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李俐,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国潮青绿?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国潮青绿(舞上春只此青绿火了)

国潮青绿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李俐

近年来,《舞上春》《孔子》《赵氏孤儿》《李白》《狂歌行》《只此青绿》《肥唐瘦宋》等国风舞蹈频频“破圈”,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也推动古典舞创作不断向高峰迈进。9月19日上午, 文艺评论系列学术对谈活动“坊间对话”第10期在天桥艺术中心举办,多位舞蹈艺术家与业内专家围绕“国潮舞风破圈,舞出时代芳华”这一主题展开交流。

上周末,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剧团业务考核展示《舞上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成功首演,这场在观众中口碑不俗的演出也吸引了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晓真的关注。“演出谢幕时,观众掌声如潮,迟迟不肯离去。更出乎我意料的是,大批观众手捧鲜花,一直在演员出口等着,没想到舞蹈演出能在观众中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在她看来,国潮舞蹈的“破圈”,并不是创作者有意为之的,而是一种美妙的“相遇”,“实际上中国舞蹈界一直在致力于做有中国特色的、有中国文化气质的作品,这对我们专业的理论工作者和创作者来说是如数家珍的,但在公众当中并不普及。而随着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互动,国风舞蹈的美越来越被大家所发现,社会大众的艺术认识有一种觉醒,所以才会激发出这样一个浪潮。这是观众与创作者的双赢。”

中国歌剧舞剧院导演韩宝全

中国歌剧舞剧院导演韩宝全谈到,中国歌剧舞剧院的民族舞剧是从2013年开始真正打开市场大门的。“从舞剧《孔子》到《昭君出塞》《赵氏孤儿》《李白》,我们是一直在向前冲,有时候也会停下来思考一下,未来古典舞的方向是什么。今年的《舞上春》就是化繁为简,以最朴实、最纯真的方式来体现古典舞的本质。”

中国歌剧舞剧院首席演员胡阳

参演了《舞上春》的中国歌剧舞剧院首席演员胡阳认为,这台演出之所以能打动观众,最重要的是舞者的真诚。“《舞上春》就是我们舞蹈演员毫无修饰的、赤裸裸地接受观众的检阅,同时,让大家通过看我们的训练过程,更加了解中国古典舞,了解中国舞蹈美学的感受、特征。”同时他也谈到,创作者对待所谓的“国潮”,应该持一种更加平淡、更加真诚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走得更稳、走得更远。对此,刘晓真也相当认同,“对创作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定力,不管潮起还是潮落,最核心的问题还是你的功夫到不到家,这才是真正吸引人的地方。”

对谈中,几位嘉宾结合《舞上春》《只此青绿》等优秀作品,从中国舞蹈艺术发展的历史层面,从创作者和社会大众的不同角度,对当下舞蹈创演国潮热进行了专业的解读和分析,围绕舞蹈创作如何创造性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舞蹈家如何做好内功修炼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互动环节中,现场观众还就舞蹈艺术观、舞蹈小剧场、新时代舞蹈演出市场的变化、古典舞学术体系的传播等问题,与对谈嘉宾进行了精彩的互动。

“坊间对话”学术对谈活动是北京市文联的新创文艺评论品牌。此次对谈活动由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北京舞蹈家协会承办,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协办,同时也是天桥艺术中心“大咖讲座”的一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