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伤寒一日】 伤寒:指外感风寒之邪。一日:传统认为是约辞,并非一定是指伤寒病第一天,指代伤寒受邪之初。

【脉若静】 静:指静止,不变之意。脉若静:是指脉象与证相符合,并未发生变化。即太阳伤寒应该是浮紧脉,而现在仍是脉浮紧,没有变化。

【颇欲吐】 指很想吐。颇在《说文解字》中指:偏头。少阳病多有呕吐,提示病入少阳。

【躁烦】 即烦躁。提示阳明病,阳明病因里有热,故多出现烦躁。

【脉数急】 这是相对脉静而言,代表脉象已经发生了变化。

伤寒论原文第十六条(伤寒论浅解第六回)(1)

按:伤寒初感外邪,多数情况是太阳经受邪。不过虽然太阳经是最轻浅之证,但不代表病邪不会传变。这里的传变是指病邪由太阳经传去其他五经致病。若伤寒初期就出现恶心欲吐,烦躁不安,又出现脉象数急,则提示病邪已经发生入里,出现了传变。

各位读者看不懂?没关系,大白话在下面!

我又来总结啦!

此条其实没那么高深,所讲的道理其实大家都能懂,那就是患病有轻重,治疗有难易。病轻好得快,好治;病重好得慢,难治。

比如感冒的病人患病第一天就是略微头痛、鼻子塞,脉象平静,如此这样提示感冒轻!感冒轻,自然恢复得快,哪怕不吃药,休息几日也能康复。这是普通人都知道的规律。

但是如果病人感冒第一天除了头痛鼻塞外出现了呕吐,并且坐卧不安,心烦意乱,心跳很快,这时普通人也知道在家里自己吃点感冒药肯定不行,马上要去医院请医生治的,自己应该治不好的。这就是外感病初期就病势很重,来势汹汹。

作为医生的角度来说,病人这种临床表现是对于疾病预后有一个明确的预判。轻症略服感冒药或者不用治疗也能自愈,而重症就需要全神贯注,倾力而为,因为就算药用对了,治疗方法得当,病人也可能不会马上治愈。

就拿本次的新冠肺炎做例子,同样中医治疗方舱医院的轻症病人,病人很快都能出院,但是重者病人虽然也用中医治疗,痊愈的速度明显延长。所以就算是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人身上反应出的轻重也是不同的。

我一直说,做中医的需要花点时间读点《伤寒论》。虽然伤寒难懂,但被历朝历代医家奉为经典是有原因的,因为这是千年前临床实际经验的总结,换句时髦的学术用语,这是2000年前的“真实世界研究”。

我将《伤寒论》的原文及方药直接整理好,每句条文为一个短文,便于中医同行参考。原文顺序我按照《伤寒论讲义》第五版教材来安排,这样便于查阅。祝各位同道医道精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