁不出去,政府就“弃疗”了。汉代普遍的结婚年龄是男子十五六岁,女子十三四岁。

古人为什么没有剩男剩女(看古人是如何解决)(1)

唐朝政府也对最低结婚年龄作了规定:玄宗开元二十二年赦令“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听婚嫁”。也就是说13岁以下和20岁左右的,唐朝的婚配年龄比汉朝略晚一两岁的样子。

宋朝的法定结婚年龄沿袭了唐朝的规定,但实际结婚年龄却比唐朝高了不少,男子的结婚年龄大部分在20~25岁之间结婚。

明清两朝,男女的结婚年龄和宋朝差不多。明朝男子的结婚年龄大多在16~25岁,女子的结婚年龄大多在14~20岁。清朝也延续了明朝的传统,17~20岁之间是大多数男女的结婚年龄范围。

在上古时期,结婚是不难的。无论是群婚制,还是抢婚制,婚姻都是相当随意的。那时候并没有严格的婚姻,大家开心就好。

而到了儒家时间,就很少有自由恋爱,未婚男女都是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是由长辈的安排和媒婆介绍,还得经过很多繁琐的程序。

早在先秦时期的《礼记》中,就规定了婚礼程序的六个步骤,称为婚姻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首先是纳彩,其实质类似今天的求婚。分为两步,先提亲,后纳彩。

古人为什么没有剩男剩女(看古人是如何解决)(2)

纳彩前,媒人要去女方家提亲。提亲的时候,媒人要介绍一下男方的个人和家里的情况。这时候,媒婆的三寸不烂之舌就派上用场了,自然要把男方神吹一顿。

相传有这样一个段子:古时候有个穷小子,天天为生计发愁。邻居就逗他:你只要找媒婆说道说道就好了。穷小子不解地问:难道媒婆有什么发财良方能让我飞黄腾达?邻居笑着说:无论多穷的人,经媒婆的嘴一夸就发迹了!

媒人提亲成功后,男方的家人就要准备去女方家正式纳彩了。纳彩的““彩”,跟今天的彩礼是一个意思,但还不是正式的彩礼,只能算见面礼。

古代纳彩一般送大雁。为何用大雁呢?主要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雁这种候鸟“木落南翔,冰伴北祖”,是一种顺乎阴阳往来的动物,用雁纳彩,象征顺乎阴阳之意;另一种说法认为雁代表忠贞,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用雁纳彩象征对忠贞的追求。

古人为什么没有剩男剩女(看古人是如何解决)(3)

纳彩之后是第二道程序,叫作“问名”。所谓问名,是托媒人去问女方的姓名及生辰八字。问名后男方家要找人占卜。接下来这就是“纳吉”,意为把好消息告诉对方,后世又称此为“订盟”,其实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订婚”。纳吉是婚姻六礼中的第三道程序。

接下来是第四道程序,叫作“纳征”。“纳征”就是男方家给女方家送聘礼,那古人的彩礼都送啥呢?按照古礼,彩礼主要有三类:一是“玄缥”,就是用深红和浅红两种颜色组成的衣物;二是“束帛”,当时五匹为一束,也就是送去五匹长的帛;三是“俪皮”,就是成双的鹿皮。

古人最初还是比较淳朴的,最初送皮帛等御寒之料,后来就主要送真金白银了。所以,古人也称其为“聘金”或“纳币”,古人送的彩礼也是很高的,但并不是“来而不往”的单向送礼。男方送女方家厚重的彩礼,女方家同样也要置办丰厚的嫁妆。

古人为什么没有剩男剩女(看古人是如何解决)(4)

特别是宋朝,流行厚嫁之风。很多时候,宋朝人不是娶不起,而是嫁不起。苏轼的弟弟苏辙,为了给女儿置办嫁妆,特意卖了他在河南新乡购置的一块好地,凑了“九千四百缗”钱嫁女,他在日记里说这叫“破家嫁女”。九千四百缗就是9400贯,宋朝一贯钱的购买力折合今天的800元,也就是说苏辙给女儿置办的嫁妆折合今天700万元左右。

厚嫁之风在江南一带尤甚。南宋有个叫郑庆一的女子出嫁,嫁妆包括500亩土地、30间商铺,还有10万贯铜钱——这些东西拿到今天得上亿了!

古人嫁女为何要给这么多嫁妆呢?主要有两点原因:第一是贴补家用,让女儿的婚后生活更舒适些。在宋代,女性拥有一定的财产权,女方的嫁妆婚后归自己支配,夫家不能随意取用,否则会被人瞧不起。此外,厚嫁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嫁妆越多,女儿婚后在夫家就越有地位。

《三朝北盟会编》记载了一个有关嫁妆的故事。说宋朝秦桧投降金军后被外派任务,其妻王氏担心自己被丢下,就故意吵闹说:“我嫁到你们秦家,那可是明媒正娶,光嫁妆就有20万贯,我父亲给这么贵的嫁妆就是想让我和你共度余生,你现在想把我丢在这里吗?”

这段对骂是故意演给金人看的,金人最终同意了王氏随秦桧同行,看来金人也知道这么贵的嫁妆是不能“辜负”的。

纳征之后是不是就要结婚了?别着急,还有第五道程序叫作“请期”。就是男方家择定婚礼的日期,备礼告知女方家,并征得其同意,民间俗称“提日子”。这道程序也比较简单,但也要占卜,也要送礼。送的礼比较简单,一般还用大雁。哈哈,大雁招谁惹谁了?

古人为什么没有剩男剩女(看古人是如何解决)(5)

婚姻六礼的最后一道程序就是迎亲,迎亲礼是古今婚姻中最为繁缛的仪式。比如新妇在男家的“认大小”“斟酒”“献茶”等;另一类是对新人们的祝愿,如“献四喜汤”“迎轿”“下轿”“拜天地”“行合晋礼”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