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槽清是黄龙山孕育的极其珍贵的紫砂矿料品种,从20世纪50年代被广泛开采利用。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50年代成立国营宜兴陶瓷公司原料总厂,先后在黄龙山建一号井、二号井、三号井、四号井、五号井,开采底槽清。除了一号井由于井深比较浅,只能开挖到普通的上槽清,其他几个井口,都一直开采各种品种的底槽清,另外还有台西村民开采底槽清。虽然底槽清练泥制壶烧成后,都是由红泛紫的胎色,但由于各个矿层的底槽清材质优劣不同,老嫩不同,各有其特点。底槽清在黄龙山60米以下才有蕴藏,越往下材质越坚硬,砂质致密厚重,它主要在甲泥的矿层中蕴藏,蕴藏厚度达1米左右。其中最优秀的底槽清矿料是20世纪70年代四号井,纵深600多米下采出来的底槽清,材质坚硬如石,砂色纯正。四号井的底槽清品质,优于其他几个井口,四号井纵深几百米,一直开采到陶矿的底板,甲泥蕴藏厚度达30米左右,底槽清夹在甲泥当中,有时在井下开采的时候,直接在井下将底槽清从甲泥中分离。特别是四号井的六横管坑道,矿上称它为兜底水仓,蕴藏在这里的底槽清材质是最上等的。它的蕴藏位置在甲泥层中,而且是在水层沉积最丰富的区域。每块底槽清如羊油隔板,敲开后里面的绿泥石鸡眼都是成对的,材质坚硬如石,铁骨如甲,含砂丰富,手感要比其他井里的底槽清感觉沉重的多。底槽清断面多呈现紫青色、蓝青色、青灰色,四号井的呈现玫红色、褐青色、紫褐色等。矿脉鸡眼斑点较多,而且每对鸡眼十分圆润周正,如牛大腿,断面褶皱波纹,如牛肉的丝头状,这都是岩层重力的作用。当时的四号井开采分上槽清、中槽清、底槽清,上槽清在离地面60米左右位置,材质较嫩,矿料断面鸡眼斑点不够圆润;中槽清材质相对优于上槽清,矿料断面绿泥石鸡眼斑点要相对圆一些;由于蕴藏的位置不同,受石英岩的压力作用、风化的年代不同,各种底槽清品种略有差异。通过练熟泥制成品烧成后,最终能分辨出四号井的底槽清,其砂色肌理是最出类拔萃的。

紫砂底款模糊(极品紫砂原料底槽清)(1)

上槽清、中槽清、底槽清,由我们矿工命名,便于开采上来后按不同的品质分类堆放。而底槽清是黄龙山紫砂泥当中最优质的材质,底槽清矿料,在20世纪50年代开采利用,可谓天时地利,当时找到这个矿的底槽清正好国营宜兴紫砂工艺厂需要用。在国营宜兴紫砂工艺厂紫泥类品种中,底槽清一般供给大师们创作作品使用。

新中国成立前,开采工具比较原始落后,开采纵深30米左右,比较浅,开采的底槽清品种有限。20世纪初开采黄龙山紫砂矿料,大多在大水潭矿区域和白宕矿区域,因该区域是黄龙山东西延脉带,矿层较浅,只适合山民开采。在传世的作品当中,用底槽清原料制作的作品比较少见。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投资集体开采,开采的机械设备要比过去先进得多,先在黄龙山一号井发现上槽清,当时正需要在黄龙山寻找优质的紫砂矿,在黄龙山众多的矿料当中,国营宜兴紫砂工艺厂最终将底槽清、红皮龙、红棕泥、本山绿泥这4种矿料定位为专用原料。国营宜兴紫砂工艺厂当时为什么要选择底槽清?原因是这三种矿料都属于紫泥类,而底槽清是紫泥当中色泽最纯净的,但蕴藏量相对比红皮龙、红棕泥要少,底槽清如果全部用来生产高档壶、普通壶,用料是不够的,而且成本也高,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开采量。最终决定,底槽清作为大师和辅导员们创作作品的专用原料。因为底槽清制作品烧成后,所见砂色质纯透丽,致密厚重,古雅温润,骨肉亭匀。当时国营宜兴紫砂工艺厂特拼泥、拼紫泥、老紫泥都是由底槽清矿料练成的。经其提练后,更体现了紫砂材质古朴文雅的砂色之美,是紫砂之美最具代表性的主色调。

紫砂底款模糊(极品紫砂原料底槽清)(2)

四号井底槽清原矿

当时顾景舟大师对底槽清情有独钟,所制作的作品大部分是底槽清材质。他治工严谨,一丝不苟,紫砂光器工艺登峰造极,底槽清尤其适合用作紫砂光器。在窑火的洗礼下,底槽清材质呈现了肌理美、古雅美、厚重美、凝润美,在温控的变化下,产生葡萄紫、黯肝紫、黯肝红,自然之美浑然天成。

紫砂底款模糊(极品紫砂原料底槽清)(3)

底槽清全手金鱼壶

底槽清做光器所谓珠联璧合,将造型光器强调的精、气、神,紫色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国营宜兴紫砂工艺厂当时一直派工人到黄龙山的井口,长期参与紫砂矿的选料,用于为当时大师创作作品,为当时生产的紫砂壶在广交会赚取外汇。感谢顾景舟大师慧眼识宝,引领了当时的国营宜兴紫砂工艺厂的艺术发展,选择了底槽清,功不可没。

紫砂底款模糊(极品紫砂原料底槽清)(4)

紫砂底款模糊(极品紫砂原料底槽清)(5)

,