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是百兽之王,至刚至阳。在传统文化中,虎被认为是驱邪避祸的祥瑞,又因虎与“福”、“富”谐音,于是又有了“福运”和“富贵”的寓意,所以在民俗和艺术作品里,总少不了老虎的形象,老虎的形象也成了皇宫贵族到黎民百姓都喜欢的“萌兽”,就连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话们,也喜欢与虎相伴,潇洒自如地来往于天地之间。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几位以猛虎为坐骑的神仙们,说说他们和萌虎之间的那些事儿。

一,伏虎罗汉

算命说的三虎是哪三虎(虎年说虎)(1)

伏虎罗汉又称伏虎尊者 ,一说是清朝由乾隆皇帝钦定的第十八位弥勒尊者,是一位“本土”的罗汉。传说伏虎尊者所住的寺庙外,经常有一只猛虎因肚子饿得仰天长啸,富有同情心的伏虎尊者,就把自己的饭食分给了饿肚子的老虎,时间一长,猛虎就被他降服了,跟他形影不离,“伏虎尊者”便由此而得名。

二,武财神”赵公明

中国人最熟悉的神仙

算命说的三虎是哪三虎(虎年说虎)(2)

之一。武财神的故事有很多民间传说的版本,很多历史典籍中也有关于他的记载。东晋《搜神记》里就记载了一个和赵公明有关的故事。散骑侍郎王佑病重,有一位客人来探望他,自称是赵公明的参佐,特来邀他加入。隔日,客人在王家施法,王佑的病就此痊愈。在《搜神记》里,赵公明是统率鬼兵鬼吏的神使。

到了元明时期,赵公明的形象逐渐定型。在《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如此刻画他的形象:他身着彩衣,头戴铁冠,手执铁鞭,面色黧黑,满脸胡子,他的坐骑则是一头老虎,这便是后来我们熟知的赵公明的形象。

真正让赵公明的财神形象为民众所熟知的则是来自大名鼎鼎的《封神演义》。小说里的赵公明则是峨眉山的道仙,武艺高强,并有黑虎、铁鞭和百发百中的定海珠、缚龙索等法宝。他受闻太师之命下山助纣抗周,他的坐骑就是他在途中降伏的黑虎。故事的结局,商被周所灭,赵公明兵败,但是 后来姜子牙奉元始天尊之命封神,赵公明被封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主管“迎祥纳福”,统管人间一切金银财宝,慢慢的赵公明就成为了“武财神”的化身。

三,天师张道陵

算命说的三虎是哪三虎(虎年说虎)(3)

是道教正一派的创立者,被道教奉为教祖。在东汉时期朝野混乱,身为教祖的张道陵天师与众位道士一起抵御外敌。张天师手持七星法剑威风凛凛,胯下坐骑黑虎协助其降妖伏魔,为民除害。百姓家中也会悬挂有张天师的画像,而画中张天师的坐骑黑虎,主要是起到驱邪避祸之用。大约从宋朝开始,每逢地腊端阳日,家家户户都悬挂着张天师驭虎像,用以避邪迎福。

四,“药王”孙思邈

算命说的三虎是哪三虎(虎年说虎)(4)

药王孙思邈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他所著的《千金要方》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孙思邈首先是位医学家,因医理通达、医技高明,而被朝廷敕为命官;其次是具神秘色彩的“真人”,他德医高尚,重视养生,悬壶救世,活了一百多岁,被后世称为“神仙”。

孙思邈从小就勤奋好学,7岁读书,每日背1000多字,有“圣童”之称。到了20岁,已精通诸子百家学说,学问非常渊博。隋唐两代帝王屡次请他做官,他都“固辞不受”。经过这样长期刻苦地钻研,他的医学造诣很深,成为隋唐时期医药界的佼佼者。传说唐玄宗躲避安史之乱,向西到达蜀地之后,梦见了孙思邈,说他在峨眉山结庐居住多年了。唐玄宗于是派人去峨眉山寻他,果然找到了。从此,孙思邈有时候隐没,有时候出现,一直到唐朝末年,还经常有人看到他。

孙思邈医术高明,被后世尊为药王。在地方志书的记载中,传说他曾给龙和老虎治病。

有一回,孙思邈上山采药,遇到一只猛虎拦路吼叫,原来老虎的喉咙里卡了一只金钗,向神医寻求帮助。于是孙思邈找来一只铁环撑起虎口,伸手入虎口取出了金钗。此后,这只老虎就常伴孙思邈左右,任他驱使。孙思邈为老虎治病时使用的铁环,后来成为古时赤脚郎中的必备之物,名叫虎撑,上下左右摆动能发出响声。人们听到铃声就知道看病的郎中来了。

五,东方朔

算命说的三虎是哪三虎(虎年说虎)(5)

东方朔形象的被神化与中国社会的环境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时代的社会信仰变化,加速了东方朔神化形象的逐渐完善,特别是汉武帝以后神仙崇拜现象的普遍化,进一步神化了东方朔的形象。东汉初年,东方朔的形象就已经开始被神化。郭宪《洞冥记》卷一记载,东方朔生而丧母,被寄养于邻居家中,“年三岁,天下秘谶,一览暗诵于口,常指撝天下,空中独语”。郭宪笔下的东方朔已经是一个神童的形象了。此后,东方朔多次不告养母外出。他曾到达紫泥海,在返回时遇上老虎,东方朔对养母说:“儿骑虎还,打捶过痛,虎啮儿脚伤。 ”当他再次离家万里之地时,“见一枯树,脱布挂于树。布化为龙,因名其地为布龙泽”。

元封年间,东方朔又游蒙鸿泽,“忽见王母采桑于白海之滨”,在这里遇见其父。这些东汉初年的传说,无疑神化了东方朔的形象。关于东方朔之死,也被后人认为是羽化为仙,建安年间所出现的《汉武故事》云:“东方朔取宛若为小妻,生三人,与朔同日死。时人疑化去,弗死也。 ”同日死去的三人都因东方朔成仙的原因,被认为是羽化成仙。西汉末年,有关东方朔为岁星下凡的传说,开始在民间流行,并且影响及于后人。持此说者,首推刘向。刘向《列仙传》卷下《东方朔》记载,汉宣帝初年,东方朔为了躲避乱世,“后见于会稽,卖药五湖,智者疑其岁星精也”。东汉初年,流行传说东方朔跟随汉武帝十八年,汉武帝在东方朔死后知道:“诸星具,独不见岁星十八年,今复见耳。 ”汉武帝感慨万千:“东方朔生在朕傍十八年,而不知是岁星哉。 ”譺訛(宋•李昉《太平广记》卷六《神仙六•东方朔》}可见东方朔为岁星下凡的传说在两汉之际非常盛行。《汉武故事》记载,东方朔死后,汉武帝感到疑惑,就询问使者,使者答道:“朔是木帝精为岁星,下游人中,以观天下,非陛下臣也。”本注云:“一本云朔死乘飞云去,仰望大雾,望之不知所在。朔在汉朝,天上无岁星。”这里所说的神化东方朔为岁星,应当是汉武帝之后的事情,且其内涵在逐步被丰富。

如有丢失,欢迎评论区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